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名兼职编剧,写公安剧编剧头顶上一群人,编剧能怎么办?

【本文来自《人民需要警匪剧》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今天没有警匪剧,只有公安侦查剧。作为一名兼职编剧,我来说说我给朋友帮忙的时候知道的那些事,事先声明,也仅限于我所知道(听说)的。

今天能出品的公安剧,就是主旋律影视,要的就是脸,好听点就是要公众形象。当年《人民的名义》播出后大受好评,接着号称公检法都要各拍一部。结果呢?我听到的消息是,都拍了,不让放。

为什么?因为那些人觉得,我们的国家机构就这么不堪吗?公检法都这么有问题吗?那多丢脸啊!所以拍了也禁播。当然,这只是一个说法,不代表我听到的就是对的,但是,这事的核心是:拍正面的。

怎么个正面?我从各个渠道八卦了下。就拿公安剧(现在哪有警匪剧)来说,不能表现得警察无能,比如一个案子翻来覆去的查,就是找不到凶手;或者老是判断失误、抓错人;不能像《永不瞑目》那样,女警察爱上罪犯,郭小鹏把警察说得哑口无言……

这一切都不能、不允许、不可以发生。这多少让我想起来50年代那些战争片,但是就算是那个年代的影片,自带主角光环的光辉人物也可以犯大错,可以和上司顶嘴,现在你犯个大错误,顶一个试试?虽然生活中到处都是,但是剧本里不能这么写。

一句话:主旋律要“捧着吹”。也许有人不以为然,但是实际情况就是这样的。当然,你在破案的时候,不能吐露细节,编剧只能“设计”一些夸张的桥段,或者几句话带过,变成粗枝大叶,好容易写成个职场剧,也变成了悬浮剧。

你们喜欢的《重案六组》《红蜘蛛》《九一八侦破纪实》,这些纪实性的警匪片,很难出现了,基本上无法出  现了。我建议你们,能下载的尽量下载,别管画质渣不渣(能找到画质好的通知我一下,我也去下,毕竟也是  一个回忆),就像对待2001年中国足球出线那样,做个断代史保存。

至于为什么纪实性的难出现,因为“审美”变了——平台(投资方)和制片方“觉得”现在的人口味都刁了, 生活节奏又快,所以拍得要好看,要节奏紧凑,要跌宕起伏,要惊悚悬疑,要反转,要在5-15分钟里抓住眼球,否则观众就弃剧了……

总之怎么好看怎么写,人物怎么牛逼怎么写。一个超级简单的案子都可以写上个2集,一个大点的案子写上个3-4集很正常,但感情线一律删除。

关键是,这是我们需要的,还是资本(平台)需要的?或者说,是我们需要纪实,还是资本(平台)不想纪实?制片人会告诉你,这样写是上个世纪的手法,故事太平了,好像流水账一样,找到个线索就破案了,大家不爱看。真的是这样的吗?我希望观网能发起个投票,看看究竟是不是这样——纪实,真实,慢节奏也能接受。

第二,纪实性的会有犯罪细节、审讯透露。这就牵涉到武器的种类、犯罪的具体过程、审讯技巧。看看那些纪实文学、或者《东方剑》《中国公安》《人民警察》(这些我都有,家里好几百本,存不下,就全卖了)这些公安部办的杂志。

看过的人都知道,很多审讯的话,我们看上去很接地气,很正常,但是现在不让写,说公安怎么能这么说话,是不可能也是不可以的,那当然就拍不了。所以经典别说无法复制,在今天你都没机会重现!

第三,现在的公安剧,必有其他政治组织联合进来一起搞,不止有公安部,你看《扫黑》就有政法委加入,你敢保证别的剧中纪委,政治部什么的不会介入?这些可都是惹不起的主。其他的组织,能进来的也都进来了。

别的不说,作为编剧,你头上顶着制片人、监制、导演、投资方、平台以及内部组织这么多的“婆婆”,一方面得考虑到他们的感受,还得考虑到“观众的反应会怎么样”“豆瓣能打几分”“投资能不能收回”“上面会怎么看”,然后以一个他们认为的标准来写剧本。

这样的剧本只能是表表面面的。就像李敖说的,飞机刚抬头,你告诉我时间快到了,我就得降落。所以你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按照前面那些伟光正高大全的标准,在写的时候就自我审查。

可是你既然要侦破犯罪,肯定有血腥暴力或者少许色情镜头,怎么办?讨论的时候告诉导演,到了这个地方,镜头运用,影像模糊化,不正面表现,你是负责处理画面的,你看着办。

一家之槽,吐完为止。非喜勿喷。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