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果仁眼中的中国,为何总带有“神秘感”?
我们似乎总能在社交媒体中看到“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类似的形容词。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西方人眼中,东方是如此的“神秘”。
图为蒂奥多·拉利笔下的东方神秘主义
不过,是什么时候开始,西方把“神秘”这个词关联到了东方文化上?
东方文明为什么会具有独特的神秘色彩?
一起来和小印看看吧。
NO.1
捉摸不透的东方传奇?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封建大一统国家。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进一步加剧了古时候中国文化的封闭性。
明朝时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将中国文化传播海外,这引起了一众西方航海家的来华热潮。
可惜到了清朝,对这种外来文化便是,不看,不感兴趣的“三连”的拒绝。
在喜欢探险的西方人眼中,中国并非向他们一样,他们认为中国出不去进不来的文化非常神秘,他们认为中国是一个持续了几千年的国家。
图为《航海者的圣母》
而欧洲的国家相反较为分散,航船是他们最常见的交通工具之一。
欧洲皇室特别鼓励航海外出,地理大发现时期的哥伦布就是因为想航船来到东方,却被风吹反了方向意外发现了新大陆。
海运比陆运更耗时间和也更具有不确定性,可能出海十次最后只有一次能顺利来到中国,结果却被拒之门外,一直到不了东方的他们对东方世界更加期待。
图为伊曼纽尔·鲁茨(Emanuel Leutze)的《在国王前面的哥伦布》
因此西方人对中国的印象大部分都靠别人的描述,主观的语言带有情感色彩,一传十十传百,中国也在西方人眼里变的更加深不可测。
NO.2
各种“游记”,吹上神坛?
最熟悉的《马可波罗游记》将中国描述成“百货输入之众,有如川流不息”,“外国巨价异物及自物之输入北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
图为马可波罗画像
给西方构建出一副富饶而文明的场景,成为西方人所向往的“遍地黄金”的神秘东方世界。
图为《马可·波罗游记》抄本
一些学者的文献中,对中国的印象加上了10086层滤镜,仿佛中国就是“伊甸园”。
4世纪的希腊史学家马尔塞林赞美中国到:“赛里斯国疆域辽阔,沃原千里……物产也很丰富,有五谷杂粮、干鲜水果、牛羊牲畜,真是应有尽有,品繁而量众。”
希罗多德在书中说:“东方文化是一切文化和一切智慧的摇篮。”他将中国定位于万里之遥的“北风以外”。
“北风以外的人”正是被太阳神阿波罗所宠爱的民族。
也正是像马可波罗这样的“中间人”加剧了神秘感的传播。
就算是从没来过中国的柯勒律治,也完全不影响他对中国的好印象。
图为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
仅仅一个梦写出来的半截子散文诗也没妨碍它在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这也是柯勒律治代表作之一。
图为柯勒律治散文诗《忽必烈汗》
浪漫主义们给大家虚构了一个梦中的乌托邦,古老神秘而又遥远的东方国度,一下子抓住了很多人的心。
NO.3
“黑科技”,忒绝了?
当我们觉得某个东西神秘,前提是被某些特色所吸引到,东方文明在西方人眼里觉得神秘,这离不开他们对中国一些文明产物的喜欢。
古时候的中国不仅经济实力领先,甚至还拥有着全世界独有的丝绸、瓷器。
这些东西深受欧洲宫廷的喜欢,贵族家庭也以摆设瓷器来附庸风雅,炫耀地位,直接成为了品味和地位的代名词。
图为比利时画家Jan Frans作品
从著名作家丹尼尔・笛福的文章中,便能看出中国元素在当时有多么的潮流。“女王本人爱好穿中国服装,我们的屋里充满了中国元素。”
同样被中国文明所吸引还有法国的路易十四,他是中国丝绸、瓷器的忠实粉丝。
1670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突发奇想,在凡尔赛建了一座“中国宫”。
中国宫的装修是令人目眩缭乱的“中国风格”。尤其要求室内模仿中国的青花瓷器白底加蓝色的图案,到处都摆上了中国的瓷花瓶、绸帐与金流苏。
除此之外,中国古代还出现了一些现代科学所无法解释的“黑科技”。
就拿最出名的马王堆一号墓的素纱襌衣来说,它由蚕丝制造,重量仅达49克,可凭今天的技术仍无法完全复刻。
再比如战国时的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集铸造、镶嵌、焊接等多种工艺于一体,复杂精巧,无以复加。
图为收录在河北省博物馆的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
曾经有一家北京的文物部门打算利用其他手段复制这件文物,终因工艺太复杂而无法完成,可想而知几千年前的战国时代,又是怎样拥有这件宝物的呢?
类似于此的精巧技艺还有很多,这些“宝物”让东方文明在大家面前变得既神秘又高能。
皇室和宗教的崇拜让西方对这些东方文明产物更加喜欢,舶来品进一步增加了神秘的感觉。
NO.4
科学无法解释的“玄学”?
西方的科学家们热衷探讨世界的各个现象,他们希望用科学和数学来解释这一切的来源,但有些“东方神秘”却无法借助现有的天文地理和科学解释清楚。
图为《天朝宝库之谜》
东方学说不太讲究为精妙的计算,而更强调“玄学”、“机缘”、人身心的体悟等等。
比如非常具有东方符号的“太极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周而复始,阴阳转换,化生万物,强调人与自然的同构对应。
与此相关的著作《周易》、《老子》更显得非常的玄妙。
王沂光作品
什么“动而无动,静而无静,非不动不静也”,“无极而太极”,听起来尤其“不明觉厉”。
再加上在此延伸出的“太极拳”,更给人一种世外高人之感。
NO.5
带着神秘面纱的民族文化
虽然中国封建社会持续时间很长,但朝代与朝代之间的文化信仰差异很大。
在西方人的印象里,虽然中华文化传承很久的文化,但所留下来的东西并不是单一古老的。
图为良渚想象油画
地大物博的中国文化兼收并蓄,即使是56个民族,也可以按照自己的习俗去生活和传承。演变到了今天后,隔着一个村子的语言都有可能听不懂。
图为王辉作品《莫高窟》
比如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云南省,有一个因耳环大而感到荣誉的民族——基诺族。
这个山寨的人都带着耳环,但是他们的耳环是用软木塞或者竹管塞在耳垂上,耳洞特别大,有些人的耳洞大约有一枚一元硬币大小。
图为《基诺山下是我家》
再比如神秘的湘西,有着到现在人们都害怕却又颇感兴趣的“赶尸”文化。
多样的民族文化让东方文明在大家面前变得更加神秘。
NO.6
祖先崇拜的文明传承?
东方国家自古以来就有对原始祖先的崇拜,史前时期的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炎帝、黄帝等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图为《金牛崇拜》油画
封建王朝的演变让敬祖变成了一种习惯,基于死去的祖先的灵魂仍然会影响到现世,也逐渐成为了统治阶级的工具。
祖先崇拜伴随着中国墓葬文化的诞生,这不仅增加了中华文明的神秘性,也增加了这种神秘的传承。
时隔千年之久,也能从中看到神秘的东方文明之光。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啦,看完今天的内容你有没有对神秘的东方文明也产生了一定的好奇。
参考文献:
[1] 时尚1cm.欧洲名画“东方元素”:屏风青花瓷、团扇将军罐,你被惊艳了吗?2021.百度文章.
[2] 上海社科院出版社.百年前的东方世界在西方人眼中到底是怎样的?2020.搜狐网.
[3] 陌上开花看体育. 瑞典有座凭想象建造的“中国宫”,虽不伦不类,却是游客爱逛景点.2021.新浪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