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调亮相的「俄版F35」,到底是俄空军的新希望还是骗钱的模型?
NO.1442 - 苏-75
作者:松鸦 / 编辑:冷小军
投稿,转载与商务合作,请联系potereio
很多人都听说了,俄罗斯最近搞了个大新闻——大名鼎鼎的苏霍伊在7月20日举行的莫斯科航展上公开展示了最新型的单引擎第五代战斗机,绰号「将死/将军」(Checkmate),一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西方记者直接将其称为苏-75战斗机。这也是自本世纪初俄军推进PAK FA项目(即后来的苏-57战斗机)以来,俄罗斯首次推出一款全新的第五代战斗机。
苏霍伊的这个大新闻,搞得许多航空和军事爱好者猝不及防:虽然此前曾有小道消息指出俄罗斯在偷偷摸摸地搞一款「轻小快的五代机」,但没有人能猜到俄方会在这次莫斯科航展上公开亮相。毕竟有苏-57那超长的研发周期在前,许多人对俄罗斯的五代机研发能力颇不看好。
「将死」战斗机在莫斯科航展亮相
按照老毛子自己的说法,这款苏-75战斗机将直接对标F-35战斗机,不仅在多功能性上与F-35匹敌,同时还具备更加优越的高空高速飞行性能和更加诱人的性价比。
据俄联航公司首席执行官谢尔盖•切梅佐夫透露,这种新型战机的成本仅为2500万到3000万美元,而一架F-35的成本价则是9000万美元,几乎是前者的三倍有余。许多人都认为,它能够和苏-57实现高低搭配,取代米格-29成为俄空天军未来的主力。然而,这个「俄版F-35」到底是俄军的新希望,还是一个骗钱的模型,这很值得深思。
运输中的苏-75战斗机模型
纸面性能
▼
从事前暴露的谍照和航展展示的全尺寸模型来看,苏-75战斗机是一个非典型的单发隐身战斗机。
在机身设计上,它一改苏霍伊系战斗机的传统采取了无平尾设计,同时机翼面积非常大,这可能是为了给这架小飞机提供足够的升力与爬升性能。最值得关注的是,它采用了一个非常大胆和激进、争议很大的大尺寸下机鼻环绕式进气道,同时保留有无附面层隔道超音速进气道的特征,这一「大嘴」的设计被广泛认为与美国X-32技术验证机非常相似。
苏-75的进气道非常独特
不过,这一设计还是首次在俄罗斯生产的战斗机上出现,考虑到X-32技术验证机最终失败,更传统的F-35成功上位,因此俄罗斯到底能否掌握这一进气道技术还是个未知数。
在武备方面,苏-75战斗机拥有可以挂载大型弹药的武器舱,可能能够挂载最新型的R-37超远程空空导弹,或至少3枚其他中远程空空导弹。此外该机还拥有长条形的武器舱,能够容纳至少两枚用于近距离格斗的小型空空导弹。
据目前俄方公开的信息显示,该机还拥有一门祖传的30mm航炮,在火力上显然不怵F-35。但是,老毛子宣称这玩意儿的最大有效载荷可达6.8吨,然而使用同款发动机、双发设计、体量更大的苏-57战斗机,最大有效载荷也才7吨,因此这个数据……看看就好。
在其他方面,五代机该有的它也都有了。无论是有源电子相控阵雷达、大屏组合科技感拉满的驾驶舱和头盔显示器,还是传说中的「人工智能飞行员辅助系统」、当下俄罗斯最先进的AL-41F1(改进版)航空发动机。
AL-41F1发动机
据俄方宣传材料称,它甚至具备短距起降的能力,并且内油作战半径可达930英里,超过了F-35的770英里;就连最大过载都达到了8G,超过了F-35B/C型的7.5G,仅逊色于F-35A的9G。单从纸面性能上看,苏-75的性能还是相当强悍的……但仅仅是纸面性能。
只是模型
▼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虽然苏-75宣传单上的性价比强得离谱,但直到现在,它仅仅是个模型罢了。按照俄方透露的计划,该机将在2023年进行验证首飞,最快于2024年进行原型机建造,初始生产型最快也要到2026年才能交付使用。
苏-75战斗机的座舱
也就是说,现在这款战斗机还只停留在设计图上,任何一个对航空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设计性能是一回事,但最终做出来的东西,很可能会与设计性能差了个十万八千里。
该机有不少性能都颇为「科幻」,例如超过2马赫的超音速巡航、更远的航程以及更强大的战斗载荷,如果以现有的AL-41F发动机的参数推算,该机基本上不可能实现这些目标。
唯一的可能,就是使用还处于研发状态的「产品30」发动机。事实上,俄方也确实暗示过该机的最终版发动机推力将比AL-41F高出至少2吨。但是,产品30发动机已经再次延期,最快也要到2025年才能投入使用,并且再次延期的可能性非常高,这很显然会拖慢苏-75的研发进度。
钱最关键
▼
最要命的是,这个苏-75战斗机根本没有得到俄政府和军方的大力支持,因为老毛子家里快没有余粮了。眼下苏-57战斗机量产困难,产品-30发动机又迟迟无法服役,大量的军费开支已经让俄军无法再投入大笔经费去养另一个五代机项目。俄方承认「我们需要资金以继续支持该项目的进行。」
苏-57至今未能大批量生产
当然,从苏-75选择在莫斯科航展上首发亮相,以及事前公开的宣传片中点名越南、印度、阿根廷和阿联酋飞行员就能看出,俄罗斯就是想通过莫斯科航展这一平台来为该项目募集金主,以支持项目的进行。对此,俄罗斯副总理鲍里索夫对此非常自信:「这架战斗机的核心市场将是越南、印度和非洲国家,全世界大约需要300架该型战机。」
俄制战机确实有不少的忠实用户,但老毛子真能忽悠到人吗?恐怕未必。虽然俄方口口声声宣称这架战斗机的生产成本仅为2500万到3000万美元,但他们闭口不谈的是这架战斗机的研发成本还得金主自己分摊。
根据澳大利亚航空专家汤姆•库珀推算,即使尽可能地利用苏-57战斗机现有的技术,这一项目的研发开支仍将超过60亿美元。如果只采购100架该型战斗机,那么单架战机的总成本价仍将超过9000万美元,相比起F-35来说完全没有任何优势。
苏-57
有媒体认为苏-75应该是一架「穷国的苏-57」,但这一说法显然站不住脚——俄制战机确实在不少国家的空军力量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许多人下意识地认为购买俄制战机会更省钱,但实际上,高端的俄制战机运营成本完全不比美制战机逊色多少。
更重要的是,类似苏-75这样的单发轻型多用途战斗机,往往是那些国力有限、防空需求不高的国家才会购买,但别忘了,在世界市场上往高了走还有F-35的存在,往下探还有JF-17「枭龙」、二手F-16等更具性价比的存在,苏-75这种「以高性能主打低端市场」的战斗机,显然无法得到大多数国家的青睐。
枭龙战斗机在性价比上优势巨大
当然,对于俄罗斯自己来说,苏-75还是有点用的。俄罗斯到现在还没有放弃航母梦,而具备短距起降能力、体量相对较小的苏-75无疑比苏-57更适合在航母上使用。但前提是,俄罗斯人出得起钱,能让这架定位尴尬的战机飞上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