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晚1600,没想到干这行如此抢手!”

作者|  逗逗龙

来源|  视觉志

你愿意从事殡葬行业吗?

这两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疫情的影响,殡葬行业仿佛成了香饽饽。江湖传说,一个抬尸工日薪800,晚班1600/夜。

500

消息一出,马上有网友高喊:都别动,放着我来!人醒了我还能陪着唠嗑!

可现实中,从没听说谁想加入殡葬行业,老一辈人对于这行尤其忌讳,比如你的父母,八成都会赞同“殡葬从业者社交潜规则”:

从业者不可以微笑;

不可以和人握手;

不可以说出自己的职业;

不能说再见;

不能参加婚礼;

不能抱新生的婴儿;

……

很残忍。都赖孔子。

子曰:未知生,焉知死。

圣人对死亡避而不谈,凡人就鲜少思考。当死亡成为禁忌话题,相关从业者也成为了禁忌的一部分。大家觉得他们“不干不净”,阴气缠身,和一切的吉祥犯冲。

面对网友评论和长辈态度两极分化,很多人都很困惑:当今殡葬行业人的社会地位到底有没有提高?在殡仪馆工作真的能赚大钱吗?在殡仪馆工作真的会遇到鬼吗?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采访了颜颜—— 一名遗体美容师,目前工作一年整。她说,你们听说的这些,不靠谱。

500

1

读殡葬专业,有美好未来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超过40万家企业倒闭。同年,874万高校毕业生涌入社会,人数创历史新高。

500

当无数同龄人毕业即失业,颜颜作为一个“殡葬专业专科院校应届生”,顺利得到一份南方新一线城市的对口工作。

年薪13万,不用996也无需被老板pua;上班时间规律,每周一天夜班有双休,年假完整,节假日发东西。虽然是劳务派遣职工,但体验上近似公务员。

颜颜是95后生人,从小贪玩,学习粗心大意,但是做事细心,特别有主意。18岁高考前,她跟爸妈说,要在长沙学殡葬。

500

她爸以为她在开玩笑。

她跟爸妈条分缕析:2018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975万,竞争压力山大,她需要一个分数线不高,就业前景好的专业。

她妈直接就急眼了。

颜颜用了很长时间来说服父母,找了很多资料,告诉他们殡葬行业工资高,竞争压力小,就业缺口大。关键是她心理强大,什么都不怕。

“在那个时候,我所获取到的所有信息都在支持我的想法。”

父母慢慢接受了女儿的选择,她顺利成为长沙民政殡仪学院的新生,专业全称“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这所学院开创了中国现代殡葬教育,如今是业内龙头,录取线年年提高,今年还升了本科。

500

长沙民政殡仪学院

学校同学们,有些和颜颜一样,胆大,理智,唯物主义,有些为了“家族企业”来上学,还有些学生,因为看了《入殓师》一类的电影,受了电影的感动,想做一个人文关怀者,才来考这个专业。

他们都相信两件事:第一,他们内心有面对死亡的勇气;第二,殡葬专业毕业生会有美好的未来。

2

殡葬专业的课程有多好玩

前几天的开学日,豆瓣上有个话题叫“我想看看你的课程表哎”,颜颜发帖:“给家人们看看这个冷门专业都学啥”:

殡葬文化学、殡葬政策法规、挽联写作、遗体收敛、现代殡葬应用文、书法创作、火化机技术、现代殡葬礼仪、现代遗体整容技术、现代遗体防腐技术、现代殡葬文化策划、园林艺术……

500

非常全面而专业,似乎只要给殡葬系学生一个山头,他们就能把逝者身后事一手操持起来,直至入土为安。

帖子点赞800,评论区一片“好酷、好有意思”的赞叹。

而颜颜说,课程尚需迭代。

“挽联写作、殡葬应用文写作都是必修课,可实际工作中基本用不到。大部分单位都不会开设个性化挽联订制服务,只会准备十几个通用模板,家属往往也不会在意挽联的具体内容。”

500

“挽联写作的老师是我最喜欢的老师,非常有学问、有文采。其实文化才是殡葬行业最重要的部分。”

“三年以来,印象最深的是礼仪课,有一次,我们分组做遗体告别模拟,对象是黄大年先生。没想到司仪组的词太好,家属组入戏了,哭得特别伤心,两节课都没缓过来。”

“最重要的课其实是业务洽谈。无论哪一个岗位,都需要与人沟通的能力。”

沟通能力有多重要,工作以后才知道。面对家属对妆容的质疑和不满,面对客户对于收费的怀疑和责难,颜颜常常焦虑到崩溃,深感当初学习不够努力,需要更多的洽谈经验。

“我们要特别注重丧属的情绪。我们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减轻丧属的痛苦。”

