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镇宅之兽,并不只有华北豹!

  如果给山西的11座城都找一种标志性的动物,那会分别是什么呢?

  在朋友口中被戏称为“李院士”的李桐,一位非常非常喜欢自然、非常非常喜欢家乡山西的年青人,按照他摸爬滚打下来的感受,认认真真为山西的每一座城市匹配了很有排面的野生动物。

  他也做了我们所见过的最精美的PPT,有图片有视频,每一种动物还都有精美的插画,在太原“山河表里 晋显自然”劲草嘉年华现场,为线上线下的大小朋友做了一次全情投入的分享。

  真希望,看完这一篇的你,也能对山西以及我们身边的野生邻居,多一些些偏爱,不用太多,李桐式偏爱的十分之一就很好。

  虽然长,但很好读,祝大家晚安。

500

  李院士分享现场

  本文所有图片除注明外均来自于李桐PPT

  PPT插画作者 | 陈紫暄

  谈及华北山地的野生动物,一定不能抛开山西。

  图片是胡焕庸线的示意图,从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这条线以东,43.8%国土居住着94.1%人口。

500

  胡焕庸线示意图

  我们可以看到,山西在右侧。也就是说,在我国东部只有我们还保留了相对完整的华北山地的生态系统,因为我们还有华北豹。

  这是山西的植被分布情况,据林业部门统计,到2020年左右,山西森林覆盖率能达到23%。

500

  山西植被分布图

  图片为晋东南的历山地区,这里有非常漂亮的阔叶林。

500

  晋东南的历山地区

  作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山区带来了大量的地形雨,有些地区常年云雾缭绕,是山西生物多样性最高的地区。

  过渡到晋西北,大同的六棱山地区,降水量低,植被恢复困难,山顶上能看到一些旱生的圆柏,在阴坡水分条件较好的区域,人工的落叶松林保留了下来,但整体还是以禾本科构成的旱生草甸为主。

500

  大同六棱山

500

  山西典型的,华北落叶松的景观

  太行山和吕梁山一些区域,经过长时间的地质冲刷保留很多夷平面,在高海拔地区形成了大量的亚高山草甸,这也是山西一个独特的自然景观。

500

  芦芽山的荷叶坪

  下面,我会通过11个地市来讲我心目中能够代表每个城市的动物。

  近年来山西的林业部门也在着力推出我们山西本土的明星物种,称作“四大旗舰物种”的分别是:华北豹、原麝、褐马鸡黑鹳

  我从这几种明星动物开始介绍给大家。

  华北豹-晋中

500

  能够代表晋中地区的一定是华北豹,因为猫盟在这里。

  猫盟在晋中和顺地区开展了较长时间的华北豹的监测,记录豹个体、种群,勾勒出很多只豹的生活史,的的确确是我们的业界良心。

  我在这将豹作为晋中市的代表,但其实在省内的11个地市中,除去靠北的朔州和大同市,近年来都监测到了豹的活动。

  包括距离太原市区仅半个多小时车程的东山林区,近年来也监测到了稳定居留的豹个体。

  华北豹是华北山地的顶级捕食者,也一定是华北山地最后一抹余晖。

  图片是著名的公豹M2,它可能永远离开了我们,我想在这儿纪念它一下。

500

  公豹M2

  原麝-长治

500

  长治盆地的西侧,就是太岳山脉,虽然算太行山的余脉,但物种分布上又有一些独立性,例如麝的分布。

  图片是长治市沁源县的几名观鸟爱好者在沁河边观鸟时拍到的一只雌性原麝。

  据我所知这应该是国内第一次拿手持设备拍摄到无遮挡的原麝的照片。

500

  沁河边的原麝

  单说原麝,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但提起麝香,不论是中医药的宣传还是影视剧的情节,都告诉我们麝香是一种非常名贵而神奇的药材。

  这也使原麝受到了大范围的捕猎。不仅是原麝,还有南方的林麝,藏区的马麝,种群数量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

