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每个地方都适合背包客自由行深度游

最近,一名中国姑娘在独自赴塞尔维亚后失联的情况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不幸中的万幸是姑娘已经被健康安全地找到。正巧现在又到了年末假期比较密集的时间段,朋友圈里大家也开始晒出了形形色色的旅行打卡。

所以想借着这样一个话题,分享一点关于国外背包自由行的经历和想法。虽说现在疫情还在延续,没什么公务急事的一般不会有人这个时候跑到国外去旅行,但是万一呢,说不准再过个一年半载,疫情过去了,又可以愉快的出门玩耍,也都是不一定的事嘛,过生活总还是要怀抱爱和希望,诗和远方。

我个人的国外旅行经历集中在欧洲,东南亚,中美洲和南美,其中两成跟团游,四成结伴旅行,四成独自背包游。

这一圈走下来,由衷想说一句,确实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适合背包客、自由行、深度游,无论是怎么样的诗和远方,真到要出发的那一刻,都不能靠一厢情愿和旅游打卡照骗去构建美好的幻想,只要是地球上的地方,都是江湖,不管是繁华都市还是自然原生态,都需要有理性的评估和非常现实的考量,这里面个人觉得最为底线思维的就是人身财产安全和旅行的便利程度,而说白了后者除了影响旅行体验之外,最关键的还是关涉到人身财产安全。

尤其是近些年来,有些大热的目的地似乎已经不能满足大家探索世界的热情,渐渐开始流行起了一些环境相对原生态的目的地,以民风淳朴,亲近自然为卖点。但真到了这样一些地方,现实的落差常常会让美好的期待幻灭。当然,这里不是说风光不好,只是再好的风光也要安安全全地欣赏才好。

相信很多朋友在国内出行的时候心态和我差不多,总结起来一个字,就是莽,只要是中心城市和重点旅游城市基本上不用多想,买票就可以走。早些年我出国游的时候也贯彻了这种心态,莽了几次之后才明白过来,自己这是被国内强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治安水平惯坏了,把遇山有路,逢水有桥当成了理所应当,以为全天下的天堑都有通途,以为哪里都是同一个世界,走出门去才发现其实是不同的天地。

就拿时间最近的一次中美南美旅行举例,整体发展水平和基建水平的差距带给人的体验感并不是打电话贵一点,坐车贵一点那么简单,产生的连锁效应会让旅行变得困难重重。

首先是城市治安水平的差距,相信在国内大家已经习惯了每天出门手机不离手的日子,本来觉得南美这种常年没有战乱的地方也应该差不多,没想到迎来的是无数人善意的安全提醒和周围朋友们分享的各种被偷窃抢劫的经历,诸如暴力抢劫甚至持枪抢劫的事件会频繁到让你真切地相信这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带上黄皮肤中国脸就等同于脸上挂了两个字,有钱。

于是我几乎从不会在大街上把手机拿出来,就这样防范着,还是被在公交车上抢了手机,所幸包背在身上,没有被一并撸走,更所幸人家只图财,任我追了四条街也没回手捅我一刀。这里是个教训,碰到这种情况,千万别追,避免二次伤害或者掉入陷阱。

基建的差距首先体现在交通不便和通讯不便,人在外面常常断续失联搞得家里人很紧张。公共交通先天不足,又不是很方便搜到路线信息,谷歌再三五不时罢工一下,如果你还不讲当地语言,问路全靠你画我猜,那简直是雪上加霜,寸步难行。

很多景点人并不多,管理人员走上三里路也未必能见到一个,路灯,围栏等等设施更不是很齐全,所以尽量要在日落之前返程,不然两眼一抹黑,甚至打不到车。租车是可以接受的选择,但一定得记着砍价! 照一半砍! 毕竟游客,尤其是中国游客,走到哪里做什么都被当成小肥羊,恨不得串上签子一宰一串。

比较推荐的玩法是撺掇几个小伙伴一起走,其中有个把人高马大的男士最好,哪怕只能当人形背景板也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或者干脆到了目的地报个当地的小团,安全方便又省心;又或者,找个机智靠谱的地陪做导游。

然而如果遇到了特殊环境,那就不仅仅是不方便那么简单了。对亚马孙和安第斯原生态风光的向往驱使我来到这片大陆,我想亲近自然,然后就遭遇了自然对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城市小白领无情的痛击。