在豆瓣上,她回复网友留言:“被家属逼疯是我本人没错。”

上学三年,颜颜最遗憾学校没有遗体标本,实践经验都需要在寒暑假都实习中获得。她本来很期待在校园中进行入殓、化妆之类的操作,但完全没条件。

“真的没想到,我们大部分时间只是在学习理论知识。”

500

3

我知道,你们想听鬼故事

很多人认定,干殡葬的一定都会遇到“不可思议的事”。

事实上,很多刚入行的从业者自己也这么想。

B站“不普通人类实录”采访过一个29岁的殡葬行业小老板,他自曝工作第一年精神不振,失眠多梦,曾找过很多人为他“驱鬼”。

有个网友说,他是今年殡葬专业的新生,考上了,心里又怕,为此特意去学了道术。

500

这些故事,颜颜听完,就笑了:“你们就是想听鬼故事呗。”

“没有。这个真没有。”她回答得很确定。

“不仅是我,我同学、同事、老师,也从来没有提到过,自己有任何的灵异经历。”

“七月半的时候,我们趁着晚上路上没人,出门喝酒撸串。”

“我们也不会用这种事说笑,大家见惯了死亡,太清楚死对生者意味着什么,不会轻易提起这个话题。”

“如果一定要说什么特殊经验的话,”她嘿嘿笑起来:“第一次解剖时,遗体刚从冰柜里取出来,肌肉紧张。我在操作时,遗体突然睁眼了,我吓得嗷嗷叫,喊师傅。”

“结果师傅过来,平静地帮遗体合上眼皮,白了我一眼说,大惊小怪,没学过热胀冷缩啊。”

颜颜说,所谓死亡,就是一个人不能讲话没有意识,化成灰再从世界上消失不见,慢慢在所有活人的记忆中逐渐变淡。是个很客观的事,毫无神秘色彩。

也许,没有迷惑,就没有迷信了吧。

500


4

我身上,到处是“从业者”的痕迹

工作一年,颜颜就发现,自己身体已经处处体现出殡葬从业者的痕迹。首先就是职业病。

电影里的停尸房,往往阴气森森,而且狭小陈旧,而颜颜工作的地方,宽敞、洁净,极其明亮,毫无恐怖氛围。操作间可以停放三十具遗体,架子上摆满器具,供多名整容师同时工作。

就是太冷了。为了防止遗体腐坏,操作间常年开冷气,屋里湿气也大,而整容师工作时要一直低头弯腰,肩颈、腰椎都有风湿的风险。

“我就怕大面积整容,高坠、车祸送来那种,每次至少工作三四个小时。倒不是害怕,就是腰疼。”

500

每一次单位团建,推拿店和足浴房都是必选项。

唯一一次例外,同事们组团玩密室逃脱,有“鬼”和尸体那种。NPC卖力吓唬,同事们不为所动,冷静地在密室里溜达。看见一个尸体,马上挑毛病:“这个下肢断得不科学。”

后来NPC累了,水了后半程,出门时对颜颜抱怨:“逗你们这帮人没意思。”

“玩密室不紧张,也没有神秘感了,算职业病的并发症吧。”

500

殡葬从业者的“痕迹”,也留在皮肤上。

“通常尸检会在殡仪馆进行,我和同事可以围观。大脑切片的血腥味特别重,会留在我们的皮肤上,洗好几遍澡都闻得到。”

“烧炭自杀的,或者孤寡老人,夏天放三五天就很大味道,会把冰箱都熏臭,必须单独存放。操作间需要常备艾草和活性炭,我总觉得自己身上有艾草味。”

“艾草只是为了除味,不是为了驱邪哈,”她赶紧补充:“我们尝试过香水、艾草、桂皮、大蒜,艾草最压得住尸臭。”

她长舒了一口气:“幸好不是大蒜。”

500

5

我怕父母被亲戚说闲话

殡葬行业从业者的社会地位,可以反应文明的进程。

在中国知网,很多发表在5-10年前的论文都提到,殡葬行业从业者被社会漠视、嘲讽、边缘化,圈外人看他们如同瘟神,圈内人自己也抬不起头做人。

没人愿意做这行,老一辈人被“组织安排”,迫不得已做了这行,年轻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退而求其次才选殡葬行业。

