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工人即使提高一倍的工资,他们的消费习惯基本也是保持不变的
【本文来自《年轻人愿意进工厂才是怪事,不要玩虚的,快快加钱加到1万以上再说》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钱塘潮
- 服装产业生产成本,人力成本只有10%,就算涨一倍,那也就是最终成本增加10%,但是你想过没有,这增加的一倍工资能带动多少消费,增加多少国内市场,服务行业比如餐饮之类确实人力成本占比高,对等的增加就对了。你看看美国吧,美国的服务行业比如餐厅,基本上是跟人民币一比一对应的,这是服务行业本质。但是美国的服装生产,也就比中国贵个两三成成本。至于大规模工业生产的汽车芯片各种化工品,可能成本比中国还低。中国老是去拼低价人力成本,实际是给美元纸片买单。中国国内市场做不大一大原因就是为了出口极度压低中国工人工资乱加班,自然就没法消费。
作为一个干服装行业十多年的人,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你的言论太过于想当然,你也完全不了解这个行业。
大家都只知道看送外卖的,工地上的,餐馆的服务员,这些行业的员工和工厂的员工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绝大多数工厂都需要岗前培训,很多要提供配套设施(比如:食堂、宿舍,很多大一些的企业还要管员工的子女),工厂的员工在现在基本要买社保,你敢不给员工买,转头劳动监察大队见,分分钟罚得企业可以立马倒闭。
这些东西,在上述行业是不可想象的,有几个外卖小哥、餐馆服务员、工地民工是企业买了保险的?有几个能提供食宿?
除开这些,一些技术性岗位的员工培训周期是比较长的,这期间都是企业在付出。
接下来是工资结构问题,每个企业都会核算员工的个税,一般企业都会用会计手法让员工少交或者不交,如果是在超过个税起征点不多的情况下,基本没问题,可你要提高10%工资,那么企业多出来肯定就不止10%的成本。
另一个问题,作为工厂工人,你即使提高一倍的工资,大家的消费习惯基本也是保持不变的。你以为拿10000的工人他们会从消费起电瓶车改成全部开汽车?住70平的房子改为住140平?孩子都从普通中学转贵族学校?一年都不会旅游一次变为每年都去?别逗了,实际上大家收入提高后会稍微改善一点,但是基本都维持在一贯的消费水准上,没有人会工资翻一倍就阶级都改变了。
能拉动消费,但是作用不大,最不能消费的就中年打工人,他们危机感太浓了,啥都在涨,即使不涨,大家也会为了家里的老小尽量不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