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党务人事守中有攻先经后政
朱立伦将于今日提前接任中国国民党主席。为此,他于昨日公布了党务人事名单。
第一波人事名单是正副秘书长,任命前台东县长黄健庭为秘书长,三位「立委」林为洲、李彦秀、谢衣凤与台北市议员罗智强、前新北市民政局长江俊霆接任副秘书长。五位副秘书长各有分工,朱立伦核心幕僚江俊霆为专任副秘书长及党主席办公室主任,负责督导组发会业务及党主席对外事务;林为洲负责联系沟通「立法院」党团、李彦秀负责党务与妇女事务、罗智强负责议题攻防、谢衣凤负责青年事务。
第二波人事名单是中央党部一级主管部门的主官。云林县党部主委许宇甄接任组织发展委员会主委,朱立伦办公室发言人凌涛接任文传会主委兼国民党发言人,丘大展续任行政管理委员会主委,「立委」林奕华接任革命实践研究院院长,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副教授黄介正为党主席特别顾问兼国际事务部主任,政治大学经济系教授林祖嘉为党主席特别顾问兼大陆事务部主任,前海军陆战队司令、退役二级上将季麟连为黄复兴党部主委。
本来,国民党是规划于十月三十日举行的第二十一届全国党员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进行新旧主席交接的。但由于江启臣在党主席选举败选后当即率领中央党部全体主官总辞,党务工作出现真空,不利于指挥紧接着的陈柏惟「立委罢免案」、四项「公投案」及「修宪案」等几场「近身格斗战」,因而中常会决定,提前进行新旧党主席交接,而朱立伦随即也物色甄选新一届党中央的党务负责人选。
在党主席选后,党内外有一种意见,建议朱立伦团结江启臣、张亚中。但安排甚么位置?却是大费周章。荣誉党主席?本来就已经被马英九「废掉」,何况江启臣、张亚中两人的资历也远不如连战、吴伯雄。副主席?也已经被江启臣本人「拿掉」,即使是朱立伦从善如流,江启臣也不好接受,何况也没有由党主席「屈居」副主席的道理。因此,倒不如「从俗」,「铿番」一些资源,当然也有利于「大权独揽,小权分散」,避免「各吹各的调」。
朱立伦的中央党部人事班子,似乎是定调于稳健中带有进攻精神,先行站稳阵脚,随后发起攻击。而且,还有那么一点儿在「尊马」中笼络党内各流派的意味。「尊马」是为了发展国共关系,进而推动两岸关系;笼络党内各流派是为了维护党内团结,避防被民进党分化瓦解及民众党「挖墙脚」。
其中,对于秘书长黄健庭的任命,可见朱立伦极为重视党务工作的务实,而且坚持自己原则。前者,是黄健庭三任「立委」和两任台东县长的经历,尤其是「五星县长」的高评及实绩,是「埋头苦干」的类型。至于没有中央党部工作经验,现在国民党实行党主席制,而非秘书长「话事」,何况还有朱立伦亲身授教。有支持韩国瑜的党籍「立委」提出,黄健庭曾经在大选中应郭台铭之邀出任其副手,及获蔡英文邀请出任「监察院」副院长」,质疑其对党的忠诚度不足。但问题是,郭台铭后来弃选,对韩国瑜的选情没有造成冲击;黄健庭婉拒了蔡英文的邀请,也挫败了蔡英文企图藉此分化瓦解国民党的图谋。
值得注意的是,朱立伦并没有对江启臣时期的一级主管「一锅端」,而是留用了丘大展、李彦秀、林为洲等人。此显示,他不但是重视中央党部的稳定传承,而且也注意维护党内团结。其中的丘大展,主要是着眼于稳定,因为他是埋头于行政和财务事务,「两耳不闻派系事」,而且其筹款的能力无人可替代。但继续使用并「加码」林为洲,就可见朱立伦希望能团结维系党内各派系。从民进党投靠国民党的林为洲,代表了部份本土派及「浅蓝」人士,其过去的一些行为,包括提案「与美国建交」等,也让人侧目。显然,朱立伦是希望能透过重用林为洲,拉住党内的「蓝皮绿骨」者。