第一次痛击是朋友带着我自驾去安第斯高原上的一座小城,我至今想起那段一天一夜的疲劳驾驶自驾行还觉得后怕,蜿蜒的盘山路,一面是悬崖,居然既没有路灯、反光带,也没有防护栏;一段好好的双向车道,到了一处过山的隧道,虽然很短,但居然只有一车通行的宽度。

开到晚上我昏昏睡过去,半夜一睁眼,大雾弥漫,路面湿滑,能见度不到五米,而我们还在盘山路上,吓得我瞬间清醒,然而旁边的当地小伙伴悠哉说,“不要慌,小场面,我们这一到晚上就这样,好玩吧?”我也不好说什么,只是在回程的时候谢绝了再次自驾的邀请,果断买了机票。

第二次痛击还是在那片高原,我们去爬一座山,海拔五千出头,到了地方下了车发现这里好像没什么医疗服务站,合着高反全靠挺,行不行全看命。走了一段感受到了真实的头重脚轻,小伙伴说,你脸有点紫…好在人家也早有准备,掏出一瓶五十度的白酒,一把古柯叶子。我就着酒嚼了一把叶子,感觉又活过来了,心想,这真是纯纯的原生态了。当然,最后还是登了顶,也确实一览众山小,就是过程没那么豪壮。

当我以为这就是原生态的极限,但亚马孙雨林告诉我,还可以更原生态一点。你能想象南京的秦淮河里爬出来一只鳄鱼么?当你走近亚马孙,就能获得省会城市郊区的小河里趴着鳄鱼的奇妙体验;就能听到小伙伴捡了一只美洲狮抱回家当宠物养了几个月最后因为吃太多养不起而放弃的奇妙故事;能在同一条河里完成吃喝拉撒洗等全部事宜,能见到各种《动物世界》里出现的花草鱼虫,然而,还是没有什么医疗服务站。所以我最终放弃了深入丛林到原住民部落的旅行计划,实在担心万一被蛇咬了没处治。

最后再说说民风淳朴。曾经的一位朋友在古巴驻派过多年,常常回忆起那里民风淳朴,友好热情,所以我一直对古巴有种莫名的好感,觉得古巴人就是人畜无害的代名词。谁知自己去转过一圈,短短一周,热情好客朴实善良的人设就崩了个底掉,坑蒙拐骗一样不落,且频率高到夸张。当然,也遇到了很好很好的人,比如小城特立尼达深夜巡逻的警察小哥,扛着烂醉的朋友,带着不认路的我,一条街一条街的找旅馆,因为凤毛麟角,所以印象深刻。

说这个不是想说什么穷山恶水出刁民的地图炮,就是想到这里有点感慨,日子过得不好的年景,大家为了讨生活,道德的底线自然就会低一些,社会整体行为的正态分布自然就会下移一段。2019年去拉美的时候,正赶上委内瑞拉经济崩溃,难民潮一路南下,于是亲眼看到钱跌倒没有白纸贵,五美金能买上一整套,街上的流浪汉多起来,抢劫枪击的事件多起来。

在那样具体的场景里,谈政权更迭,各方角力都很遥远;看得更真切的,是庞大国家机器在眼前崩塌,面孔清晰的一个人又一个人,或者拼着一腔孤勇,或者拼着全家的积蓄和门路,从水深火热里逃出来,再奔到龙潭虎穴里挣扎求生,有些扔了尊严体面,乞讨卖艺,有些丢了品行良知,烧杀抢掠。如今,在疫情蔓延的大背景下,在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在全球失序增多的大背景下,我们在每天的报道中看到,这样的场景越来越多。

从来国泰与民安相辅相成,幸而自己生在一个强盛国家的强盛时代,唯有珍惜和努力守护能够回报,但愿自己的家国,别人的家国,都安泰。

提笔的时候是中秋,可惜我离家正远,月饼容易吃,团圆饭却难。就拿小时候课本上钱钟书《谈中国诗》里我很喜欢的一段作结吧。

“希腊神秘哲学家早说,人生不过是家居,出门,回家。我们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的思家病,想找着一个人,一件事物,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漠漠的世界里有个安顿归宿,仿佛病人上了床,浪荡子回到家。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