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来了后,整个社会鸡娃的焦虑能得以平息吗?

【本文来自《我就问为什么要拆一流?不允许有本事考进去的孩子得到好师资?》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这个帖子好长啊。

看得出来,答主在这个问题上有一些思考,只可惜现在的政策跟你的思考方向不同。

回到以前的模式,也就是说初中就是考进去的,曾几何时我也是经历过这样的时候的,说起来我也是这种模式的优胜者,然而那个时候的竞争强度和现在不可同日而语。

我们都知道,要在12岁的时候就定下他的终身是非常不可靠的。照理说一考定终身的年龄,应该越迟越准确。如果说大家都还是我们小时候那样不鸡娃,那么哪种模式其实都没有太大的差别,初升高分流或者小升初分流,都是一开始接受比较平均主义的教育,分流后接受不同层次的教育,然后走向不同的职业道路。

我们小时候小学差不多,初中有一定差别但差别不大,高中的差别则是决定性的。这样进入一般的初中或者一般的高中,都还有奋发向上逆袭的可能性,可供智力发展较晚,心智成熟较晚的人用。也有些人到高中才开窍,不过这就偏晚了一点,在大学上面可能会有点吃亏,那他只能在以后的人生中继续努力了。

总的来说,初升高分流是综合考虑了大部分人学习开窍的时间,最具性价比的做法。

如果不普遍鸡娃,其实过程与上面类似。因为即使我们当时小时候,也有一些看重教育的家庭,请家教的家庭,父母是老师或公务员的家庭,他们的孩子比其他家庭的要有优势一些。但也只是一些,这些并不能抵过天生的聪明和持续的努力。而且我们要承认,人生来还是有一些机会不平等的。即使在最平均主义的年代,这些还是会有的。只是在漫长的人生中,个人的天赋和努力可以追上这样的差距。

注意现在的问题是现在普遍的鸡娃。因为普遍鸡娃,按你的方法来只会把分流的门槛提前到小升初,鸡娃的门槛更加大大提前。小孩可能要在完全不适合被鸡的年龄承担不适合他年龄的重担,因为“不然就来不及了”。这是非常可怕的景象,首先小升初分流,对判断孩子前途的准确性就已经大大不足。其次,这对孩子的学习能力,主动性,兴趣都是毁灭性的打击。

当然我估计你的意思其实是回到类似我们小时候的那种方式,小升初小分流,初升高大分流。但是你千万不能忽略现在普遍焦虑普遍鸡娃的这个状态,小升初有一个分流的结果就只会让分流提前到小升初,鸡娃更加提前。

所以现在教育部门采取的策略就是小学和初中都完全平均主义,初升高再分流。这样一是可以保住大部分孩子不被激,不被强迫的负担压迫的毁掉。二是减轻家长的负担。

至于你担心的问题,这样尖子生会失去接受更好教育的机会。你有没有发现,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教育部门就是做出了取舍的。为了大多数的孩子能够不被鸡,减轻孩子和家长的负担,整个社会不再焦虑。

你关于尖子生的问题,不过,我们需要那么多尖子生吗?尖子生是否就是天才?有多少学科必须要天才才能推进学科的建设?否则我们需要那么多天才吗?天才到底是天赋更重要还是培养更重要?顶级的天赋是否可以做到如处囊中其锥自现?整个社会要考虑培养成本的,我们现有的培养体系是否可以保证能被观察到的群体出现的天才数量,已经足够我们的社会使用?如果是培养更重要,那我们现有的体系是否已经可以保证顶级和次顶级的天赋培养成才?如果这些都可以理顺,那么是否所有的尖子生,所有的天才都能得到顶级的培养,并不重要。

以上一段完全是站在整个社会的角度来分析的,可能听起来会非常的冷酷。父母总归是希望自己家的小孩一定能成才,不要耽误有可能的天分。但社会看儿童本来就不是父母看自家小孩。为了平息整个社会鸡娃的焦虑,有些天才就只能指望自己发光。

有一种情况除外。有些家庭有财力智力可以对下一代进行更好地培养,他们无论在哪个年代,即使是兵荒马乱的时代,也能把子女培养成国家级大师。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