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生殖和性欲是女性存活至今的原因
有的人可能觉得标题难听,但已经改得很委婉了。不是挑起性别对立,我就是说说我的想法,我也觉得这不是难以理解的大道理,一些女的天天拿这个说事,也没人出来讲这个道理,我不怕被骂,今天就出来讲一讲,但请看完再骂。
历史唯物主义就是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历史,而不是从今天的角度去看历史。
古代社会女性地位不如男性,是因为生产力落后,在以身体力量为主的竞争中输给男性,沦为附庸。
现代生产力发展了,以脑力竞争为主,男女没什么差异,这是男女平等的基础,以男女平等的标准回望过去,那是女性被剥削了几千年,沦为性欲和生殖工具。
但是,试问,如果女性没有了这个可以被剥削,男的可以自慰、自体繁殖(当然自体繁殖是发展不到高级动物的),女性能存活至今吗?今天有计划生育政策,有丢弃女婴的现象,古代没有计生政策,但是对普通家庭而言有严格的口粮限制,计生政策还可以逃避,但粮食产量是更为严酷的现实,别说女婴了,就是残疾体弱的男婴恐怕也很难活。
成年男性如果没有足够的土地生产足够的粮食,他根本没有机会繁衍后代,哪个女的会嫁给他?现在一个村子为什么一个姓?本质上大家都是地主的后代,那些小户在历史中早就没了。生殖能力保证了女性的基因的延续,不能生殖的底层男性的基因只能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山高县有一期回答生育问题的视频讲过这个事。
原始社会男的适合狩猎,女的适合采果,农业社会男耕女织,男的真的不能采果织布吗?狗屁道理,只不过是因为生殖离不开女性,要养着女性,但残酷的生存环境也要让女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而已。
以当时的角度而言,生殖工具、性欲工具并不是对女性的剥削,而是女性作为弱者的生存哲学。在农业社会,如果女性的力量不如男性,导致女婴的存活率只有50%,那如果女婴父母知道这个女婴不能生育,那女婴的存活率恐怕10%都没有。
当然,大自然创造男性和女性,是为了让他们合作的,有性繁殖相对于无性繁殖和自体繁殖无疑有着巨大的优点,这也是人类最终能站在食物链顶端的原因。本文从对立的角度去分析,只是为了回应对立性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