朱立伦在稳住大局的同时,也注意启用年轻人,推动传承。其中文传会主委兼发言人将由朱立伦办公室发言人凌涛接任,年仅三十一岁的凌涛,被形容为国民党历史上最年轻的发言人,不但是在媒体沟通与议题攻防上要紧跟新媒体新舆论环境,而且也作为与年轻世代互动的窗口,展现新气象。
朱立伦的两岸路线被视为「亲美和中」,与江启臣的「亲美远中」有微妙区别。果然,在大陆事务部及国际事务部的主任的人选上,就充分体现了这个差异。
实际上,江启臣在组织党中央架构时,将研究国际事务尤其是美国问题的左正东,安排出任大陆事务部主任。此前左正东在网媒的专栏所发表的文章,并不否定「九二共识」,但却又认为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产物,现在时空背景已经不同,应当「与时俱进」。显然,与大陆方面的「正统九二共识观」,有相当大的出入,甚至是「火星撞地球」。
而朱立伦的中国事务部主任的「口袋人选」,据说有高孔廉、马绍章、赵建民、林祖嘉等人,都是马英九时期所倚重的人物。高孔廉甚至就是「马英九的人」,当年马英九与高孔廉在「研考会」分任正副主委,陆委会成立时,马英九调任陆委会特任副主委,就特别邀请高孔廉出任副主委。马英九出任「总统」后,委任高孔廉出任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参与了海峡两会的大部分图片,签署了近二十项协议,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立下汗马功劳。而且他与大陆的个性极为捻熟,如是他出任大陆事务部主任,可能国共关系将会进入「甘蔗倒吃节节甜」的新阶段。不过,据说是高孔廉的意愿不高,不知是高孔廉疲倦,还是对朱立伦的两岸政策仍有疑虑,担心未来如果发生分歧,不但是对自己本人不利,而且也有损国民党的团结。
马绍章也曾在马英九时期任海基会副董事长兼副秘书长暨发言人,参与了海峡两会谈判的全过程,也具有延续马英九路线的特征。但据说是身体条件问题,而未能「出征」。
赵建民和林祖嘉,两人都在马英九时期出任过陆委会副主委。但专业不同,赵建民偏重于政治,林佳嘉的专业是经济。朱立伦最后确定了林祖嘉,如果是排除赵建民意愿不高的原因的话,或可揣测,朱立伦的两岸路线,正是马英九的「先经后政」甚至是「只经不政」的反映。
朱立伦虽然也「亲美」,但在程度上与江启臣有一定的差异。他所委任的国际事务部主任黄介正,虽然也是留美出身,专长于国际战略及中美关系事务,但对两岸关系也颇为娴熟。因此,就连陈水扁也都借助他的两岸关系专业,委任为「陆委会」副主委」。
黄介正的父亲黄世忠,在抗日战争中曾转战中缅边境;在国共内战中,曾参加淮海战役(台湾地区称为「徐蚌会战」)。在一江山岛战役中,他是最后一个离开大陈岛的军官。在「八‧二三炮战」中,因任郝柏村的侍从官而驻守最接近大陆的小金门岛。其最后的职务是「国防部」军事情报局局长,一九八七年九月授陆军中将。他的简历,被收入大陆广州出版社一九九八年九月出版,由叶选平题签书名的《黄埔军校将帅录》一书中。
黄介正具有很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根底。他在出任「陆委会」副主委时,曾邀请笔者到其办公室聊谈,在闲谈中对中国古籍引经据典,就连办公室墙上也挂满了摘抄《汉书》等中国古籍的书法作品。他与其他学者合着《孙子十论》,该书采用线装书版式,绸缎面盒装,颇有中华文化情怀。他在做学问时曾多次到大陆交流访问,主要对口单位是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因此,他虽然是出任国际事务部主任,但可能是遵从马英九的「从大陆走向世界」的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