  因为雄性原麝腹下有一个香囊,获取麝香的时候只能把它杀死。

  好在山西传统上对狩猎并不看重,使得山西太岳、中条、吕梁山区还保存了一些原麝种群。

  原麝和另外一些小型鹿科动物,如毛冠鹿、獐一样,雄性都是生有獠牙的。

500

  红外相机拍到的原麝

  原麝在野外想要目击很难,它们非常的机警,又多在晨昏活动。

  老人管原麝叫“香子”,他们说“香子在山上是一条路”,也就是说它的活动路线非常固定。

  如果在一个位置架设红外相机,正好在它的活动区域内,那这个相机一定会拍好多原麝。

  这个图是我在历山的林区,山体不是特别陡峭,当时走着走着发现一团麝粪,随即拿手扒拉了半天。

500

  原麝的粪便

  原麝的粪便颗粒很小,比黄豆还要小,比绿豆略大。

  我为什么一直扒拉一摊粪便呢?因为它确实有一股奇怪的味道,应该就是麝香的味道。

  这种味道要说是香味吧还不算是,但是确实很好闻,我不停地在抓起来一把闻一闻,然后扔地上继续再抓一把。

  之后下山的路上,没事儿干就想闻闻手,后来就发现留香特别持久。

  当时是大夏天非常闷热,出汗多,但是走了一个小时我手上还有那种味道,闻着确实很舒服,到驻地了吃饭我都舍不得洗手。

  现在一些高档香水中还会添加一些麝香成分,以实现一些定香剂的作用(保护野生动物不推荐购买哦!)。

  褐马鸡-临汾

500

  说起褐马鸡,它的分布实际上遍布整个吕梁山脉。

  位于临汾的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主要就是褐马鸡,很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在五鹿山开展了不少关于褐马鸡的研究,关注度高一些。

  褐马鸡是山西的省鸟,它的形象大家或多或少都看到过。

  它为什么被称为马鸡呢?因为它的几条中央尾翼垂下来就像马尾巴一样,体型又十分雄壮。

  图中是一只雄性褐马鸡,我们可以看到它的主要躯干部分就是褐色的。

500

  美貌的雄性褐马鸡

  褐马鸡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靠近黄河的韩城,河北的小五台、北京西部山区也有褐马鸡的分布。

  图片是太原市举办的第二届青年运动会的吉祥物,原型就是褐马鸡。

500

  褐马鸡吉祥物

  褐马鸡主要生活在山地林区,多以植物的嫩芽包括植物种子为食。和其他的野生雉类比,它的个头较大,从头到尾超过一米。

  褐马鸡迁移能力非常强,冬季太原西山就有从高海拔地区垂直迁徙到城市周边低海拔地区来过冬的褐马鸡,所以在山西看到它的频率越来越高。

  我们推测有一部分褐马鸡会从临汾霍州市的山区直接跳到太岳山范围的灵空山自然保护区。

  当地在2010年首次监测到褐马鸡的存在,到现在密度已经非常高,沁源县灵空山的褐马鸡现在已经成为野外观察褐马鸡最为稳定的一个点。

  黑鹳-太原

500

  四大旗舰物种之一的黑鹳,是非常优雅的鸟类,每年冬天会留在太原市区越冬。

  因为市区中央汾河公园存在加上城市热导效应,冬季的时候水面并不会大面积封冻。而且公园有很多人会来放生,流放大量鱼类,黑鹳现在可以说是冬季汾河公园里的一道风景线。

  但是黑鹳并不在太原市区繁殖,山西山区很多,山间有很多溪流,黑鹳会更加偏爱这类生境。

  它们在繁殖时会选择特别高的崖壁,经常会飞到较远的水体捕食水生生物并带回巢中。

500

  黑鹳在河里捉鱼

  对于一个山西的观鸟人来说,没见过黑鹳是不太可能的。

  几年前刚刚有南方朋友来沁源观鸟,对我们说,居然还有黑鹳,我说那算什么,我们山西到处有黑鹳,和顺的杨院长也救助了很多黑鹳。

  如果大家冬季想看黑鹳,可以到南内环桥附近,也可以到汾河公园北段,从北中环桥往北到柴村桥之间,这些地方都有黑鹳来取食。

  汾河公园的存在,可能便宜了黑鹳,但是对于其他的鸟类并不友好。修建失去了河漫滩、芦苇,让一些鸟类流离失所。

  近些年汾河公园向南北延伸,使得汾河两岸的原生生境发生大面积的变化,对当地栖息的鸟类又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500

