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明年大学毕业,考公、选调能让我有“事少钱多离家近”的快乐吗?
这不是还有一年就面临毕业大关了嘛,身边的朋友都开始就纠结毕业后干啥的问题。
前几天有个关系好的姐妹问我她要不要考公,去争取选调生就更好。还给我看了她专业在她老家的对口岗位。
为啥她选择在老家呢,因为父母啊包括所有亲戚朋友全都在那,她也就想着在熟悉的地方扎根了。再加上不想加入考研大军,想有朝九晚五的“躺平”生活。“事少、钱多、离家近”是她的目标。
她是211院校,英语专业的,我看了一下,综合岗位不限专业,她应该就去这个。
再看一眼职位简介,“从事乡镇综合管理工作”。说实话还没踏进社会的我们都不知道具体是干啥?
之前在网上也看过大家的分享,还了解到选调生的有关介绍。定向选调生区别于普通考试录用公务员的点就是,入选门槛更高,而且多为985高校毕业生,部分211学校可参与,
而且要从党员、学生干部中择优选拔,入职后通常被作为各省市重点对象和党政系统后备干部来培养,其发展前景也更好。
看过别人的经历,有个女生是长三角地区某985高校硕士,2019年选调至西部某省B市卫计委,副科级待遇。
她原先是做互联网的,在深圳,那压力应该挺大。所以就想走选调,回老家当公务员。
她说,我们做的事挺杂,领导让做什么就做什么。“杂”的概念就是收发文件、宣传、开会、写材料......
图源@界面新闻
优点就是,离家近,家里有个啥事好照应。
缺点一是性别困境,遇到一些风流的领导以及日常饭局,需要应对,考验情商。二来就是体制内调动更多,万一调到很忙的岗位可就惨了。
为了更了解考公选调这个方向,我还去找了相关案例。
23岁的小程毕业后一直在考公考编。她说,大一时父亲就建议她考公务员,但自己是播音专业,一直想做记者,所以一直很抗拒。
毕业后发现就业压力较大,自己也比较迷茫,便听从了家人的建议。1年来,她参加了六场考试,在备考中确定了目标。
她说,“走的路不同,但终点是一样的。”
关于考公、选调的意义,我们也还在探索。还记得有一位26岁的乡镇(街道)副主任,国内某985大学硕士姐姐,她说过一句话:
如果你认为人和人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就能从帮助他人中获得价值,这样会开心很多。就是这一点点小事,汇聚成了人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