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志飞的《长津湖》影评来了:失望,乃至气愤和反感

相较于电影《逐梦演艺圈》的导演,网友们更欣赏毕志飞的,是他影评人的身份。10月3日,毕志飞在微博上发表了他对电影《长津湖》的影评,强调失望,乃至气愤和反感。

以下为全文:

今天去看了《长津湖》,很意外,挺失望的…

题材特别好,且看到有些评论说是“国内有史以来最好的战争片”,就很是期待2021年我们的国产战争电影,结果…意想不到!挺失望的!个人对于那些吹捧国内有史以来最好看最震撼战争片的影评,更是气愤和反感…这样好的题材,看完之后,总觉得低于期待很多,甚至有点懵,于是就去把1956年的《上甘岭》1964年的《英雄儿女》再看了看,算是找到了真正让我身临其境、热血沸腾的观影感受,找回了对国产战争电影的信心。

从本片投入的巨大人力财力物力等,给我感觉是我们国产战争类型片退步了…我认为,2021年《长津湖》比起五六十年前的《上甘岭》《英雄儿女》差得不是一点半点,甚至我觉得,很遗憾的是,连上面两部经典抗美援朝电影的十分之一“质感”和“真实感”都没有拍出来… 电影里面其实有好几处很感人的地方,比如说雷公拼死搏斗后与战友们“告别”,美军在路上看到志愿军被冻在冰天雪地里、保持着战备状态的冰封遗体,是很震撼人心的…演员们的表演也较好地完成了任务。

总体来讲,个人感觉影片叙事缺乏严密的整合与恰当的节奏,且文戏好于武戏。我认为,本片的一大弱项是战争场面不够真实,感觉很多地方像是在看警匪片中的枪战,而不像是看当年两军战场激烈交战的情景。

以下为一些感受:

为啥一部电影总要找几名导演一起拍?能明显感觉到电影中一些地方不统一,也没有感受到电影叙事整体上应有的张弛有度搭配设计。

尤其,观影过程中,我有一个很不愉快的体验,是感觉战争场面不够真实很容易让人跳戏,感觉很多像是在棚里或者围搭起来的专门大型室内区域进行拍摄的,影片中很多镜头应有的后景都是看不到的。举个例子,影片中有大量长时间的外景、夜景,但我感觉里面大部分镜头中战场地上小的草木,基本都是纹丝不动。秋、冬战火的晚上,战场上很多时候没有一点风的吗?

看到片尾的制作人员名单,能感觉到影片的投资确实很大,但恐怕也是因为人员过多,是否用在电影场景、效果制作上的资金反而相对少了很多?感觉很多的战争场面,都没有拍出两军对垒的真实感,很多地方两军战争场面、人数均是偏小,描写历史上这样惊心动魄、壮怀激烈的战役,一些需要着力还原的战争场面却感觉是资金捉襟见肘…

总之,看电影的过程中,总是感觉实景太少,及场面过于窄小、还原不够真实,总是感觉很“憋屈”…感觉战争场景还原、营造得不够真实,让我很难较好地投入在电影故事里面。

以及,意想不到,很多特效给人感觉挺粗糙的。不知道是不是制作时间的关系?因为这些年看到过很多出色的战争大片,观影过程中,看到影片特效画面不够真实总感觉很出戏。特别是在2021年,我认为那些画面是让人挺失望的。

如今,国内电影行业很是艰难!很期待大家支持、关注国产电影,期待大家多去影院看电影,促进市场繁荣,为国产电影的发展多提宝贵意见,献言献策。但是,我劝观众也不要相信一些影评说言的所谓有史以来国内最好的战争片。

国产电影亟待发展,在重工业电影方面,尤其需要加速发展。但加速发展肯定不是靠吹,需要各方切实不断总结成败得失,努力提高。如今,很多观众都有丰富的观影经验和体验,如果任由一味尬吹反而加速失去观众,是杀鸡取卵,是被捧杀。

从《长津湖》,再一次看到了国产影评行业的落后。我认为,那些违心尬吹的影评,那些对于凡是大公司大明星拍摄电影就一律讨好、吹捧的人士,你们对国产电影发展中遇到的一些瓶颈、减速、甚至一些地方的退步,负有很大的责任。

期待国产电影不断蓬勃发展!

以上为个人感受,欢迎批评指正!

500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