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舟归国了,美国会放弃继续打压中国华为等高科技企业吗?
孟晚舟归国了,美国会放弃继续打压中国华为等高科技企业吗?
文/柳篱
一、孟晚舟顺利归国,是华为和中国政府的重大胜利。
9月25日,一则消息“孟晚舟回家”的消息引爆中国,中国人民喜大普奔,纷纷祝福孟晚舟归国与家人团聚,胜利的喜悦和自豪溢于言表。
据新华社9月25日消息:经中国政府不懈努力,当地时间9月24日,孟晚舟女士已经乘坐中国政府包机离开加拿大,即将回到阔别1030天的祖国怀抱,并与家人团聚。登机前,孟晚舟在机场发表讲话,感谢祖国和人民的支持帮助。在中国政府归国包机上,孟晚舟写下一篇感言:月是故乡明,心安是归途。她在感言中再次表示:感谢亲爱的祖国,感谢党和政府。没有强大的祖国,就没有我今天的自由。
9月25日上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其个人微博上发表:欢迎(孟晚舟)回家!
环球时报9月25日发表题为《孟晚舟以“不认罪”方式获释,这很关键》的社评。社评认为,孟晚舟在一千多天始终“不认罪”,既维护了自己和华为公司的尊严,也有效维护了中国的国家尊严。社评表示,是中国国家力量塑造了这个最终结果。相比法国阿尔斯通公司,高管皮耶鲁齐被美国以商业贿赂罪扣押5年,公司付出高额罚金、并被迫将核心业务出售给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悲惨结果,孟晚舟和华为公司要幸运得多。
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也发表微博,祝贺孟晚舟女士重获自由。
可以说,孟晚舟的顺利归国,是华为公司和中国政府的重大胜利。这是全球首家高科技企业在面对美国政府及其帮凶的陷害打压和政治迫害下取得的重大胜利,意义非凡!
二、中美关系的前景分析:合作有前景,但竞争仍是主题。
孟晚舟顺利归国了,代表华为公司和中国政府的重大胜利,但仅仅凭借这一事件,是否说明中美大国竞争的博弈关系有所好转呢?
据新华社报道,9月10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美国总统拜登通电话,就中美关系和双方关心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广泛的战略性沟通和交流。这是中美两国领导人继今年2月通电话后时隔七个月又一次直接对话。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苏晓晖10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领导人“应约”和美国通话的事实,显示出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内压力的增大,美国政府同中国沟通的意愿日益明显。美国对中国的重视正在上升,但其诚意和对华政策究竟能否做到务实、理性需要打一个问号。
另外,据中国外交部信息和美国白宫稍早发布的消息稿,通过比较两份消息稿的差异可以发现,中美在两国关系的目标定位上具有明显差异。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畅10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梳理中美双方通稿可以发现,两国在此次通话中主要达成三点共识:第一,沟通对话的重要性,这是处理双方关系的基本步骤。第二,双方均表达了期望中美关系重回正轨的意愿。第三,双方应有更多交往,共同探讨合作潜力。
而中国外交学院教授李海东则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从双方通稿中可看出,中美在对两国关系的目标定位上具有明显差异。“中国总体上聚焦合作,强调互利共赢,即‘中美合作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但美国的新闻稿则强调分歧,尽管稿件不长,但有三个点非常清晰:一是战略讨论,二是竞争管控,三是避免冲突”。李海东认为,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存在两个重要内在矛盾:它希望同中国竞争,但竞争导致冲突的危险是现实且日益强烈的,这些危险很容易把美国拖入泥潭;另一方面,在许多全球性议题上,美国无法在缺乏中国合作的情况下取得成果,但其国内政治逻辑又建立在“必须削弱中国”的假设之上。截至目前,尚未看出美国意图调整其对华政策“三分法”的信号,这或将成为中美关系取得现实突破的一大障碍。
三、中美大国竞争下,华为等中国高科技企业在美国的处境能否好转:未必!
