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美岐消失的热搜背后是什么?
原创 林孤 林孤小姐 今天
“人们宁愿去关心一个蹩脚电影演员的吃喝拉撒和鸡毛蒜皮,也不愿了解一个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
——路遥 ·《平凡的世界》
1
种鱼者得池水泪,种冬者得雪花飞。
前几天,李云迪的黑白钢琴沾了黄,热搜挂满了整个互联网。
当时,我隐晦地调侃了一句,“托人民日报的福气,得益于585家媒体的联合发力,李云迪遭全网下架,当即社死。”
在李云迪这个瓜的背后,除了明星八卦之外的话题,我们还可以探讨隐私权的话题、道德和法律界限天平的话题、违法行为(不是犯罪行为)有没有必要上升到全网通报让他社死的高度话题、公众人物谨言慎行的话题...
也就是说,除了裤裆里那点男女私事,李云迪的瓜,至少还能引起社会公众反思的讨论。
可若是事件到了出轨、小三、约炮这种司空见惯的物欲横流世界里的常态新闻,除了瓜,真就啥也不剩了。
昨天一天,网上全是孟美岐的各种热搜话题,刚冒出一个,就删掉一个,然后又冒出一个,再删掉一个...
资本还是有钱有胆子啊,渣浪还是记吃不记打啊。
当初阿里蒋太子那事,渣浪看来还是没长记性,资本大概还是被鞭子抽得不够疼。
无外乎是出轨偷情,渣男傻女那么点私事。
神奇的是,瓜被掩盖的越多,吃瓜群众的热情,就越高涨。
热搜上的来来回回黑白大战,让人忍不住问一句:“孟美岐是谁,她是干嘛的?”
夜幕降临,闰土手里握着钢叉,一群猎奇心理的网友们,就像是瓜地里,那个急得上蹿下跳的猹。
老是忙着偷瓜吃,瓜地里的猹,也很危险啊。
2
姚笛的周一见,李小璐的做头发,马蓉的戏精体,孟美岐的对不起。
无外乎都是些男女私事的瓜,当事人原谅与否我们也管不着,每次总是扒皮吃瓜,次数多了,便也觉得索然无味。
今天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孟美岐热搜背后的“瓜”的系统逻辑。
互联网信息的传播方式,已经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拓展化,几乎人手一部手机,就能纵览整个互联网。
然而不幸的是,多数情况下,我们所能看见的,都是他们希望我们看见的。
热搜这种东西,花钱就能上,有能力就能删除撤掉话题。
而在舆论场上的风向标里,谈社会时事是第一危险的,吃娱乐圈的瓜、灌正能量励志鸡血的汤,则是最安全的。
泛娱乐化,是掌控“热搜”的人,最喜欢看到的。
俞敏洪当初说过,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是在搞娱乐经济,这不是一个好的现象,相反,这是一个巨大的危险信号。
他们都是利用了网友的消费娱乐心态和迎合他们的低级趣味。
娱民久了,便容易培养出愚民,总有刁民想害朕可不行,得愚民听话老实便于管控才好。
猪食文化喂投的久了,大家就没心思和勇气再去关心什么民生公义了。
写娱乐的人更多了,写时评社论的人更少了,看娱乐八卦的人也就更多了。
提笔码字的跪了,碎片化阅读的乐了,看似歌舞升平四方太平了,真要是酒店塌了、燃气炸了、工厂爆了,也没事。
因为每当这种天灾人祸的事件发生了,总有一群岁月静好大仙们,出来给大众灌鸡汤:珍惜生命,没人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再然后,一个月薪一千二的环卫大爷爱心捐款一万元的时候,电视台轮流滚动播放,盛赞大爱无疆。
为什么他一个月只有一千二,为什么不给他发一个3M口罩,集体沉默无人问津。
吃娱乐圈的瓜,看人间的畸形正能量,深扒孟美岐消失的热搜话题,那些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民生权益问题,置若罔闻视而不见。
写东西的人,有章程、有审核、有上级、有要求、有束缚。
看东西的人,被遮住了眼睛、被捂住了耳朵、被过滤了“负面新闻”。
疼痛和死亡出现在新闻报道里,死一个人还是一百个人,都只是冰冷的数字,只有刀子扎到自己身上的时候,才能真实地感受到切肤之痛。
3
上个世界八十年代开始,印刷报纸这种传统媒体文化,开始转向收音机、电视这种新时代媒体文化。
1985年,美国媒体文化研究者、批判家尼尔·波兹曼出版了《娱乐至死》一书。
书中解析了美国社会由印刷统治转变为电视统治,得出了由此导致社会公共话语权的特征由曾经的理性、秩序、逻辑性,逐渐转变为脱离语境、肤浅、碎化。
一切公共话语以娱乐的方式出现的现象,以此来告诫公众要警惕技术的垄断。
千禧年以后,电视传媒逐渐被网络传媒取代。
互联网二十年的蓬勃发展,娱乐至死,已经渗透到每个人的骨血里了。
地铁上、游乐场里、公园里、酒店里、婚礼上、旅途中,甚至在开车手握方向盘时,人们都已经放不下手机了。
而手机的功能主要变成了什么?
