广东那些城中村、农民自建出租房是怎么来的?
【本文来自《除了广东,还有哪个地方的城中村,能建这么高的自建房用于出租?》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高度赞赏
- 作为城中村主要用于底层人租赁的自建房,虽然无法跟自己家的小区套房比,但是对于流动人口的租赁房已经非常好了,每个房间都有单独卫生间阳台小厨房,吃喝拉撒不用出门,同样是城中村的农民房,在长三角和北京你是找不到这样的房子的。这样的房子隔音没问题,至少房子和房子之间是混凝土砖墙,比长三角那些为了增加房租数量搞的木板隔板房子隔音效果如何?严格来讲,这样高的农民自建房都属于违建,在长三角,政府不可能让你建这么高的房子的。为什么广东就可以,一直搞不明白。
广东的城市原先的面积很小,工业不发达,没有足够的工业需要用地,没有工业,也就是无法安置周边的农民,这样一来 近郊的农民保有大量的农田务农。改开后,发展经济征收了农田,但同样因为政策原因,这些农民并没有转化为工人,田地被征收了,他们没活干,要找出路,那就只能盖房子出租了。这就是农民房的来由。只是没想到越来越多人拥入,他们的只要租房收入就比一般工人高了,后来说给他们农转非,他们不愿意了。
另一方面, 广东的政府基本上是无为而治,民众是先上车后买票。农民房的出现,很大原因是农民先建了房子,政府上门看木已成舟,那就要求补办手续,象征性罚个款就可以了。因为这样不用考虑怎么安置这些农民,特别是3860群众(指妇女儿童老人)。当然现在珠三角管得很严,不可能再建新的农民房了。再过三十年,全国都一样了。
而其他地方政府就不是这样的,征地是强硬的,所有的人一律农转非,一家给一个安排工作的名额,搞一刀切,不同意也得同意,收入不够吃,自己找出路,没有商量的余地, 不行就强征。要建房一定要先审批,没报审批,哪怕是木已成舟,都给你扒了。
举个身边的例子,我老家有个亲戚开了个汽修店,开业后,工商部门和税收部门主动上门要求去办理登记,我亲戚说没空,他们主动把证照送上门,要求他缴纳证照费用,做到这份上,我亲戚当然配合了。该交的费用给交了,手续齐全了。然后税务部门每月上门收税,定额的,而且还把收据给带过来。有次我亲戚说这个生意差,税交多了,人家同意下次定额少一点。每次都是只是来喝杯茶而已,无须送礼。当然小县城,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和气生财,人家有交待。
后来我另外在河北和江西的亲戚没有工作,我建议他们可以来这里学习,然后回家去开汽修店,他们都摇头说,没有关系,手续根本办不下来。我亲戚说可以先上车再买票呀,他们说不行的,这样会罚到你倾家荡产的。我瞬间明白了,为什么内地经济搞不活了。管得太死!管得死的部分原因是有人要用权换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