  图片中黑鹳从南内环桥附近的居民楼前滑过

  红腹锦鸡-晋城

500

  红腹锦鸡是非常漂亮的明星物种。

  红腹锦鸡在山西的分布也很有意思,在十多年以前,山西没有红腹锦鸡,晋南各个保护区长期的物种监测都没有它的记录。

  但是从2006年在运城的太宽河保护区第一次监测到以后,红腹锦鸡在省内扩展的脚步根本没有停。

  可能作为外来户,它的生态位长期处于空白,没有和它直接竞争的对手,所以扩散速度非常快。

  现在的晋城市以至整个中条山区,目击大群红腹锦鸡概率非常高,一些县城周边的山头就算看不到也总能听到叫声。

  去年猫盟在榆次的红外相机也拍到它的身影,可能红腹锦鸡已经沿着中条山、太岳山一路往北,将近杀到了太原。

500

  突如其来就扩散到这里了

  我自己并不是很喜欢红腹锦鸡,感觉太艳俗了,一点都没有褐马鸡的端庄大气。

  但它确实足够夺目,几乎所有能够叫得出来的颜色,在红腹锦鸡身上都能找到。

  下图是春季红腹锦鸡羽毛长得最好的时候,在脸颊两侧垂下来很拉风,非繁殖期的红腹锦鸡比较喜欢集群。

500

  红腹锦鸡近照

  中华斑羚-忻州

500

  在忻州市东南边的系舟山山系和东边的西太行,有着大量的崖壁——太行山造山运动形成了大量的断块和崖壁,由于在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雨比东坡要少,次生的植被长势并不好,也裸露大量的岩石,但斑羚很喜欢在这边活动。

