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2的成长经典,奥巴马为什么要把这本书送给自己的女儿?

1931年,在哈珀·李5岁的时候,9名年轻的黑人被指控在亚拉巴马州的斯科茨博罗附近,强奸了两名白人妇女。经过一系列漫长的、大肆宣传又令人痛苦的审讯之后,9名嫌犯中的4人被判长期监禁。

 

对于这起案件,大家说法不一。 有人认为这是错误的判决,是种族偏见造成的恶果。有人认为,指控黑人青年的两名白人妇女在撒谎,而且在一次次申诉中,两人的说法变得更令人生疑。

 

不管看法如何,结局是注定的。

 

这个案件被称为斯科茨博罗案件。

 

当时的哈珀·李并不知道,这起事件会成为她将来完成一部伟大作品的蓝图。

 

最初,哈珀·李写了一部小说的初稿,名叫《设立守望者》。然而哈珀·李的编辑让她重写整个故事。于是,哈珀·李听取建议,将故事的情节调整到了 20 年前,从斯科特的童年开始。她花了两年的时间去修改,一笔一划勾勒出一个简单而深刻的故事,用孩童明净的双眼透视出一个成年人的世界。

 

在那两年中,她背着如山重的压力,每前行一步,就留下一个深刻的脚印。1959年,当修改后的小说通过出版社审核之后,哈珀·李给文稿代理人威廉姆斯写了一封信表达自己卸下重任的心情:“真不希望你读到它,发现两年的修改之后还只有失望。”

次年,图书出版。

 

这就是少东家今天要分享的出版60年,享誉世界的至高经典——《杀死一只知更鸟》。

500

出道即巅峰 ,一颠60年

 

《杀死一只知更鸟》是一本,

“出道即巅峰,一颠60年”的出版界神书。

它的伟大真的不能用简单几句话说明,无数奖项与成就皆可为此证明! 

 

出版第二年,也就是1961年,它就获得了美国小说界最高奖——普利策小说奖,一下子就和《飘》《老人与海》这些书,站在了同样的高度上!

荣誉与非议接踵而来,但没有任何人能忽视它的价值。

 

500

 ▲哈珀·李获得美国前总统小布什颁发的自由勋章

 

1962年被改拍成电影,由知名演员格利高里·派克(《罗马假日》男主)主演,一举拿下了第35届奥斯卡金像奖3项大奖!

 

这部电影也堪称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500

 

如今,这本书已经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全球销量超过1亿册了!

 

500

▲世界各版本封面 

 

奥巴马公开送给过女儿两本书,其中就有这本《杀死一只知更鸟》,

贝克汉姆的女儿小七,名字叫哈珀,就是取自这本书的作者名哈珀·李。

不夸张的说,它影响了全球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成长,成了很多人三观的底色!

 

这是一本会对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产生深远影响的好书,它会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一个人的三观,尤其是成长中的孩子。可以说,一个孩子成长所需要的所有品质,他未来人生所应该具备的正确三观,这本书都讲透了!

这更是一本公认的美国文学经典,而它在教育领域的意义使其突破了国界,成为世界上最有名的成长小说之一。关于成长的道理在这本书里都写尽了!  

最难能可贵的是,《杀死一只知更鸟》非常好读,全书只有346页,却字字闪光。哈珀·李,用孩子都能读得懂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情感澎湃的故事。

距今为止,这本书已经出版60年了,但它没有像其他老书那样,淡出人们的视线,反而依旧爆火!豆瓣评分也维持在9.2的超高水准!

 

500

 

 

这是爱与真知的成长经典,所有看过这本书的人,都心服口服——

500

哈珀·李,一辈子只写了两本书,但只凭借《杀死一只知更鸟》,就成了美国阅读人数最多的作者之一!

