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后,不希望他再被雪藏。

作者|  牧羊

来源|  视觉志

微博 | @视觉志

  转眼2021年东京「残奥会」已接近尾声,

  我们下一个奥运旅途,

  将会是2024年的法国巴黎。

  十分遗憾的是,在赛场上,

  我们仍将看不见中华武术的身影。

  可能绝大多数人不会明白,

  中华武术,这四字所承载的意义。

  但如果你知道他们,

  有着怎样的梦想,又付出了什么,

  才能深刻地理解如今的结局,

  是有多么地“意、难、平”。

   01 

  也曾是中国的世界冠军,

  可多数人却不记得他们。

  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

  许海峰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射落首金,

  到2021年东京奥运会,

  中国代表团以38金32银18铜,

  共计88枚奖牌

  创下世界排名第2的境外奥运最佳战绩,

  可以说,这是中国体育界的奇迹。

500

  我们记住了我们的奥运英雄:

  跨栏封神的刘翔,

  乒乓球大满贯得主邓亚萍,

  世界游泳健将孙杨、体操王子李宁,

  把亚洲速度推向另一台阶的苏炳添,

  马龙、孙颖莎、张雨霏、杨倩……

500

  但却忽略了同样在中国体育史上

  创下神话传奇的他们——

  中国武术运动员。

500

  从7岁被操场上高年级同学,

  练武时的帅气动作和凌厉神态所吸引,

  到28岁拿下太极拳比赛的大满贯,

  陈洲理的世界武术冠军,

  花费了整个童年和青春。

  虽然看别人耍的好看,

  但真正学起来并非易事。

  就光把腿靠着墙搬到头上压韧带,

  就已是很多练武孩子心中的噩梦。

  再遇上教授武术的教练比较严苛,

  一周需要多次训练,

  在那本该躲进父母怀里撒娇的时段,

  他却在武术学校苦练武术,

  为自己的热爱一直坚持。

500

  就这样,从孩子到少年,

  一练就是十几个年头,

  一路走进了福建省武术专业队。

  但省级武术队的日子,也并非好过,

  13岁的陈洲理,遇见了太极拳。

  一方面因年龄小,对太极拳理解不深刻,

  另一方面,进省队之前,

  他一直是长拳运动员,

  练的是需要速度和力量的长拳,

  面对打太极拳所需要的心静要求,

  陈洲理不太适应。

  “刚开始我基本上没办法安静2分钟,心是躁动的。太极拳是需要长时间训练,长拳运动员可能3-4年就能出成绩,但太极拳运动员至少多一半的时间。”

  为了能快速提高成绩,

  他不断加大高强度、高要求的训练,

  伤病,就随之而来。

500

500

  2013年全运动会中,因选拔名额有限,

  队中又有优秀前辈的光环在,

  身负众望的陈洲理,压力倍增。

  又恰逢那段时期不幸受伤,

  训练进度受到严重影响,

  成绩因伤病影响,时好时坏,

  他的心情开始变得急躁起来。

  最后虽然负伤上场,

  也只获得男子太极拳项目第三的名次。

  因为这次比赛的失利,

  加上伤势加重,家人的压力,

  他不得不被迫放弃,

  随后而来的2013年全国冠军赛。

  甚至让他也产生了提前退役的想法。

500

  在任何比赛中,要战胜的敌人,

  从来都不是站在对立面的人,

  而是你自己。

  也是因内心挣扎着不甘心,

  还有教练等相关人员的帮助,

  他最终克服了心里障碍,

  选择积极治疗伤病。

500

  “ ‘只顾登,莫问高’,这句话一直鼓励着我,帮助我调整心理波动状态,最终我顶住压力在2014年亚运会赛场上取得了佳绩。”

  经历过2013年的挫折,

  陈洲理的心态更加稳定,

  才顺利地通过选拔,

  代表国家出征各种国际级武术比赛,

  拿到了他等待已久的荣耀,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