  我小学时是被《斑羚飞渡》那篇课文骗过的,但也就深刻记住了斑羚这个物种的名字。

500

  并不会飞渡的中华斑羚

  斑羚比起其他兽类有更高的目击率,因为它喜欢白天活动,总是站在山崖上思考人生。

  我们在斑羚分布的山区看鸟的时候会特别留意周围的头顶,图片中的环境其实适合斑羚,当时看到对面有两个点,以为是斑羚,举望远镜一看是秃鹫。

  不过最后还是看到了,在公路边上看到远处的天际线有几只斑羚在悬崖上思考人生。

500

  远处的中华斑羚

  它非常警惕,不会让你靠近,很快顺着山崖走远了。

  斑羚的蹄子非常结实,善于攀登,在陡峭的崖壁上直上直下,对它来说不是事儿。

  黄喉貂-吕梁

500

  黄喉貂在山西是广泛分布的一种动物,但有意思的是它偏偏放过了和顺。猫盟的相机一直没有拍到,但是同在晋中市的平遥超山自然保护区都有它的活动。

  之所以说它是吕梁市的代表,是因为吕梁山山区安装的红外相机比其他地区的摄率都高,我打听到的目击黄喉貂的事件也多在吕梁山区。

  大部分人对黄喉貂可能不太熟悉,但对它的亲戚黄鼠狼,也就是黄鼬更了解一些,黄鼬的活动范围和人类更近。

500

  记录到的黄喉貂

  黄喉貂就像黄鼠狼大表哥一样,比它大好几号,它的喉以及胸部一般呈现橘黄色到柠檬黄色,因为泛着黄绿黄绿的颜色,山西把它俗称叫青鼬,南方也叫两头黑。

  它们经常三四只一起活动,红外相机拍到多只的概率比单只出现的概率要高。

  黄喉貂性格非常凶猛,它们会以小群为单位来合作捕猎有蹄类,在山西应该会捕猎到小狍子、小斑羚。但它应该主食是小型动物、也有果实、蜂巢等等。

  黄喉貂与其他鼬科相比,腿更长,更善于奔跑。

  图片是在太原西南的庙前山,观鸟者拍的黄喉貂。

500

  庙山前拍到的黄喉貂 ©人淡如菊

  接下来介绍两种候鸟

  可能很多人觉得山西荒山秃岭的,鸟类并不多。

  但其实山西处在非常重要的鸟类迁徙带上,也就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

500

  东亚-澳大利西候鸟迁飞示意图

  虽然迁徙规模不能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相提并论,但很多鸟类向南迁徙都要路过山西。

  每年迁徙季在汾河两岸观鸟都有很好的收获,时不时还会出现几只“妖怪”。

  大天鹅-朔州

500

  朔州市的代表,我选择大天鹅。

  说实话我们省内观察大天鹅,朔州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运城市的黄河沿岸才是大天鹅集群越冬的地方。

  但是朔州市有一个特别的地点就是太平遥水库,距离市区非常近。

  这个水库是秋冬季雁鸭类迁徙一个非常重要的补给点,因为水很浅,蓄水后出现大量的水生植物,所以每年有大量的雁鸭类迁徙途中选择在此停留,其中大天鹅是数量比较大的一个类群。

  图片是大天鹅在朔州城区的合影。迁徙季如果想观察雁鸭类,朔州市一个很好的选择。

500

  大天鹅在朔州的合影

  大鸨-运城

500

  大鸨是非常聪明机警、漂亮的鸟类。

  运城有很多明星动物,大红鹳每年越冬非常稳定地到盐湖来越冬,但是我没有选它,也没有选红腹锦鸡。

  这张照片是大鸨跟运城市城区的合影。这一小群大鸨会时不时来到市区旁边的这块农田。

500

  大鸨与运城的合影

  2019年,阿拉善SEE河南项目中心开始资助我们做大鸨东部种群的调查。

  东部大鸨种群已经十分珍稀,我们几次调查结果中最多的一次记录仅有1600多只越冬个体,野外种群比大熊猫还要少。

  每年它们会长期迁徙,从内蒙古地区草原、吉林西部、黑龙江西部飞到山西、河南、山东等地来越冬。

  雄性大鸨在国内是起飞重量最大的鸟类,那么大的体重飞跃大半个中国,是非常艰辛的。

  山西的黄河滩,是大鸨重要的越冬地,每次调查越冬大鸨的数量都超过300只,最多的一次能够占到南下越冬大鸨总数的四分之一,这些大鸨都分布在运城市。

  它主要的越冬地块是黄河两岸的麦田,它会吃麦苗、上一季收割剩下的大豆以及从土里翻出来没收走的花生。

500

  大鸨经常出现在麦田

  跟大鸨接触多了之后会发现它非常聪明,平时我们去看鸟,和它们的距离不会少于200米,继续接近的话整群大鸨就会惊飞。

  那么它聪明到什么程度呢?它会知道观鸟人是奔着它来的,接近到两三百米的距离就飞走了。

  但如果是农民同志下地干活,骑着电动车,五六十米都不会惊飞,所以让我们非常的苦恼。

  大鸨是高度依赖农田生态系统的一种动物,它通常整个冬季都在农田觅食。

  但是这几年运城地区的农业种植结构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农田选择种产值更高的苹果,沿黄农田改成挖藕塘,种芦笋,使大鸨丧失了非常多的越冬地。

