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岁时的努力方式,决定了人生30岁后的打开方式

500

                                                     

文 | 李栩然

首发 | 栩先生(ID:superMr_xu)

1

小琳是公司的前台。

我毕业刚去这家公司的时候,她已经入职两年多了。

刚开始我的主要工作是办内刊,领导似乎觉得几个月实习期的打杂,已经足够培养一个新人了,可以直接大力使用了。

于是,直接给我布置专项工作,从选题策划、专题稿件撰写,到与各事业部沟通协调,担子全部压了上来。

那时候的我刚从大学里深沉的颓废中走出来,想要努力,却不知道从何做起。

工作没多久,就几乎陷入了绝境。

老总们总是很忙、部门里总是没空,你要采访的人总是推三阻四,你做的选题总是好高骛远、但又没人告诉你什么才是近;而另一边,领导们根本不管你有多努力,他们关心的是你的采访没有完成,你的稿子里没有内容,到时间点了刊物能不能出来……

然后我才知道,有些事情不是你有梦想、敢拼命就能做成的,就像是长跑到筋疲力尽后,再怎么努力,你也跑不动了一样。

我曾经试着和领导沟通,坦言当前遇到的困难,领导们倒也挺认真,陪着我煲了半天鸡汤,末了就是两句话:

“你要学会想办法。”

“别着急,我们年轻的时候也是这么走过来的。”

有毛线用啊!

 

2

有一段时间,我每天早上起床一想到上班,都会感到一阵恐惧;进公司大楼前,还会深吸一口气,去迎接一天里无数未知的挑战。

然后,就能看到小琳穿着简单而得体的制服,站在已经打扫干净、收拾妥当的前台旁边,对每一个进楼的员工微笑。

在她的背后,巨大显示屏上滚动着鸡汤味十足的欢迎词以及当天的天气和车辆限号等信息。

要做到这些,小琳基本上每天都会提前接近一个小时上班,换好衣服,整理前台,取报纸杂志,编辑显示屏上的内容……

后来前台开始帮着大家收快递,她把每个人的快递、信件登记的井井有条,超过一天没取的,会很快接到她热情的、催促的电话。

每隔一周,到发内刊的时候,她还会捧着一摞内刊,给所有进进出出大楼的员工发。

有时候中午吃饭的时候,我下楼碰到她,会冲我一笑说:已经发完啦!

我很不好意思地向她表示感谢,否则领导看到一大摞没人拿又得被批评了。

她却说:那是因为你的内刊办得好,大家都愿意看。

但我是有自知之明的,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做内刊,每天都在花心思怎么凑内容,弄出来的东西质量又高得到哪去呢?

这大概是我第一次发现小琳的与众不同,作为一个前台,她的工作可以非常简单,她也可以干得非常简单。

没有谁要求小琳要帮着发内刊,就像没有人要求她给没取快递的人打电话,或者每天早上在大屏上打一句欢迎词一样。

她这样做,只是想在有限的工作内容里,尽可能做出些不一样来。

就像我一开始还挺不习惯每天早上被喂一句鸡汤,比如:

世上的事,只要肯用心去学,没有一件是太晚的。

生气,就好像自己喝毒药而指望别人痛苦。

一个人的知识,通过学习可以得到;一个人的成长,就必须通过磨练。

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

成功之前我们要做应该做的事情,成功之后我们才可以做喜欢做的事情。

(这都是她自己从看的励志书里抄下来的)

结果后来换了前台,再也不发这些鸡汤之后,每天上班总感觉缺点什么一样。

 

3

而我真正对她留下深刻印象,也是在刚工作不久,被领导安排去第一次协调办一场会。

我尽量按照自己的理解,排了席次,做了参会名单,还给每位参会人员桌上摆放了议题,看起来好像无可挑剔了。

后来经理来看的时候,那无处不是硬伤的表情看得我心都凉了。但最后却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叹了一口气说:你去跟着小琳学学她是怎么办一场会的吧。

小琳在前台负责全公司的会议室预订,一些重要的会议,部门也会叫她一起帮着办。

其实她所负责的只是一些查漏补缺、张罗的杂事,事情虽然简单,她却做得滴水不漏。

我去找她请教的时候,她给我看了她一个写满东西、贴了无数彩条、划了N多道线的小本子,里面是她记录的各种工作中需要记忆、学习和注意的事项。

关于办会的这一块记得尤其密密麻麻,里面既有常规事项,比如:排席次、坐电梯的一般原则;会议材料谁来发、需不需要检查是否齐全,摆放的顺序有没有讲究?会场的PPT需不需要测试兼容性、电脑有没有调静音、话筒有没有试过音?参会人员是否都通知到了,有没有需要从外面赶过来的……