自美国特朗普政府于2019年9月11日对华开启贸易战,先后两批次对总计350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商品加征高额关税。而且,美国政府为了维护美国科技垄断个霸权地位,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国家力量,不择手段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据统计,自2018年以来,美国商务部工业安全局已将超过100个中国企业和机构加入出口管制的“实体清单”,其中既包括华为及其附属公司,也包括中国军工集团、科研院校和AI 领域的知名企业。2020年5月22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安全局又将33家机构和个人列入“实体清单”。美国特朗普政府为了“让美国再次伟大”,大肆封杀华为、中兴、TiKToK 和微信等中国高科技企业。2020年12月15日,美国指数编制公司MSCI宣布,2021年1月5日闭市后将把中芯国际、中国交建(A+H)、中国卫星、中国铁建(A+H)、中国中车(A+H)、海康威视和中科曙光共7家中国公司从其“全球可投资市场指数”中剔除。这是美国资本市场对中国企业实施打压的又一行动。
拜登政府上台后,不仅承袭上届政府的贸易战政策,继续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还变本加厉地强化对中国半导体等高科技企业的打压。2021年6月8日,美国国会参议院以68票赞成、32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2021年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美国政府将获授权在未来5年内投入千亿美元规模的资金以增强美国科技,并强化针对中国高科技公司的遏制措施。2021年6月24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安全局又以所谓的“强迫劳动”为由,再次将5个中国实体列入清单,从出口管制角度开启了针对中国光伏产业的新一轮打击行动。
美国两届政府连续对中国大打贸易战,疯狂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妄图遏制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势头,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三年贸易战下来,中国经济和高科技企业的发展不仅没被遏制,反而在残酷的中国贸易战中稳扎稳打,不断得以发展和提升。值得庆幸的是,2019年末突发的全球新冠疫情,中国迅速控制了疫情,而作为全球第一强国的美国,却付出了近70万人死亡的惨痛代价,至今每日尚有数万人感染。
据中国海关2021年1月14日新闻发布会公布数据,2020年,中美双边货物贸易总值4.06万亿元,增长8.8%,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12.6%。其中,对美出口3.13万亿元,增长8.4%,自美进口9318.7亿元,增长10.1%。
据经合组织数据,中国是2020年二十国集团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中国国家统计局2021年1月18日公布数据,中国2020年经济增长2.3%。反观美国,据美国CNBC 新闻网报道,美国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 )增长4%,低于道琼斯此前预计的增长4.3%,这意味着美国2020年全年GDP 萎缩3.5%,创1946年以来新低。
据路透社9月23日报道,一项由美国商会主导的年度调查显示,美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乐观情绪已经反弹至3年前的高位,即回到贸易战开始之前的水平。
我们回到中国高科技企业在美国的处境话题。有分析家认为,孟晚舟的回国,实质是中美贸易战以美国实质性服软的标志。但中国高科技企业在美国的处境是否就能说会有一个较好的改变?我以为未必。
首先,在中美大国竞争的博弈形势下,美国政府对中国经济政治等全方位的遏制依然是主导性政策。只不过如今拜登政府面临国内高通胀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和阿富汗撤军“西贡时刻”各国对美国政府的信任危机,让美国总统拜登的支持率再创新低。据9月23日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最新民调显示,仅44%的美国成年人赞成美国总统拜登的工作表现,53%表示不赞成。自7月以来,拜登的支持率呈急剧下降趋势。处于内忧外患情况下的美国政府有求于中国。美国人先是和中国商务部通了电话,然后7月份,美国副国务卿舍曼跑到天津求见中国领导人,9月10日,拜登总统又主动和习近平主席通话,中美关系近期会有所缓和,如前文专家分析,合作只是美国的缓兵之计,中美竞争始终是主流。
其次,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9月21日,美国参议院金融委员会举行提名听证会。美国商务部副部长被提名人艾伦·埃斯特维兹(Alan Estevez)在会上声称,他认为中国电信公司华为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并预计将把该公司留在“贸易黑名单”上,除非“情况发生变化”。如果最终成为负责工业和安全事务的商务部副部长,埃斯特维兹还承诺将“调查”从华为分拆出来的荣耀公司,以认定华为是否在利用这个被剥离的品牌来最大限度地减少或绕过“黑名单”的限制。埃斯特维兹还声称,上任后将努力遏制中国和其他国家“在多个方面的恶意行为”,加强对关键技术的管制,提高美国供应链尤其是半导体供应链的弹性。
由此看来,中国华为等高科技企业仍然是美国政府制裁打压的重点对象。
四、面对美国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如何应对?
中国CGGT 走出去智库建议,中国高科技企业可以从多个层面着手:一是加强政策预警和完善传播策略,二是加强出口管制合规体系建设。
针对此问题,中国商务部2021年3月25日就如何应对美国政府对中国科技企业的持续打压,保障中国科技企业的合法权益也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中方多次指出,全球数字经济繁荣依赖开放、高效、可靠的信息通讯供应链。我们反对美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干扰中国信息通讯企业的正常经营;反对美方无视国际经贸基本规则,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威胁全球信息通讯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和稳定。我们注意到,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半导体业界多次向美国政府表达重大关切,担忧有关行政令对中美信息通讯产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我们希望美方正视业界的呼声,尊重市场规律,理性、客观、公正地对待中国企业,避免将供应链安全问题政治化。中方有决心有能力,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9月25日晚于江西鹰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