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二拍”中侠女独特性的原因之独特的社会背景
明代社会流行一种“弃儒就贾”的趋势,且愈来愈明显。这大概是因为社会承平日久,中国人口剧增,但举人与进士名额却固定不变,导致科举考试竞争愈来愈激烈;此外商业与城市化的发展对士子也产生相当诱惑。本世纪士人阶层与商人阶层的传统界限已非常模糊。士转商,抑或商转士屡有发生。这是商人阶层的社会价值首次得到宋明理学的明确肯定。考虑到阳明学说在晚明产生的巨大能量,我们也就不得不正视这一看法的社会影响。此后的文人著作,有关商人社会功能的具体论述也层出不穷,许多作家对商人阶层大为赞扬。明代经济发展迅速,手工业上说,冶铁、制瓷、纺织等行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苏州成为丝织业中心,而景德镇则成为制瓷中心。尤其是印刷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书坊刊行小说之快,实在惊人,大量书籍的印刷,既为小说的普及提供了物质基础,也大大提高了国民的知识水平。正如陈大康所说,印刷业的发展为小说提供了读者和物质前提,甚至还提供了作者,如熊大木,以书坊主的身份创作了大量演义小说,如《南北两宋志传》、《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等,种种这些,都给小说带来了新鲜的血液,从而大大改变了文本形象,“‘教化为先’成为明清通俗小说创作的重要传统。”[1]“日渐增多明代经济繁荣出版行业兴盛,小说大量出现。明清时期王学左派的思想影响深广,提倡任情自性,李贽提出“童心说”,社会风气开放,商人和女性渐渐登上历史舞台。明清小说中侠女身份地位有别、人生经历不同、行侠目的方式各异,具有情礼两兼的精神风貌。
[1] 陈大康《明代小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