还有很多非常细节的东西。比如:摆放的笔,都要打开盖子试一下能不能出水、墨有没有溢出来?空调的温度有没有调到合适的位置,当天的天气适不适合开窗……

更有一些她私下观察到的一些特殊要求:比如有哪些领导开会时喜欢喝茶水,哪些喜欢喝白开水;座签的名字最后再校一遍,因为很容易出现谐音错别字……

事无巨细,全是干货。我既震惊又很感叹,她只是偶尔帮着办办会,却做了多少管理部门的正式员工都没有做的事啊。

我后来因为经常承办会议,干脆在小琳记录本的基础上,做了一个分类分项的《会议要素清单表》,到了办会的时候一条条对着检查打钩。

现在已经成了公司上下,办会时都一定会参考的秘籍了。

 

4

小琳毕业的学校,是一所专科院校,以培养所谓的公关、文秘等为名,但事实上根本教不了什么东西。

所以,和多数同学一样,读书时的小琳并没有怎么认真上过课,只是糊弄着拿到毕业证,然后被批量输送到各个岗位上。

有一天晚上加班,她和我们一起准备第二天一场非常重要的会议。

工作到最后聊起了她的同学,我们才知道她的同学很多去当了空姐,高铁乘务员,公关,还有模特,总裁助理……

即使是做前台的,也有很多通过各种手段逆袭上位,甚至被人包养的。

我们开玩笑说她长得也挺不错,如果去一些家族企业当前台,搞不好也能上演“霸道总裁爱上我”之类的狗血剧情。

小琳却很认真地说,她一点也不羡慕她的同学,现在的工作虽然苦一点,但却感到踏实。

更重要的是,她在这里体会到了读书时从来没有过的体验,那就是每天都能学到新东西。

从刚来的时候,像个花瓶一样站着什么都不会干,到现在能帮着用Excel排上百人会议的席次,会制作一些简单的会议用PPT,会在部门会议里侃侃而谈介绍自己整理存档文件和报纸杂志的经验。

所有人都见到了她的努力,她的向上,以及她的成长。

 

5

工作第四年,部门经理大力推荐她去了后勤管理部,从一个行政前台真正变成了管理人员了。

在公司里,能走通这条晋升途径的,她是第一个。

第六年刚出头的时候,她经人介绍去了一家私企面试行政主管,然后成功了。

现在离职好几年了。

应该也快到三十了。

因为没有联系,她后来的发展我并不了解。

但她在公司里工作的那几年却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就连老总偶尔问起她,都是这样一句话:那个很能干的小姑娘去哪了?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细致地去梳理了记忆中关于她的事情,发现她似乎也没有干什么大事,但就在一点一滴的努力中,完成了自己的逆袭。

几年时间里,她函授了本科的学历,学到了一大堆和企业行政管理相关的技能、常识以及经验。

更关键的是,摆脱了前台的身份,有了两年非常扎实的管理部门工作经历。今后,她所有工作的起点都不再会是前台了。

这些年里,我和她在不同的路上,向着一个方向不断努力着。

看起来,我的起点好像比她要高,但事实上,我入职以后却向她学习了很多。

每个人,在各自的赛道里都需要努力。年轻的时候,该吃的苦一点都不会少吃,该经历的挫折一点都不会少经历,该学习的东西一样也不能少学……

这些所有的必不可少一年又一年的做下来,用不了三十年,五年、十年之后,就可能就是你在河东,他在河西。

你把这些都坚持下来了,就是一条属于自己的捷径。

 

6

十几二十多岁的时候,每个人都有很多不切实际的想法,比如当个学霸,当个明星,或是银行里存一大笔钱,然后想去哪生活去哪生活。

可悲的就是,等真正毕业了才发现,多数人在进入社会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被甩在了后面。

家庭没有积蓄,自己没有背景,进入一个不知名的小单位,从事一份不起眼的工作,拿着一份仅够租房、吃饭的工资收入。

更难的是,很多人都觉得难以找到改变的可能。而且因为工作太累、生活太压抑,焦虑的心情往往占满了一整个白天,所以晚上到家后,更需要一场游戏、几个小时的小视频或综艺,一些不动脑筋的段子,来抚慰自己。