他们不社交,不笑,不和人握手,负能量多,自惭形秽。

很多人骂他们,说他们“赚死人钱”。亲戚假装不认识他们。他们的亲人都是圈内人。

500

但是这些问题,颜颜工作一年,从未遇到。

当然,社会对于她的职业关注度还不够,在办市民卡的时候,她无法确定自己的职业属于哪个大类。

500

网友也时不时说出一些对这个行业的负面评价。

但是整体看来,殡葬从业者的社会地位在提高。

颜颜的父母为女儿有一份安稳而自给自足的工作感到安慰;表兄妹知道她的工作,都觉得她很厉害;朋友们听说她的职业,往往会对她说“好酷”、“好好玩”

单位人有常去的小馆子,老板知道他们是哪里的员工,总会笑呵呵的跟他们聊天。

没有人拒绝过和她握手。

500

因为没被这个话题伤害过,所以她婚恋问题也不担心。“总有一个人喜欢这一款。”她信心满满。

她谈过恋爱,觉得很消耗精力。其实当代年轻人思路都差不多:手机好玩, 哥哥好看,谁还要费心谈恋爱?

她唯一在意的,是怕父母被亲戚说闲话,所以从不对长辈亲戚提起自己的专业和职业。长辈们一直以为她读的是“人口资源管理”专业。

“希望大家不再谈殡葬色变,是我对这个行业最大的期待。”

颜颜很幸运,她所处的时间坐标,文明的进程已经大幅度推进,人们对于“特殊行业从业者”有更深的理解,更高的接受能力。时代在不知不觉间进步,包容越来越多的人。

颜颜表示同意,但是她拒绝“特殊行业从业者”这个称呼。

500

3D打印技术用于恢复遗容

6

工作一年,我不觉得自己高尚

颜颜说,她的职业一点也不特殊,很普通。

她从不觉得自己高尚。当她一些化妆困难的遗体上妆时,她会把全部精力集中在手上,力求工作尽善尽美。她没有时间思考一些崇高的东西。

包括化妆的流程,其实也和普通职业的化妆师差不多:皮肤打底、描眉画眼。

“普通的遗体,十几、二十分就可以化好了。”

只不过,她的态度需要极致认真。

“我只知道我在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必须冷静且谨慎。死亡对于每个家庭都极其重要,我们这行容错率极低,没有重来的机会。”

500

颜颜学校的校训

遇到不好处理的遗体,她会非常担心自己的服务让家属不满意,脑子里会浮现过往家属大闹的场景。

“最近有一个遗体,因为停放了好多天,最外层的皮肤已经开始破损了,一碰就掉的程度,家属坚持要化妆。我只能先慢慢清理掉表面的碎皮肤,再用细刷子慢慢上妆。用了大概快四十分钟吧,差点耽误了遗体告别的时间。”

“化妆师需要和情绪不稳定的家属沟通,常常遇到“不满意”的反馈;推荐的服务项目也常被质疑。至于待遇,我并没有听说过1600日薪的工资。”

以上这些想法,她不觉得和高尚沾边。

有工作经验的从业者才会明白,现实中,“高尚情操”维持不了太久。化妆师们也从没幻想过家属感激涕零的眼泪。

纪录片《人生海海》中,一个入殓师说:“我们这一行就是很普通的职业。它既不晦气,也不伟大,只是世人的眼光让它变得不平凡。”

500

7

生死观:不自觉地哲学起来

颜颜服务的遗体中,什么年纪死亡的人都有,很多死亡来得都很突然,很意料之外。

“有些小孩子的遗体被火化,父母在旁边几乎哭到断气,而孩子小到不能给父母留下骨灰。”

即便死亡的人是慢性病死或“老死”的,亲人依然无尽遗憾。

“几乎每天,都有家属说“要是……就好了。”

在死亡面前,所有关于死亡的想象、描绘、传说、艺术作品,都显得虚弱无力,甚至尴尬。

“了解这个行业之前很喜欢计划,把未来计划得天马行空。现在就活在当下,有想要的东西会立刻去买,想做的事马上去做。意外实在太多了,万一……我怕我活不到期望的那个未来。”

说这些话的时候,颜颜很淡然。

这几乎是所有殡葬行业人的人生态度,相比普通人,殡葬行业人离死亡更近、更理智,面对选择更慎重,面对生活更虔诚。

耶鲁大学有一堂公开课《哲学-死亡》,教授在课上说,死亡教会我们:要小心。生命是有限的,我们没有那么多机会去尝试太多事,需要小心谨慎地做决定,不要浪费每一天。

死亡其实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它教会我们用一种更审慎、更友好的态度面对生活,让我们避免轻浮和挥霍。这是哲学上一个重要而严肃的话题,简单却容易被忽略。相比其它人,殡葬行业从业者先悟了。

点击「视觉志」阅读原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