 

哈珀·李在写完这本书后,拒绝了一切采访,并就此封笔。她说“这样的经历一生不过一次,我再没有什么可写的了。”

 

500

 

 

它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这本书实实在在的打动了少东家,以一种温情、平淡的叙事方式。

它通过一个9岁的“小女孩”斯科特的视角,写了一个很简单的,关于正义、自我、善良、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却又写得相当好看,蕴含了很深很深的勇气与温情。

500

成长是个让人烦恼的命题。成长有时会很缓慢,如小溪般唱着叮咚的歌曲趟过,有时却如此突如其来,如暴雨般劈头盖脸……这个夏天,斯科特和哥哥詹姆因为小镇上的冤案,亲眼目睹了父亲阿蒂克斯为黑人青年辩护的全过程,陪父亲一起度过了艰难时刻,他们的内心,也都有了意料之外的成长——痛苦与迷惑,悲伤与愤怒,也有温情与感动。

500

 

这个世界,人人生而平等。

没错,本来应该是人人平等的世界。只不过在出生后披上了不同的外衣,需要我们一层一层去撕开,并且,用孩子的手!

因为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初的纯真,那稚嫩的小手,可以抹开一切繁杂虚荣,给我们最本质的纯真。

而成年人多游离于世故,渐渐生成了一套做人处事的规则,了然无趣,却又默默遵守承受。而其实有时候,他们比尚未受教的孩子更加无知,因为思维固定,很难改变。

哈珀·李虽然是个成年人,但却有孩子一般的眼睛,她清楚地看到了这个落差和本质,于是,她用她的手,握紧她的笔,化笔为手,一字一字,把我们带本纯真世界的本质里。

 

《杀死一只知更鸟》,单单从题目上看,大部分读者会猜测内容是有关怎样杀死一只知更鸟的故事。

读完小说我们才知道,对杀死知更鸟的故事,作者只用了一点笔墨,就是主人公阿蒂克斯给孩子讲述了自己因童年射杀了一只知更鸟,从而使他总有一种负罪感的故事。从作品的内容上看,知更鸟似乎与所反映的主题没有直接关系,但就其象征意义来说,知更鸟贯穿了整部作品。

 

 

在美国的南方,有这样一句俗语:

“杀死一只知更鸟是一种罪恶。”

 

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就是取名自这句俗语,但是略去了后面的“是一种罪恶 ”,所以从名字看来更像是对一种事件的陈述,这种客观的平静中暗藏着控诉的力量。

 

在小说中,这句话有着更深层次的解读。知更鸟在小说里是一种隐喻,暗指那些被偏见裹挟排挤、实则善良无辜美好的人和事。当你杀死知更鸟的时候,就好像在杀死善良无辜的人。

 

不难理解作者在告诉我们这个故事就是一个罪恶的毁灭像知更鸟一样的天真善良的无辜者的故事。

知更鸟是一种益鸟,毛茸茸的像个球,胸前明显一块橘红色的斑纹,看上去像被人射了一箭后,血染红胸口。

 

500

 

知更鸟有着动听的歌喉,它除了给人们尽情歌唱外,从不破坏花草,不毁坏庄稼,不做任何伤害他人的事情,杀死这样的鸟是一种罪恶。

知更鸟代表了每个人内心中善良的天性,但很多人,扼杀了这种天性!

 

《杀死一只知更鸟》看起来微不足道,加上罪恶二字,便似千钧之重。当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女孩从书本中向我们走来时,本以为会演绎一个纯真美好的故事。但透过她的双眼,我们分明看到了这个世界残酷的真相。

小说中的一只知更鸟,是被妖魔化的怪人阿瑟·拉德利。

500 

小女孩斯科特和哥哥詹姆生活在30年代的美国南方梅科姆小镇上,他们的隔壁住着一个被称作“怪人拉德利”的邻居。

因为他二十多年来闭门不出,再加上坊间流言,传说他就像一个恶毒的幽灵,梅科姆镇上的人都不愿意提起他,所有不好的事情,人们都会联想到这个怪人。

 

多年前的一天,拉德利坐在客厅里做剪报,他父亲从他身边经过,拉德利竟然一剪刀捅进了父亲的大腿里。

 

警察迅速出警,要把拉德利送进精神病院。

 

