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平离开第一天,想她
中国女排的主教练,曾经的“铁榔头”郎平退役了。 此前她曾在采访中说道: “干得真的是太累了,也该休息休息了。” 而今天,她在微博发长文,正式宣布退役。
人生有几个四十年? 又有几个人,会将人生的四十年,倾注在一件事上? 郎平做到了。 郎平的四十年,便是中国女排的四十年。 从顶级运动员到顶级教练。 她见证了女排的成长与兴衰荣辱。 作为运动员,她是震惊世界的“铁榔头”; 作为教练,她帮助中国队拿过大满贯。 然而,天下无不散的宴席,告别的一天终究会来。 四十年风风雨雨走过,她终于决定卸下中国女排教练这副重担,回归自己的生活。 但是,她曾留给我们,留给中国,留给世界的热血与感动, 永远不会被遗忘。
郎平13岁开始学排球,18岁入选国家队。 每天在简陋的竹棚,训练7小时以上; 教练让她对着墙练,她就日复一日的对着墙一直打; 因为训练,她曾晕倒过好几次,因为训练,她被砸成过脑震荡。 震惊世界的“铁榔头”,就是这么一遍遍锤打和淬炼出来的。
未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不知道中国女排五连冠的重量。 彼时的中国,经济尚未稳固,体育更是积弱已久。 世界大赛成绩惨淡不说,三大球也无一项拿的出手。 甚至世界强队从未视中国为对手。 这样的情况,终于在1981年的女排世界杯迎来转机。 那一年的世界杯,中国女排发挥稳定,杀进了决赛。 决赛的对手,是日本队。
一个绝佳的机会,一个特殊意义的对手。 那场决赛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体育赛事, 更寄托了无数中国人,渴望证明中国力量的期望。 当年那一天,举国空巷,大家围坐在电视机前。 中国队每失一球,就是一阵叹息,每赢一球,便是满堂喝彩。 最终比分定格3:2,中国女排力克对手,站上世界之巅。 那场胜利,不单单是中国女排的第一次夺冠, 更加是中国人,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一次胜利。 而在那之后,中国女排开启了五连冠之旅。 郎平更是入选世界三大主攻手,“铁榔头”的称号响彻世界。 不夸张的说,在那个年代,是中国女排给了中国人民在世界舞台上,挺直腰杆的底气。
可就在中国女排最辉煌的时候,郎平26岁时,她选择了结束自己的运动员生涯。 “非不愿也,实不能也。” 实际上,在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之下,她的身体早就亮起了红灯。 她身上有很多伤,膝盖也做了多次手术,甚至拿到了“残疾人证”。
在退役后,她并未选择接受国家安排的工作。相反自费去美国,准备学习体育管理。 这个决定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言论过激者,甚至给她扣上了“通敌、叛国”的帽子。 可郎平知道自己要什么,一两把“铁榔头”救不了当时的中国体育。 她要学习先进的“体育理念”。 有朝一日,再将这些“体育理念”带回国内,真正改变中国体育积弱的格局。
失去郎平的中国女排,在多位功勋老将退役之后,日渐式微。 不仅丢掉了亚洲冠军,奥运会也只拿到第七,世锦赛更是跌到了第八。 换了几位教练无济于事,国家体委领导在此时想起了郎平。 此时的郎平,正在执教一支美国球队,年薪20万美元。 因为一通祖国的电话,她毅然决然地放弃了优渥的生活。 回到祖国,拿着900块的月薪,执教中国女排。
这是她第一次挂帅,一回来,就让中国女排焕然一新。 从世界排名第七,拿到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银牌、亚运会金牌。 第二次挂帅的成绩则更为出彩: 2016年里约奥运会夺冠奇迹; 2019年女排11连胜,成就女排世界杯五连胜。 无论是作为曾经的运动员,还是如今的铁血主帅。 郎平的履历,无可挑剔。 可以说正是她的存在,缔造了中国女排的奇迹。
今年的东京奥运会,给郎平的女排执教生涯,划上了一个不够圆满的句点。 主力受伤,小组赛成绩2胜3负,无缘出线。 比赛结束后,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在郎平身边围成半圆, 向这位带领她们走过两个奥运周期的教练,深深鞠躬。 面对采访镜头,郎平说: “这些年,我对于排球的梦想也实现得差不多了。 我不能再追求了,这年龄也追求不下去了。” 是啊,郎平老了,这把“铁榔头”终究佝偻了下去。 是时候回归生活了。 鼓舞几代人的中国女排精神,依旧在存续, 而这个倔强又不服输的女人,也迎来了谢幕。
在郎平的退役长文中,她说起自己对家人的亏欠。 去年疫情期间,妈妈病重住院,而她正跟随女排全封闭训练。 根本没有机会好好陪伴妈妈。 等她请假出来时,妈妈已经不太能说话了。最后妈妈因病去世,她心中满是思念和愧疚。 18岁入选国家队,61岁卸任中国女排主教练。 四十多年,郎平将大半的人生与生活奉献给了排球。 现如今,她是时候去陪伴家人、过自己的生活了。 她没有辜负任何人的期望,也没有对不起任何人。 我们也不能要求她更多了。
郎平的退役,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中国女排东京奥运会失利之后,很多人为此大骂郎平。 郎平含泪回答说: “对不起,确实没打好,作为主教练,我负主要责任。” 可其实,一场比赛的胜负,真的重要吗? 郎平留给我们的,是无数的欢笑和泪水; 是满身伤痛和疲惫的背影; 是鼓舞几代人的女排精神,那同样也是不服输的中国精神。 那是我们必须要学习,必须要传承的精神。 此时,我们更应该向郎平致意,道一声珍重与感谢。 感谢她多年来的付出;也愿她此去,生活皆是平安喜乐。 珍重,郎指导!来源于:旺旺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