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通师」的出现是否真为了要「通」两岸? 

​“蔡政府”于今年2月23日启动首波内阁改组, “行政院”宣布5位首长人事异动,包括新任“外交部长”吴钊燮、“国防部长”严德发、“陆委会主委”陈明通、“劳动部长”许铭春、“退辅会主委”邱国正。

 

值得注意的是被称为「阿通师」的陈明通,这位在民进党两岸领域辈分极高的重要智囊,再度从幕后走上第一线,也引起台独派人士的不满。陈明通长期研究台湾地方派系,然而其知名于对两岸关系的研究;早年在扁政府尚未因争取绿营基本盘选票支持而走向台独极端之时,曾为其操刀「中国政策白皮书」,并担任扁政府的密使来往两岸之间;2005年草拟了一份「中华民国第二共和宪法草案」,据可靠消息指出,其初稿甚至透过当时海基会主秘周继祥(亦是台大国家发展研究所教授,周继祥亦是目前国民党大陆事务部主任)送到北京秘密征询国台办意见;2008年政党轮替后,陈明通继续回到学界发展。

尽管曾草拟「类一中框架」的「中华民国第二共和宪法草案」,但这位民进党大陆政策国师始终被认为是务实派,更重要的是他与台湾“总统”蔡英文曾一同在2000年到2004年在陆委会共事,对北京认识的深刻程度以及对于蔡英文两岸政策意志的掌握程度不可言喻。

事实上,两岸虽然在绿营上台之后看似冷和,但是在民间交流部分双方亦保留模糊空间,透过看似偏学术性的涉台机构多次与「英系」人士以个人名义交流。

在2017年中共中央十九大甫结束的11月上旬,陈明通就以学者身分低调赴北京与大陆重要高层涉台人士闭门交流,就大陆政局变化与两岸关系发展交换意见,据其身边学生透露,这样的交流事实上远比报导的更加频繁。

部分台湾学者以蔡政府不承认「九二共识」为由,认为即便陈明通任「陆委会」主委,也不会改变两岸局面;然而,学者们往往从大陆方去揣测蔡政府的选项;事实上以民进党政府的利益而言,从未是「九二共识」或者是任何走向台独极端之主张;以现实层面观察,蔡政府的做法更像国民党本土派:希望在不需承认九二共识(因为承认了就与国民党雷同了并且会摧毁绿营支持基础)兼看似维护绿营基本价值层面:「华独」 (亦即中华民国就是台湾)甚至是台独意识形态(不代表真的要遵守,选举时只要可以操作即可)的基础上,兼顾两岸共好的关系,并且在不改变两岸分治的现状同时,取得长期执政的目标,而稳定的对台湾政权的掌握才是民进党最核心的利益。

在国际政治的新现实主义当中,大国与小国关系之间往往关系被定义为「扈从」或者是「抗衡」;在蔡政府的整体战略当中,所希望的现状决不是单纯的「扈从」或者是「抗衡」,而是充分利用台湾在太平洋与南海的杠杆的角色,为整体台湾发展战略取得灵活的空间,在满足大陆目前正在忙于内政之时,既可对陆方交代,又可让美国、日本适时地在其中参与;事实上,我们不能否认蔡政府事实上在这样的整体战略上确实正在逐步取得成效,从美国众议院于今年一月初《台湾旅行法》草案的通过便可见端倪。

因此,回到民进党政府对于「阿通师」的任命案,整体而言还是希望在两岸关系上保有弹性与灵活的手段,以他曾发表的说法即是两岸关系应该是博弈论的「纳许平衡」:各方皆不满,但还是可接受在有限的空间创造更大的空间,没有一方可以单独改变现状,因此,可以预期的是,两岸之间还是不会有太多变化,而不同形式的交流会更加频繁。

笔者认为,以「民进党政府」的角度而言,最大目标在于取得政权的永续以及边缘化国民党(但并非消灭他),外界的变化如两岸关系只是民进党政府在取得政权永续过程当中只是一个相对麻烦但是非最重要的一块;于大陆的角度而言,虽然「台湾问题」有其历史包袱与责任存在,尽管大陆方确实目前军力逐渐能称霸,但要对台湾进行任何状态的改变事实上也不利于实现民族复兴的大业,战争带来的政治风险更是无法预估;从百姓角度而言,任何百姓要的也仅仅是吃饱穿暖、安居乐业,因此大陆最聪明的做法仍然坚持习近平主席对台政策的调整,全力发展自己,充分发挥资源丰富的优势,继续以磁吸效应方式吸引台湾青年赴陆,未来仍可期待!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