可老拉德利却说儿子不是癫狂,他只是过度紧张,不起诉儿子。

这个少年时期犯错后本欲被送往工读学校的孩子,被老拉德利带回家关了起来,每天大部分时间都用铁链锁在床上,此后的几十年拉德利都未曾出过家门。

拉德利一家深居简出,常年不与外人交往,后来连教堂都不去了。拉德利家的院子,总是笼罩着一种神秘阴森的氛围。

小镇上发生的所有怪事与坏事,都被邻居们一股脑儿倾倒在拉德利身上,盗窃财物、破坏公物、装神弄鬼……罪名数不胜数,尽管谁也没有亲眼见过拉德利出门。

秋天,拉德利家高大的胡桃树上,总有一些果实会掉落到一墙之隔的学校操场。

 

可孩子们碰都不敢碰这些胡桃,传闻摸了拉德利家的东西,就会立马死掉。

 

有段时间,镇上的鸡狗惨遭毒手,大家都怀疑是拉德利家干的。

 

后来作案者艾迪掉进湖里淹死了,人们仍觉得和拉德利一家脱不了干系。

詹姆和斯科特兄妹俩同样对拉德利一家充满恐惧与好奇,在小伙伴迪尔的怂恿下,三番五次跑到拉德利家的院子与窗台寻找拉德利的影子,想一探究竟。

500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兄妹俩发现,拉德利并不是人们口中十恶不赦的坏人,而是一个温暖善良的好人。

 

他们发现院子旁的胡桃树洞里,经常放着口香糖、一只坏了的怀表、两个照着兄妹俩雕出来的小雕像等小礼物。

 

后来,他们在夜里爬上拉德利家的窗户想要一窥究竟,却被一个影子吓破了胆。逃跑时,铁丝网挂住了詹姆的裤子,詹姆只好穿着内裤回家。

 

500

第二天詹姆偷偷回去取裤子时,发现原本被铁丝缠住的裤子,撕破的地方已经缝补好,被叠得整整齐齐的放在了篱笆上。

在寒冷的救火冬夜,他偷偷给快冻僵的斯科特披上了毛毯。

在最后,他还舍身在因为黑人官司名誉扫地而蓄意报复的马耶拉的父亲、无赖尤厄尔想杀掉斯科特和詹姆兄妹俩时,救下了兄妹俩的命,并将手臂骨折的詹姆抱回阿蒂克斯家里及时救治,那是他数十年来,第一次出门,这于年近中年的他而言,需要巨大的勇气。

这一切温暖的举动,皆出自人们眼中的怪人拉德利,他叫阿瑟。

 

梅科姆小镇里的居民从不接触拉德利,因为缺乏了解,凭想象将他定义为“恶毒的幽灵”。拉德利曾经犯下过错误,刻板印象让居民认为镇上发生的坏事都是他干的。

 

拉德利被很多不明真相的人,塑造成了一个怪兽。如果没有那三个孩子,我们永远也无法知道,那个常年关在家里的怪人到底是怪物还是人。

在小说中,阿瑟不过是一个在少年时期犯了错,并为此付出了绝望代价的孩子,本性善良,像所有的孩子一样充满好奇,渴望朋友,却被镇上的人妖魔化成怪物,这是一种可怕的偏见。

而更可怕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去说服那些带着偏见的人。对此,余华有一个很生动的比喻:“  我们这个世界充满了偏见,而且偏见都穿上了真理的外衣,我的意思是真理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件随时可以换掉的外衣,他们的衣柜里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堂而皇之的外衣。如果你想去反驳偏见,你不会赢,因为你的话还没有说完,偏见已经换了外衣。有一个方法可以考虑,就是用彼得·汉德克学会的波斯尼亚语脏话“你家房子上CNN新闻了”去回击他们,这是很高级的脏话,用中国的俗话说,这叫骂人不带脏字。 ”

哲学家叔本华曾说:“阻碍人们发现真理的障碍,并非是事物的虚幻假象,也不是人们推理能力的缺陷,而是人们此前积累的偏见。”

 

 

