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年人活动资源短缺问题亟需关注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越加明显。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看,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与2010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除了老有所养,在中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老有所乐,显得愈加迫切。目前,基层老年人文化休闲活动缺乏、场地设施紧缺,老年人活动资源短缺问题亟待关注。

一是缺少适合老年人的活动。在年轻一代纷纷上班、创业的时代,被遗留在家里的老年人,迫切希望参加集体环境中,对群体、组织有着强烈的心理依赖。同时老年人出于自身身体素质的限制,不适宜参加过于强烈的活动、或者出行不便的远距离活动。而基层社区恰恰缺少适合老年人的文体活动。一旦出现一种较为适合的活动,比如广场舞,会迅速在老年人团体中盛行。基层老年大学等一些涉老组织虽然也组织老年人活动,但形势有限,且覆盖面极小。真正参加活动的人员仅限于离退休的老干部,活动形式主要集中于合唱、绘画、书法等。普通老年人缺少参与活动的机会,也不愿参与这类相对“高层次”的活动。例如海宁市许村镇胜利村,虽然上级有关部门对村社要求举办老年人大学、老年人讲座等活动,并提供了老年课程书籍。但村里并没有老年人愿意参加此类活动,年年开展年年流于形式。

二是老年人文化活动场所紧缺。在广大基层,除了图书馆、公园、广场部分老幼,极大部门的休闲场所是主要面对年轻人的。目前老年文化建设与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矛盾较大。以许村镇胜利村为例,全村人口3559人,60周岁以上老年人848人,占比约24%。全村至今没有一处老年人文化活动阵地。特别是2017年整村征迁以来,老年人住进了小区,不再是原来传统的阡陌相闻的农村。老年人们迫切希望有一个老年人活动场所,以消磨寂寞的时光,但至今未见规划。再比如在中国大妈间风靡的广场舞,因场地缺乏,往往占用篮球场、停车场等其他用途的场地。健步走等活动也极受场地制约,缺少安全的健康步道、公园等场地而走上公路等,容易引发矛盾,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是养老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目前基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整体上还处于探索阶段。无论是政府购买的养老服务,还是住养服务,在文化活动等方面与广大老年人的需求都存在很大缺口。

针对上述社区老年人活动资源短缺问题,基层认为亟需增加对老年文体公共投入,扶持产业发展。加大优先对老年人活动场地的建设。加强正面宣传,引导社会关注关爱老年人,支持老年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老年人创造有益身心健康的环境。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