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里的成年人,一个靠谱的都没有
文 / 桂鱼青 熊太行
经常有人说,生孩子之前要是先考试就好了,不及格的不能当父母。
如果真有这门课,曹保平导演的《狗十三》能列为参考教材,看过它的人会对孩子付出更多的爱,更加小心。
狗13,是十三岁女孩和狗的故事,也像一句骂人话。
十三岁是个人生破灭期,上初中后,你发现自己很像大人了,你发现大人特别不靠谱。
成家立业,子孙满堂,甚至当了办公室主任,都不代表一个人成年、成熟。
孩子是成年人的试金石,多少爸爸在平辈的社交场合长袖善舞、八面玲珑,但只要一和孩子打交道,立刻被打回原形——幼稚、愚笨、不靠谱。
养孩子是成年人世界的终极大考,《狗十三》的故事就像一场模拟测验,一群关系未成年人把女主角小姑娘团团围住,一个都没能及格。
这部电影捂了五年,不过好饭不怕晚,放在任何时候,这都是一部极难得的青春片。
以下内容有剧透,还是那句话,看完我们剧透再看电影,你会看得更明白。
成年就是智商受辱
用一个字来形容13岁女生李玩(张雪迎)的生活,就是“屈”。
在家憋屈。
父母离异之后她住在爷爷奶奶家,由两个老人带大,看个凤凰卫视都要被老干部爷爷一通怼。
李爸爸(果靖霖)再婚有了新家,对她的关心和了解少得可怜。
在学校委屈。
李玩喜欢物理,天赋也好,但老师勒令她去英语竞赛,爸爸强横地改掉了她的兴趣小组志愿。
还有更糟糕的。
继母阿姨生了弟弟,奶奶提出要瞒着李玩,等她心情好了再说。
△ 明明几年后突然冒出一个弟弟的震撼感更强
为了哄好李玩,阿姨买了一条小狗,谎称是李爸爸拿来给她玩儿的,也算是费了心。
李玩极爱那条小狗,给它起名“爱因斯坦”,同吃同睡,但没过多久爷爷遛狗不拴绳,爱因斯坦丢了。
大人们稍微找了找就放弃了。大人嘛,只想把事情糊弄过去。
李玩拼命地找,让其他人坐立不安。
阿姨再次献计,她买了一条和爱因斯坦同品种的狗,然后和丈夫公婆站在一起,一口咬定这就是爱因斯坦回来了,李玩不承认就是无理取闹。
△ 如果所谓的成年人就是合伙睁着眼说瞎话,成年有什么意思?
可以看到这家人如何对待孩子:不关心,不信任,不体谅。
最侮辱人的是这一刻,亲奶奶亲堂姐和后妈厚着脸皮在李玩面前颠倒黑白。
可以糊弄,可以哄骗,不用讲道理,不用说实话,这家大人对孩子,更像是在对付某种智力和感情都不丰富的小动物。
李玩发现了这一点,成年人世界的崩塌,从此开始。
还闹?你是何居心
如果是在一个温暖体面的家庭中,丢了狗大人会帮孩子找,实在找不到了,大家会商量:“要不要养条新的?”
然而李玩拒绝指鹿为马的时候,李家的长辈挺着腰问责:
这么大张旗鼓是什么意思?
狗比人还重?
耽误了学习怎么办?
关系未成年人的一大特点,就是不能直面错误和责任。
买新狗冒充旧狗,透出了这一家人骨子里的虚弱:
当爷爷当爸爸的人,怎么会犯错?
李玩纠缠不休,那是她无理取闹,她不懂事。
△ 后妈就算了,你们三位真的是亲爸爸爷爷奶奶吗?
没有人认真想过,李玩为什么在乎爱因斯坦。
十四五岁的男孩女孩,最在乎别人的看法。
他们需要别人亲口告诉自己,“你,对我很重要。”
这话李爸爸不会说,妈妈远走高飞了,爷爷奶奶无法理解孙女。
李玩不确定自己是不是美,是不是有人喜欢。
爱因斯坦是第一个觉得李玩重要的生物,是这个家里,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依赖她、信任她、认准她的成员。
这是一个“锚”,人需要这样的锚,来帮自己保持自尊。为人父母如果不了解这一点,也许一个动作就会让孩子崩溃。
李玩的锚曾经是物理,但老师和爸爸喊了停:“快去学英语,我是为你好。”
小狗给李玩带来了极大的幸福感:小小的它,只能依赖十几岁的李玩,在小狗面前,她就是无所不能的“巨人”。
她怎么会放弃?