梅科姆镇上的居民,不是老人就是孩子。他们对事情的认知有限,总爱用以往的经验去衡量其他居民。

 

 

世界很大,我们的认知有限,总有一些是我们不知道的事。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请你不要冒然评价我,你只知道我的名字,却不知道我的故事。你只是听闻我做了什么,却不知道我经历过什么。”

 

 

怀着偏见随意评价和定义一个人,是粗鲁无礼的;随意给某个群体贴标签,是无知愚蠢的。偏见,比无知更可怕。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应该轻易地去论断他人。

 

 

很多时候,我们有刻板印象,对人对事抱有偏见,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事情的全貌。

 

突破认知局限,学会换位思考,才能包容别人与自己的不同。

 

所以,请不要轻易为他人下定义,遇见不清楚的事情,不要着急凭印象下结论。

 

 

别让你的偏见,成为杀人的刀

 

与此同时,在这座小镇上还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强奸案!白人尤厄尔起诉黑人汤姆·鲁滨逊强奸了自己的女儿。

 

而黑人汤姆·鲁滨逊就是小说中的另一只知更鸟。

 

500

 

向来敌视黑人的小镇居民同仇敌忾,义愤填膺,恨不得当场就把这个黑人给吊死。然而阿蒂克斯作为律师,却决定为汤姆辩护。

阿蒂克斯作为斯科特和詹姆的父亲,对两个孩子来说,亦师亦友。他在故事中是正义的化身。镇上的人都觉得阿蒂克斯的做法很是荒谬,因为那是黑人。

但阿蒂克斯是极少数坚持正义的人中的一个,他选择为无辜者辩护。他的理由很简单,如果不为正义站出来,那么他就再也无法直视孩子们的眼睛。

这是他身为一名伟大父亲的教育理念——孩子们在仰视别人之前,首先仰视的是他们的父亲。如果他自己不这样做,就没有资格要求孩子。

我们借着斯科特的双眼去仰望这个父亲,简单的笔墨,朴实的话语,却令人深思。

那时候的美国,虽然南北战争已经结束,但种族歧视仍然特别严重,黑人地位极其低下!对黑人存在歧视偏见的白人居民们理所应当地认为汤姆的强奸行为是既定事实。

 

就在这种氛围中,她的父亲阿蒂克斯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顶着全镇人的质疑和谩骂,坚持要为一个黑人做辩护!

 

500

 

如果你略微了解当时美国的社会背景就会知道,当时一个白人给黑人做辩护,简直是要被当作疯子和叛徒来看的!

阿蒂克斯说:“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东西会让人丧失理智。即使他们努力想做到公平,结果还是事与愿违。在我们的法庭上,当对立双方是一个白人和一个黑人的时候,白人总是胜诉。这些事情很丑恶,可现实生活就是如此。”

梅科姆镇白人居多,种族歧视是他们每个人的刻板印象。黑人就该低人一等,他们没有权利享受辩护。

 

阿蒂克斯愿意为“黑鬼”辩护,大家都认为他离经叛道。镇子里的人,劝阿蒂克斯对官司不要太认真,但阿蒂克斯丝毫没动摇,他坚持站在所有人的对立面,将时代的黑暗撕开一道口子!

 

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和镇上的人一样,充满偏见与无礼。

阿蒂克斯是同情黑人的,他坚信人格平等,种族没有高贵与卑劣之分。但是在以前,这些只是他个人的价值观,没有人能对他指手画脚,而如今,他被推到了台面上,到了必须亮出答案且必须做出行动的时刻,到底该选择从众来保护自己与孩子,还是遵从良知去守护汤姆这只无辜的知更鸟?他最终选择了后者,尽管他知道,不出意外的话,他会败诉。

500

任何一种处事的方式都是有风险的,不可能让每一个人满意,正如哈珀•李在《守望之心》中借杰克叔叔的话所表达的:“每个人的守望者,是他的良心。”我们无法揣测别人需要什么,只能依照自己的道德底线来面对这个世界,至于别人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也是无法控制的。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为了太阳底下的良知。