再在下一个白天到来的时候,更加焦虑。

我之前写过,二十多岁时的没有时间和精力,与三十岁以后的没有时间和精力是完全不一样的。

二十多岁时的没有时间、精力,多数是因为不太愿意去控制自己,是因为没有克制住自己想要休息、想要娱乐的念头。

过了三十岁,才是真的因为要应对从工作到生活的所有琐事、烦心事,耗干了精力,也占满了时间。

许多30岁后结婚生子的女生跟我讲,在面对职场、孩子、公婆、教育、医疗、住房等等无穷无尽却又不得不面对的事情时,才发现自己是如此的孤独和无助。

除了上厕所,已经没有时间,是完全属于自己的了……

这个时候再来觉得对生活现状不满意,再来谈改变,该是何等的困难。

所以,在二十多岁的年纪,真的该为了未来的自己做一些努力,让自己早日爬上更高的职业阶梯,争取更多可以选择的机会。

1. 了解自己的能力所在,然后努力从中去学习自己能学到的一切东西。

就像20多岁的小琳,因为基础并不好,所以一开始的工作只能做前台,但就是利用几年的时间,却跟着学了很多东西。

这里要多说一句,之所以部门领导会经常带着她做事,很重要的一点是她展示出了快速学习的能力。在一个封闭环境里,你学东西越快,成长就越快,而要展示你学会某件事情的最好方法是,把这件事情做到无可挑剔、并进行一点点的创新。

要相信时间的力量,那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积累,有一天就会成为你命运转折的关键。

2. 学会调节情绪,用正向的能量推动自己往前走。

人一切的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任何一个环境都不可能让人每天都感到绝对的舒服,而多数时候,你一旦选择进入一个环境,是很难说走就走的。

所以,工作里感到压抑时,一定要学着自我调节,不要让消极的情绪控制自己。

因为,消极的情绪除了让你在白天工作效率低下外,更重要的是,为你下班后的懒散找到了充足的理由。

要知道,有多少人晚上啥也不干的理由不就是那句“今天心情不好”么。

3. 多经历一些,不要怕试错和重启。

二十多岁的时候大多数是相对轻松的,并不需要承担太多责任,如果这时候还不敢放手去尝试,以后束缚越多、责任越重,就越没有跳出现有框架的勇气了。

前段时间一个挺有名的公众号大V选择辞职创业时,说过一句挺激励人的话:我才二十几岁,现在不冒险,什么时候冒险。

不要犹豫和等待,不要总想着万事俱备了再去找东风;更不要做什么事情,都要想着有99%的把握。

人类科学经验的积累,就是不断试错的结果,个人的成长很多时候也一样。

不试错,就没有机会,所以武侠小说里那些从小名门正派长大的弟子,往往学不到什么真本领,反倒是那些一开始在江湖里摸爬滚打、受尽欺负的,最后往往能成为真正的武林高手。

4.  边做人、边做事,归根结底还是要做人。

没有哪个地方是只要你做事的,但也没有哪个地方是只要你会做人的。在做事的时候,永远都要想着自己究竟想在这个环境里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展示什么样的“人设”?

按理说,作为一个前台,很多工作小琳都是参与不了的,但她硬生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所有人对她产生了好感和信任,不自觉的想给她更多发展的机会。

做人从来都不是一时一刻的事,更不是不能改变。我和小琳在学校时大概都属于“学渣”的人设,但从毕业开始,我们选择重新来过,硬生生让自己变成了“努力进步的好青年”。

如果对你现在的做人方式不满意,那么,毕业、换工作、结婚、生孩子,所有重大的时间节点,其实都是重来一次的机会。

所有上面罗列的这些,在你20多岁的时候如果努力了、尝试了,到你30岁的时候,就一定会有更多选择的可能、有更多能掌控自己生活的能力、有进一步实现跃升的基础。

“能够让你后悔的,从来不是你做过的事。而是你想做却没有去做的事。”

与大家共勉。

—— END ——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栩先生(ID:superMr_xu)。作者李栩然,知乎个人成长、职场干货领域40万赞答主,微信上最会写毛泽东的人。特别擅长将个人成长干货与历史人物故事相结合,观点独特、内容有趣,每一篇阅读都是十万+。喜欢他的文字,想阅读更多关于毛主席的文章,推荐同步关注他的个人微信公众号“栩先生”,后台回复“毛泽东”或“犀利时评”,一定不虚此行。

最新热文:

1. 张小平离职背后,是一代人面临的梦想和焦虑

2. 鲁迅离开课本,当年讨厌他的我开始有点怀念

3. 真正的捷径,都需要你孤独地翻山越岭

4. 如何像拥有性冲动一样,拥有自我改变的冲动?

长按一键关注“栩先生”

可以在菜单栏可以直接读

我的更多全网热文

和关于毛主席的精品文章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