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在上海读书9年的科研狗,谈谈我对生活费多少的看法

在下男,在上海张江地区读书已经第九年,读到博士了。住的地方也仅仅因为升学从一个园区搬到隔壁园区,常去吃饭买东西的地方基本就那几个,因此除了物价上涨外基本没有其他变量,所以说讨论大学每月生活费该有多少这个问题,相比于空想该给多少,道听途说该给多少的人,我还算比较有发言权的,所以我也给大家算算账,顺便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是假设每月30天,天天吃食堂,一月1000现在也属于略显不足,在我刚到上海的第一年,食堂的快餐一荤一素吃饱大概8元左右,现在2021年普遍要12-15元左右,如果想吃好一点,不吃食堂的快餐,而是食堂的菜饭,麻辣烫什么的大概要20元往上,因此除非不吃早饭,1000元八年前可能够,今天我大概天天吃食堂也是可能会挨饿的。每周一到两次改善伙食,去外面馆子吃一顿,那基本要30一顿往上了,偶尔和同学社交一下,吃个烧烤聊个天,或者去附近的长泰广场吃个饭大概又是100一顿,不过分吧?所以说以吃饱,吃好为目标,每个月吃饭至少至少也要1200,考虑到偶尔的社交需要也要1500元左右。

衣服,我是个不那么在意外表的人,有件外套初中开始穿,穿到去年,我们实验室的人吐槽了我整整4年了去年才再也不穿了,就这每年也得买几件T恤衫,好几双袜子,几件内衣,以及其他老旧衣服换新,两三双鞋(做实验试剂腐蚀了,无解),一年下来也得有1000,还是我不怎么在意牌子货的情况。按大学生寒暑假放假,一个月至少100没毛病吧。

住宿不需要学生花钱,但也要偶尔添置必需品,洗衣粉,沐浴露洗发水什么的,全都按便宜的算,一年满打满算500,每个月50不多吧?

出行我是去附近的科研院所做实验,因此每天去的路上公交车2块钱,来回一个月120,没有任何异议。

以上是上海大学生一个月衣食住行的最低开销:保证吃饱,吃好,偶尔和朋友室友聚个餐,衣服基本只维持保暖和遮体需要,日用品全部买最便宜的,出行全靠公交,至少也要1700。更何况我还需要买专业书籍,其他读的书,买点零食,买点水果,交网费交话费电费买游戏等等乱七八糟需要的东西。所以说,如果仅确保在上海生存,1000元也是绝不可能够的。

作为一个读到博士的人我也坚决反对在家长可以提供正常资助的情况下故意不提供足够的经济上的帮助,因为大学的课堂知识远比任何一个阶段的学习要弥足珍贵,即使读到硕士,博士,也是少机会系统的听老师讲一门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的,即使不继续深造,这些课程也能学到很多以后花钱也要付出加倍努力才能得到的知识。因此为了所谓锻炼生存能力而让孩子在这个阶段学习上分心是个很扯淡的理论,生存能力什么时候都能锻炼,那年那兔那些事里有句话说,我们在这里喝冰水,吃炒面,是为了让后人不再喝冰水,吃炒面。如果我以后有小孩读大学,我一定会倾尽全力给他营造一个安心学习的环境,让他真正学到宝贵的知识,而不是为了营造某种自己的孩子可以独立生活了这样的自我满足,自我感动的错觉,故意让孩子去吃炒面。

另一方面,如果说不是读书花钱,担心钱花到了出去玩,交朋友上怎么办?我的观点是这种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这样至少有一个快乐的大学生活,以后工作了不如意至少不会觉得青春喂了狗,只要不超出合理消费的范围即可。我在本科几年的生活中没少玩,经常和同学一起去各种奇奇怪怪的地方探店,玩各种新奇的东西。有了几个很好的朋友,硕士期间几百次实验不顺,心理濒临崩溃,正是这些美好的回忆和朋友的鼓励才让我坚持了下来。

因此,我的观点是每月1000生活费确实不够,即使是这种不怎么在意生活质量的人大学生活在一线城市也要1500-2000,稍微有几次活动就不够花,得再多一点。女孩子更要多花些才够。我对只需要花很少的钱就能在大学生存的人致以崇高的敬意,但反对父母以此为理由在有能力的情况下不给原本应给够的生活费,这会让人曲解大学生活的主要部分。

多说一点,如果不是家庭条件有限,我认为这破事根本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而且父母对自己教育出来的孩子有多大信心的问题,敢不敢信任自己孩子不会乱花钱的事。

顺便说一说我的几个一起出去玩的好友大学期间的月生活费和现状吧(注意,数据为2013年,并不与上文计算相匹配。)

a:仅支付宝一年能花4,5万,基本无所谓生活费这个概念,读博。

b:每月2500左右,读博。

我:每月2500左右,读博。

c:每月1500,硕士毕业,因家里有个弟弟需要读书,父母无力支持他继续读博,现已工作。

d:每月1000,家里比较困难,无力给予更多支持,人非常好也很聪明,但勤工助学消耗了他太多精力,成绩较差,本来已经拿到了牛津的offer说只要成绩提上来就可以来读博,无奈绩点不够,我们和老师帮他拼命的补课最后还是没达到,只能选择去工作(大家都非常喜欢他,经常请他吃饭,帮他买单)。

e:每月3000,志不在科研,毕业后找了个轻松的工作朝九晚五的同时自己自学做独立游戏。

我想以上我个人经历的小数据也可以佐证一点,有充裕的生活费,对一个大学生成长,后续深造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用开玩笑的话说,对大学生而言,如果不是为了远大的科研理想或对科研有兴趣,吃饱了撑着的人更有可能考虑去做科研)。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经历总结而来,如有错误纯属正常,可随意批判,您说的对。

站务

  • 观网评论4月爆款文章↓

    4月初,美国财长耶伦访华,一时间“中国产能过剩论”被炒作起来,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经从“三个美国女人”的独特角度,阐释了中国产能包括新能源产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还对美国政......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