你有暴力我有叛逆
“爱因斯坦二号”彻底暴露了大人的自私,李家的亲子关系彻底变成了权力的战场。
今天可以因为“为你好”命令你,明天就可以为了“方便我”让你服从。
和很多孩子一样,李玩选择用叛逆来反抗。
结果换来爸爸一顿暴打。
△ 小姑娘先前的坚持倔强,都是因为相信自己被爱,现在她产生了动摇
这段戏点出了一个真相:
叛逆行为不仅仅出现在小混混身上,它和暴力类似,都是两代人互相控制的武器。
父母和孩子的权力之争,往往是成年人想要掌控局面,要求孩子接受压制,服从自己。
而很多孩子面对这样的困境就会故意“干坏事”,用叛逆行为激怒父母,让他们失控。
这么做代价很大,会被责骂,会挨揍。
但他们也为自己争出了一点小小的空间,因为一切终于不都在父母的掌控之中了。
叛逆和暴力就这样互为因果,一体两面。
两代人在各自的世界里,同时获胜,同时惨败。
没尊重,就不是爱
孩子跟着爸爸的再婚家庭,爸爸必须要有担当,别觉得她有点叛逆就翅膀硬了。
看看她不安、怯生生的眼神吧,除了你,她还能依靠谁呢?
打完女儿之后李爸爸说,打你是因为爱你。
除了后妈,这一家子确实都对这个姑娘很在乎。
但他们真的不会爱。
对李玩,他们野蛮粗暴“为你好”,对更小的宝贝男丁,他们毫无底线地溺爱。
这是另一种“不把孩子当人”:你什么都不知道,所以我不教你是非对错,你也不必为自己做的事负责。
其实两三岁的孩子能懂很多事,大人把他们当作可以沟通讲理的人,他们能表现得非常靠谱。
但如果拿他们当无知的小兽,他们当然也就会变成小怪兽、熊孩子。
父母百般容忍没用,天道有轮回,会有别的人(gou)教他们做人。
李玩的熊弟弟天天欺负爱因斯坦二世,终于被它咬了。
电影院里大家都长出了一口气,这只可怜的狗也因此被赶出了家门。
“爸爸,我随时都准备原谅你”
在这场父女拉锯战当中,爸爸只要表现出一点温柔和理解,李玩就会一次又一次满怀希望地迎上去。
爸爸改了志愿。
“不理他。”
但他送来小狗哄李玩开心,跟她讲和。
“原谅他。”
△ 这么大的姑娘,不应该再搂在腿上,这说明父女俩已经两三年没这么说话了
爸爸打了李玩。
“讨厌他,害怕他。”
但是爸爸说爱自己的时候也很真诚。
“我也有不对,原谅他。”
爸爸因为李玩出去喝酒而发火。
“他很凶,但他关心我。”
却在谈生意的饭局上要求李玩给油腻伯伯敬酒。
“他不关心我,他只是在控制我。”
爸爸一次次地让李玩失望,但总是一句话一个笑,她就会原谅,好像那些伤害都不是事。
往往父母有多不靠谱,孩子就有多宽容。
哪怕出生在最混蛋的原生家庭,很多人也会无穷无尽地给父母机会,尽管宽容善良很可能又被变成刀子,转过来扎回自己身上。
十几岁的清澈少年最讲道理,他们渴望稳定的爱和理解,想要一套可预期的规则,这样才知道如何跟大人打交道,如何保护自己。
几十岁的油腻中年最不讲理,这个可以妥协,那个可以变通,我的利益寸土不让,你的想法,我不在乎。
李玩曾经问朋友:“你见过真正的大人吗?”
真正的大人,就是关系成年人。
李玩始终在等爸爸表现出一个成年人该有的样子。
但李爸爸的爱是敷衍又歇斯底里的,一会儿多得溢出来,马上又干涸不见。
只让李玩窥见了一个杂乱无序、油腻不堪的成年人世界。
好吧,我改
在反复拉锯的过程中,李玩认清了现实,终于调低了对爸爸的期待。
爸爸跟他的那几个傻朋友喝无聊吹牛酒,还笑话李玩喜欢的天文,“这地上的事情还搞不清楚,还去研究天上的事。”
这事发生在1990年代,家长们的觉悟也就比较低。
最后的一场饭局当中,爸爸的酒肉朋友甚至给李玩夹了一筷子狗肉!
所有人都担心李玩变成炸雷,但是李玩说了声“谢谢”,把肉吃了下去。
全家人弹冠相庆:“这孩子懂事儿了!”
懂事儿了?
嘿嘿嘿。
懒得理你们,我明白我得先存活下来,不做你们眼里的异端。
李玩学会了玩弄成人世界,从那里得到各种红利,这一刻,不再少年。
有一天在街上,李玩又遇到了爱因斯坦一号,它有了新的主人,过得很好,堂姐要过去认狗,李玩却假装不认识它。
李玩确定了一件事:自己的力量非常渺小,连一只小狗也护不住。
这个孩子的自尊被削掉了一大块,也许这辈子再也补不回来。
她的路也很明确,让暧昧的男孩滚远点,将来考清华,申请麻省斯坦福,尽可能远走高飞。
不知道长大后的李玩如何,是不是也只在春节回来,成为家里的荣耀,接受爸爸和爷爷奶奶的逼婚,维持着一种冷淡而客气的亲情。
曹保平导演太厉害了,李玩的笑和泪、爱和痛,就像是从我们自己的青春中流淌出来的一样。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看这种青春片,除了怜惜,更多的还是警醒自己。
不要像李玩家的大人这样做父母。
家应该是最宽容、最讲理的地方,要让孩子可以放心地爱,大声地哭,可以犯错,更可以认错。
尤其是爸爸,请对那个只能抱紧你的瘦小灵魂,温柔以待。
☉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交流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