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不约束教会的结果会是什么?看看清末民国就知道

【本文由“败灯必败”推荐,来自《性侵儿童、贩卖婴儿,13亿人信仰的居然是这样的天主教?》评论区,标题为败灯必败添加】

  • 鬼面老九
  • 老规矩。我还是选一个“冷门”角度说一说吧。

    我是国内的基督教慕道友,现居北京。

    我在和我们的教会的传道人(尚未举行按立仪式成为牧师的人)聊天的时候,曾经做过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

    我说在中国国内,政府对待基督教的态度有些像对待香烟:

    1. 我不喜欢你,你的那一套和我的背道而驰。(我明着说了:吸烟有害健康。)

    2. 介于你拥有一定的群众基础(烟民不少),且介于种种原因,国际关系的、历史的、文化传承的......我承认你的合法地位。(香烟并非违禁品。)

    3. 但是你必须接受严格的限制。

    比如你不得在公众场合传教。(公共场所不许吸烟。)

    你不得向未成年人传教。教堂、教会原则上也不允许未成年人去。(不得教唆未成年人吸烟。)

    4. 你必须接受我的监管。(烟草专卖局是实权派。)

    比如原则上只有三自教会是完全合法的。(只有在我这里登记、注册、被授权的商铺才可以售卖香烟。)

    基于基督教文化的异端会被严厉打击。(卖假烟你试试看?)

    5. 我重申一遍:我不喜欢你。所以蔫着点儿,你最好不要大张旗鼓地公开你的信徒身份。如果你非要这么做,尤其是在公立单位、国企单位,你就等着受到各种排挤和玻璃小鞋吧。(偷偷抽烟吧。回办公室之前把身上的烟味儿去除干净。)

    6. 基督教的书籍、影视、音乐等作品是不被接受的。(香烟不得做广告,原则上影视作品中不得出现吸烟者的形象。除非是特殊的历史题材电影。)

    总结完这些,我和传道人相视哈哈大笑。他称赞我的比喻绝妙。

    我对他说,压力并非是绝对的坏事。它就像是一个筛选器,可以把目的不纯、意志不坚的人筛掉,使教会保持相对的纯净。如果像美国那样,入教毫无压力甚至某些地方你不入教反而会有压力,那必然会产生大量的“文化基督徒”、“挂名基督徒”。

    而在这里,虽然外部环境严峻一些,但至少我能相信坐在我身边的弟兄或是姊妹是为了敬拜上帝而与我聚坐在一起,而不是为了别的什么。这算是外部压力带来的好处之一。

政府不约束教会的结果会是什么?看看清末民国就知道,解放后清查国内天主教教会,光武汉福州上海广州的育婴堂,发现的儿童尸骨就不下十万具,这才是天主教一家在四个城市四个教堂犯下的罪行,全部教会寺院庙堂算下来还不知道数字会有多么庞大。国内舆论近一二十年来被搅的乱七八糟,几乎所有事都有争议各有褒贬,但结合历史和现实,我们会发现我们对面的人看我们的态度跟当年盎撒对土著一样坚定和明确,并且两百年来从未改变,就是要我们死——非常明确的敌我矛盾。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