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的堕落,是从“文艺工作者”变成“艺人”开始的

500

8月24日,中国文联专门就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工作举办座谈会。会上,部分艺术家代表向全国文艺工作者发出《修身守正 立心铸魂——致广大文艺工作者倡议书》。

8月25日,新华社发表评论说,文艺工作者心里要常亮三盏灯:“追求灯”“责任灯”“道德灯”。

如果不是同时段赵薇引发的娱乐圈大地震,这样的倡议书和评论,很可能已经淹没在了海量的八卦信息中——因为类似的过场以前不是没有过,签过“洁身自好”承诺书的明星,没有一千也有八百,签过字后,大家依然爱干嘛干嘛。但是现在,整个娱乐圈估计都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了——这次,将会是一场涤荡腐恶的风暴,而不是以往的吹面不寒杨柳风。

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娱乐圈风气是否会有个质的转变,目前还不容乐观。

娱乐圈的堕落,始于与外界接轨中的话语权易位。“文艺工作者”变成“艺人”,体现妇女地位变化的“三八妇女节”成为戏谑妇女的“三八”“八婆”,满怀豪情的“同志”成了另一群体的代名词……这些看似无心的调侃,其实正是慢慢解构“文艺为谁”的一把把削骨飞刀。

众所周知,艺人并不是什么新词汇,什么伶人、“戏子”,那都是存在了千年的词汇,1949年以后,“劳动者”一词有了法理性,文艺从业者成了劳动人民或者说工人的一员,成了“文艺工作者”……我们今天可能无法体会这个词汇的崇高性了,但要知道,当时在知道自己成为工人一员时,绝大多数的文艺从业者热泪盈眶——虽然有的人收入也许低了,但他们的头昂起来了。

80年代之后,接轨外界成为势在必行之举,但显然娱乐圈奉行的是全盘接收的“送来主义”而不是有选择的“拿来主义”,那是一个所有圈内人都以能去红磡体育馆亮相视为最高荣誉的时候,“文艺工作者”一词再没人稀罕,圈内人开心地把“艺人”这个词汇重新拾起戴在头上……接踵而来的是收入暴涨和形象的光鲜,他们对此兴奋无比,甘之如饴。

不过,窃以为天下没有掉馅饼的事情,任何事都不要高兴得太早。今日之因,必结他日之果……试看今日之韩国,未必不是彼等他日之现状。

当文艺工作者不愿意成为“劳动者”“工人”一员,而喜欢当“艺人”时,堕落就已经开始了,“娱乐至死”横扫一切我们花了一百多年付出千万人生命换来的东西,配合着背后的ZB肆虐一切,吞噬一切。

最厉害的攻击是什么?

当年楚汉相争,项羽勇冠天下,即便到了乌江,也感叹“天亡我,非战之罪”,是颇以勇武自诩的,但韩信看不起他,说他“匹夫之勇,妇人之仁”,一下子就把项羽自豪的东西全部推翻了……在你最自豪的事情上打倒你,就是最凌厉的攻击。

“三八”“同志”的话语解构,可不正是这样吗?

可喜的是,娱乐圈风气整顿虽然来得有点晚,但它毕竟来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