阿蒂克斯,他终究是在一个被偏见裹挟的严严实实的世界里,撬开了一丝可以让阳光照进来的细缝。

这让斯科特和哥哥在学校里受足了同学们的白眼,被同学嘲笑谩骂,詹姆气得和同学打了一架。

 

500

 

邻居杜博斯太太辱骂他们,詹姆冲动之下毁坏了太太院里的山茶花。

 

面对这一切,阿蒂克斯告诉兄妹,他们需要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放下拳头。

 

他冷静地说:“ 大部分人好像都认为他们是对的,你是错的……,他们当然有权那样认为,他们的观点也有权受到完全的尊重。”

 

在这场正义的拔河中,阿蒂克斯很清楚,他的这场对黑人汤姆的辩护没有胜诉的可能性,但他仍然坚持要尽最大可能去还原真相!不因为汤姆是黑人,就放弃为他争取属于他的权利。

就算所有人都对汤姆抱有偏见,阿蒂克斯却用自己的良知,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事。

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阿蒂克斯遭受了很多非议和烦恼以及威胁,但是,正义给了他勇气,去争取不可能中的可能。

500

 

尤厄尔家的大女儿马耶拉已经19岁了,她很少出门交朋友,每天都在家照顾弟弟妹妹。

 

尤厄尔是个酒鬼,又很暴力,马耶拉一直受到父亲的家暴。

 

孤独无助的她,对每日路过家门口的黑人汤姆产生了情愫。

 

汤姆身材高大矫健,碰到马耶拉总是脱帽行礼,大声问好,看上去阳光又温暖。

 

马耶拉开始找借口接近汤姆,她会在汤姆路过的时候,请他帮忙劈柴打水。

 

勤劳善良的汤姆每次都热情地伸出援手,并表示不愿意收劳务费。

 

渐渐地,马耶拉越陷越深。

 

这天,马耶拉邀请汤姆进屋帮她修理卧室房门,并趁机亲吻了汤姆。

 

汤姆怕被误解,仓皇而逃。

 

这一幕,被喝醉酒的尤厄尔撞见,他将女儿暴打了一顿。

 

尤厄尔觉得女儿勾引了一个“黑鬼,太丢脸”,为了挽回颜面,他威胁女儿指控汤姆强奸她。

 

双方对簿公堂,审讯一步步推进。

 

在阿蒂克斯锲而不舍的坚持下,真相浮出水面。

即使汤姆一家一直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尤厄尔一家的供词漏洞百出;即使一切证据皆指向黑人的清白,即使阿蒂克斯一番慷慨陈词,即使他让陪审团迟迟无法做出决定。

最后,他还是输了,没能阻止陪审团判黑人有罪,陪审团还是认为白人不会犯错,因为黑色皮肤就是罪恶。

在满声笑语的人群里,詹姆哭了,他哭的是这个世界,是残酷的真相。

在这个过程中,似乎正义的一方失败了,但胜利的一方却未必胜利,反而是声名扫地。

人心,其实才是衡量正义的标准,它不能遵循从众原则。

汤姆入狱了,如果上诉失败,他就要去坐电椅。

 

汤姆很害怕,在一次放风时间,他企图越狱,最终被枪杀。

 

一条清白的生命,葬送在了人们固执的偏见里。

 

原来,杀人根本没有那么复杂,几句话就够了。

 

著名心理专家马歇尔·卢森堡说:“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语言也具有攻击性,不要让自己随意的一句话,成为插进别人心里的一把刀。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知乎有一个问题:去过 100 个以上的国家是种怎样的体验?

 

有一个高赞答案是:“它让我懂得了这世界上没有所谓天然正确和绝对正确,它让我能够接受别人有不同的三观以及其衍生出来的思考方式。”

 

世界很复杂,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只要带着偏见,不管你做什么,你怎么做,哪怕最后什么都不做,只是喝口水,那都是一种错。

 

也正因为偏见,自私残酷、靠领救济金的酒鬼人渣马耶拉的父亲尤厄尔,仅凭自己是一个白人,就可以毁掉一个文质彬彬、作风正派的黑人汤姆。

想想都觉得可怕。谁能保证,下一个被偏见的刀刃所伤的人,不是自己呢,而那时候的你,又会不会如同手无寸铁百口莫辩的汤姆?