  卷羽鹈鹕-大同

500

  卷羽鹈鹕每年会从蒙古国西部飞到东南沿海越冬,它飞行的单程距离可能超过4000公里。

  卷羽鹈鹕因为脑后有几簇卷羽而得名。

  它体型非常大,因为大嘴的缘故,体长能到1.6-1.8米,翼展达3米,飞起来就像是一个大客车在天上飞,非常壮观。

500

  卷羽鹈鹕有着标志性的大嘴 ©一剑风清

  这是去年安装卫星追踪器所描绘的卷羽鹈鹕的迁飞轨迹,大家可以看到非常重要的一个补给点就是在大同地区。它们在大同地区补给后继续向西北方向迁飞。

  进入几千公里的戈壁后,很难再找到高质量的湿地来补给,所以晋西北的湿地对于鹈鹕来说,应该是非常重要的。

500

  鹈鹕迁飞轨迹

  去过桑干河湿地的应该知道,那里大量的芦苇里隐藏了许多鸟类,但较高的芦苇荡也使得观测条件比较差,而且大同地区观鸟人数并不多,所以很难对大同的卷羽鹈鹕做好监测。

  来中国南海越冬的卷羽鹈鹕东部种群,乐观估计数量不超过150只。

  这个种群状况是非常危险的,一旦迁徙途中某一个节点出现问题,对种群的影响是致命的。

  这是2018年,我在桑干河湿地看到的两只卷羽鹈鹕,非常大,但是距离太远。

500

  桑干河湿地看到两只卷羽鹈鹕

  我一直以为这种大鸟非常笨拙,但是拿单筒望远镜看它在那儿捞鱼,一会一条大鱼把我吓到了。

  当时看了鹈鹕很膨胀,以为自己发现了山西鸟类的新纪录,也没有核实,很高兴就回大同市吃饭,还多点了几个菜,后来被告知根本不是。

  野猪-阳泉

500

  野猪

  在山西,没有哪个地方是没野猪的。但我觉得如果不说野猪不太对,我认为野猪是非常有排面的动物。

  因为阳泉面积比较小,煤炭化工业发展时间比较长,人口比较稠密,所以阳泉地区野生动物资源并不是特别好。

500

  野猪正面照

  野猪有较长的吻部,平时用来翻地,在土壤中寻找掉落的果实、甲壳类幼虫等等。

  它就像一个华北森林的犁地机一样把土壤翻得更加疏松透气,把种子翻到地下,冬季为其他鸟类拨开雪层,对于华北山地来说是很重要的物种,我很愿意称它为华北山地的基石。

  它们喜欢在水塘离撒欢打滚,视频中的野猪在那儿蹭屁股,非常可爱,夏季在泥塘里打滚可以防蚊虫。

  还有可爱的小野猪,它的酷似西瓜皮的斑纹是一种保护色。

500

  野猪幼崽

  大家在网上搜野猪的新闻,大部分搜到的是野猪在哪儿成灾了,进入城区,伤人之类。

  有一只野猪还去了奶茶店,后来被戴上定位项圈放回山里(详情可戳:野猪有多凶?!还不是人把猪猪吓死了!)。

  猫盟在和顺这么多年监测,大锤也统计了很多野猪确实对农民造成困扰的事件,它会侵入农田,会影响播种和收获,很多地方都把它当做是灾祸。

500

  野猪在进行泥巴浴

  但是山西还有豹,它是豹的口粮,所以为了保护豹,为了保护华北山地独特的生境,我们还是要保护野猪。

  包括一些政府部门下发的文件,准备一定程度上清理野猪,认为它们的数量现在已经过剩。

  但对于我省来说针对野猪的相关研究都很短暂、数据尚不能支持我们科学地评估出野猪的种群规模,也不了解它们的种间关系,特别是和华北豹的关系。

  我希望现阶段还是采用保守的方法来防御野猪的骚扰,希望政府能够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猫盟也会和村民一道来探索。

500

  中阳县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地方,在吕梁市的中阳县。现在大搞风电建设。

  非保护区外留给华北山地像这些光滑的山脊并不多见,大规模的风电对降低碳排放虽然有一定的益处,但是在建设过程中对天然林的毁坏也是显而易见的。

  希望我们的华北山地在未来更加美好,更加富有多样性,更加充满活力,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外界对于山西很闭塞、很贫瘠的印象,不能是我们穷得只剩下煤了。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