吃孟美岐的瓜、看李佳琦薇娅的直播、听大师们的热血鸡汤文、看短视频里长白直的大美腿...
青岛地铁塌陷、泉州酒店坍塌、响水化工厂爆炸、沈阳燃气爆炸、金德强的服药自杀、欧金中的畏罪自杀、学校食堂里的霉变食材、教育商业化、医疗乱象、国计民生这些东西,都只能停留片刻的叹息。
大不了写到最后看到最后,无非也就只剩下一句“哀民生之多艰”。
“哀”的感叹,吃瓜的热情,对于民生的多艰,有任何疗效吗?
深度调查记者的谢幕,娱乐记者的活跃,李云迪的劲爆全网,孟美岐的全网删帖,故事连起来一对比才明白:
清醒的人,活得最痛苦。
有的人,是真心希望这个国家好,希望所有的生命都能被平等对待,有的人,仅仅只是希望,他们所在的既得利益集团,永远都好。
五千年的人类发展史,一部浩瀚巨制《二十四史》,本质上来说,都是一部既得利益集团维护史。
让你吃撑每一个瓜,给你灌下每一碗鸡汤,都是为了迷惑心智。
4
10月21日,湖北宜昌。
西陵交警刘正斌发现一位老人走在路边,老人儿子在外地,老伴刚去世,家里还有一个得白血病的孙女。
当交警安慰老人时,老人问交警:生活什么时候才会好起来?
这一幕让交警久久不能平复,随后向老人表示,不管什么时候都愿来帮助她。
老人也和善地回应交警:“你需要什么你给我打电话,只要我有能力的,想吃什么给我说,好不好,乖乖...”
共情的瞬间,心理防线顷刻间就破防了。
不应该是娱乐至死,不应该是热血鸡汤,真实的世界,哪里不是众生皆苦?
可是跳脚的大仙们,会怎样解读这个发出灵魂拷问的老人呢?
“没有医保吗?媒体发这些是什么目的?”
“生活不好,只能怪自己不努力。”
“霉国死了几十万人不发,老是发国内的负面新闻,小编行走的50万。”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
不是战狼爱国五毛小粉红,就是递刀子行走的50万,总能拿出一番说辞来给你扣上帽子。
因而,媒体只配写,公众只能看,孟美岐的瓜和李云迪的嫖娼被抓。
“生活什么时候才会好起来呢?”
看得见的,都是远方摸不着的美梦;听得见,都是近在咫尺的同胞哭声。
日子什么时候才能好起来呢?——得勇敢说出真话来、得埋头苦干做起实事来、得指出问题纠正错误探讨分析出个利得失弊来、得隐忍着痛苦奋勇前行不踟蹰一步一步爬上来。
从来就没有什么好日子,是靠着吃瓜猎奇、高唱赞歌、空喊口号就能得来的。
靠一支笔一个人写,就是写到死,也挡不住孟美岐们的瓜棚硕大,猹獾遍地跑。
见过黑暗,才会心向光明;深渊泣血,才会绝壁攀岩;真的勇士,才会奋勇向前。
我相信,终有那么一天,每个人都能从心底里发出由衷地感叹,“日子真是好起来了啊。”
公民、公权、公平、公正、公义、公益,天下为公,人人平等。
——在这之前,“道阻且长,与君共勉。”
谨以此文,献给每一个赤诚善良的中华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