所以阿蒂克斯是伟大的,他在守护这些无辜善良的知更鸟,也在守护一个公平正义的世界。这需要良知,需要不从众的见识,更需要鲸波万里,一苇可航的勇气。

当你见得足够多,看得足够远时,你会越来越宽容,偏见越来越少。

 

用亦舒的话来说就是:“记住,真正有气质的淑女,从不炫耀她所拥有的一切,她不告诉人她读过什么书, 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裳,买过什么珠宝,因她没有自卑感。”

 

愿你我都能做一个理智的人,心中多一些慈悲,少一些偏见。

 

看人,要看那品行的最低处

在电视剧《知否知否》中,盛明兰说过这样一句话,“看人,要看那品行的最低处。”

深以为然。

明朝陈继儒在《小窗幽记》写到: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看一个人的人品如何,不仅要看他在顺境时的言谈举止,更要看他在逆境中的言行表现,正如一个木桶无论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决于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一个人品行的最低处,才是这个人真正的高度。

作为一个律师,阿蒂克斯在梅科姆小镇上的生活是体面且受尊重的,他大可以拒接这个案子,可他的良知告诉他,汤姆是一个弱者,他必须去帮助汤姆,即便这样会让他失去现在拥有的平静与闲适,甚至当偏见吞噬了人们的理性时,他还会受到生命威胁。

对待弱者的态度,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行,而为了保护弱者甘愿做出牺牲,则可以被称为“英雄”。 

500

这世上,从来都是愿意锦上添花的人车载斗量,而愿意雪中送炭的人寥若星辰。而结交一个愿意雪中送炭的朋友,胜过一百个愿意锦上添花的甲乙丙丁。

为何人类可以不同于地球上的其他生物,或许是因为我们有思想,即便知道有些事情注定失败,但只要无愧于心,就值得去做,也值得世人的一份敬重与怀念。 

阿蒂克斯为什么是一个伟大的父亲?

如果阿蒂克斯只是告诉孩子们保持善良、反抗邪恶,他都不会成为少东家心目中一个伟大的父亲。

虽然世间有恶,但作为爸爸的阿蒂克斯,他用自己的能力为无辜者伸冤,没有被世俗的眼光牵着走。正是这样的一个爸爸,才能在纷乱中守护住孩子的信念。 

500

在少东家看来,他做的最让人佩服的一点在于,他带领孩子们见识了这个世界的复杂、肮脏和龌龊之后,依旧坚定不移地告诉他们要保持善良和正义。勇敢,是义无反顾地坚持,即使失败,我们也会收获过程的美好和星辰的陪伴。即使经历了不堪,也依然具有热爱这个世界的能力,这是难能可贵的品质。这大概就是罗曼罗兰所说的“英雄主义”: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500

 

少东家一再被这位父亲教育自己孩子的金句所震撼和感动,整本书里处处可以看到阿蒂克斯的“教子金句”:当孩子们把“怪人拉德利”心怀偏见,视作“恶魔”时,他说:

“你永远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站在他的角度去看问题……除非你钻进他的皮肤里,像他一样走来走去。”

当孩子们问他为什么要去帮助黑人,为什么一定要接这种给家里带来这么多麻烦的案子时,阿蒂克斯的回答是,因为这触及了一个人的良知,他说:“有一种东西不能遵循从众原则,那就是人的良心。”

当舆论完全无视真相,坚持要求处死无辜的黑人汤姆,而孩子们质疑他为什么还要为一场毫无胜算的案件辩护时,他说:“勇敢就是,在你还没开始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注定会输,但依然义无反顾地去做,并且不管发生什么都坚持到底。你很少能赢,但有时也会。”

而当汤姆最终仍被处死,孩子们对这个世界一度充满沮丧时,他又开导孩子们:“大多数人都是善良的,等你最终了解他们之后就会发现。”

 

500

 

可以说,他真的是少东家见过的最伟大的父亲之一!

这三观简直太正了!

所谓长大,不是穿上西装,把头发梳成大人模样,而是三观独立正确,和拥有一颗平等对待他人的心。

 

阿蒂克斯从不看人下菜,他是个表里如一的君子。莫迪小姐是这样评价他的——他在法庭上的样子跟他在大街上没什么两样。

他在经过每日辱骂他的杜博斯太太家门口时,会脱下帽子,像个骑士一样恭恭敬敬、满怀真挚的向老太太行礼问好。去黑人汤姆家时,看到汤姆家路都走不稳的小女儿笑呵呵的走向他时,立刻摘下帽子迎上去,伸出一个手指牵引她下台阶。

阿蒂克斯在任何时刻都是温和的,用小女儿斯科特的话说,他在法庭上可以把一个强奸案辩护的像个布道会一样无聊,但却赢得所有人欣赏的目光。因为他只会理性说理,从不会大吼大叫。

他在面对孩子们犯错时,从未怒火冲天,粗暴的加以训斥或是给出自以为是的“大人的建议”,而一定会给孩子们时间道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他在路上,遇到马耶拉父亲粗俗的往他脸上啐口水时,只是掏出手帕擦掉,平平淡淡的无视并走掉。

少东家佩服这种每临大事有静气的人,这绝不是胆小懦弱或好好先生,这种温和里,有一种行云流水的从容风度和处世智慧,不急不恼,不卑不亢,仿佛一切都在运筹帷幄之中。

人与人相处,时间是无可回避的智者,终究会令每个人的本来面目都变得清晰可见。当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美好与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浮华褪去,真正可以领你走长路的,一定是一个人身上贵重的人品。

修养是刻在骨子里的高贵,是最好的明信片,是行走世界的通行证。它无关学识、地位、财富,而是一个人与生俱来对一切自然物的尊敬与善意。

那些有修养的人,正在默默温暖着世界。

 

掩卷结语

这部小说,当你翻开第一页,会看到一句话:“律师,我以为,曾经也是孩子。”

不管是谁,曾经都是孩子,只不过在长大的过程中,渐渐丢弃了一些东西,剩下的都是他们选择留下来的。

世界就是这个样子,它混乱而规律,恶毒而纯良,荒谬而真实,残酷而温情,好在,它一直接受着人类的改造,人性里坚韧怜爱的一面总还是胜过阳光下的阴影。

 

这本书,教会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我们不仅要心存正义,还要保持善良及一往无前的勇敢。

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不被世界改变。

要不停地学习,去感受和吸收,才能用思想为行为划线。

在需要你发挥力量的时候不遗余力,在不值得你浪费口舌的时候果断闭嘴,用根植于自己生活现实的事实说话,用设身处地的理解去说话,而不是仅仅依靠主观意识去判断。

500

看完这本书,斯科特他们所经历的,也将成为我们所经历的。守望心中的那片净土,正义和善良,会是一个人最好的教养。

何为经典?

借用作家铁凝的一段话来回答:“它们拥有温暖而强劲的力量,能够长久不衰地体贴灵魂、拨动心弦,触碰到我们情感深处最柔软最深刻的部位。这种力量,并不会因时间流逝和年代更迭而减弱。它能够跨越年龄和代际的鸿沟,陪伴一代又一代人成长,在情感体验和文化记忆的代代传承之中,把种种高贵和美好的品质传递给无尽的后来人。”

感谢这本书,让人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重新思考起那些古老的、质朴的、珍贵的品质。也令人反思自己,在匆匆前行的路上,别走得太快,等一等自己的灵魂。

500

本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作者:少东家   一个有趣的灵魂

星光不问赶路人 时光不负有心人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 智慧沙漏少东家(zhsdj2020),原文地址、 杀死一只知更鸟电子书资源(文末):

豆瓣9.2的成长经典,奥巴马为什么要把这本书送给自己的女儿?

更多精彩的书籍分享,请关注“智慧沙漏少东家”微信公众号。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