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年轻一代,不光是槟榔,抽烟的也变少了吧?

【本文来自《中国领事馆提醒:切勿携带槟榔入境土耳其》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从光年到飞米CN
  • 看来本ID不得不出来说几句了;

    1、湖南人吃槟榔,其实最准确的说法是湘潭人吃槟榔;

    2、关于湖南槟榔起源的传说:清兵在湘潭打了一仗,时值盛夏,尸体迅速腐败,当地人不愿干处理尸体的活,于是清军让一伙广东人(广东人怎么来的,不知道)来做,结果事情完结,没一个广东人因腐尸感染得病,又有人看见这伙广东人在干活时嘴里总是在咀嚼着什么,于是有人问广东人,你们是吃什么而这么百毒不浸?广东人说,我们吃的是槟榔,于是当地人便有了吃槟榔的习俗。重申一句,这是我听到的传说。

    3、湘潭人吃槟榔已过了上百年,但全湖南也仅仅是湘潭一地的人吃,周边的仅距50公里的长沙、株洲均不吃,湘潭槟榔最开始走出湘潭大约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最先接受吃槟榔的也是长沙、株洲两地。

    4、最开始的槟榔全来自于湘潭的民间自制,号称家家户户都会做,只是用料、工艺各有不同。那个年代的槟榔制做豪放,其中叫“槟榔胃”的果核芯一般是用桂子油,但个别作坊为了提高刺激度,据说(的确是据说)有用石灰水的,甚至说有掺刺激性药物,当时的“壳子”(湖南人对槟榔的称呼)刺激到什么程度呢,一口“劲大”的“壳子”进嘴咀嚼几秒种,既可全身发热、冒汗、大脑晕乎、兴奋,本ID试过,那个劲相当于一杯56度白酒一口闷,而且只需几秒种;

    5、长期吃槟榔,每个人反应不一,有些人会有这么几个情况,或其一、或其二、或全部:口腔溃烂、咽喉肿痛、牙龈红肿。本ID全部具备,后来果断戒之,已N年未碰。

    6、本ID身处槟榔之地,环视周围咀槟榔之人比比皆是,已闻知有人因患口腔癌而仙逝;

    7、曾经在十数年前,本ID吃过一种奶油香味的槟榔,味甘性温,非常喜爱,但可能是此味是非主流,大约一年后便绝迹于市。

    8、早些年本ID因公差出湘,一般皆备大包槟榔若干,有时出差日久而断粮,遍巡各地街头巷尾,有一种叫“小龙王”牌子的非常奇特,全国各地都能找到,而其它牌子的没有一个出湘,但以吃槟榔人的口味来说,这种“小龙王”的口味是最差的,因为口味非常平淡,几无刺激感,因在外地,聊胜于无,回湘后绝不吃它。

    9、湘潭槟榔已成产业,过亿产值的厂家都有,湖南卫视某知名主持人也长期为其中几家做过广告;

    10、槟榔这玩意,有人说它是XX,有人说它是绿色纯天然口香糖,本ID觉得,时至今日,槟榔行业仍处于低技术状态,形成产业后,老板们只顾粗制滥造急于发财,没有人去潜心研究,去提升它,乃至今日,固有缺陷一个没去,新的符合卫生、健康的新工艺又没出来,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局面,香烟行业还知道搞个过滤嘴来减轻也好、装饰也好迎合人们的心态,而槟榔在创新发展、去除糟粕保持精华方面是一点事也没做,还停留在原始的自然状态。

加石灰的是台湾海南的吧……在东莞见过青绿色小半圆伴石灰(说是贝壳粉还不是碳酸钙),我都不敢吃。

湘潭用桂子油和药材熏腌精制的可能比那种还是要好些,至少不会像台湾小说文章剧情里常说的什么吐红水……究脑壳确实劲大,非要吃吃嫩仔吧……

小时候院里有个婆子零售可能是自制的槟榔吧,一个带盖搪瓷盆子,有人买夹一个出来,在钉板上切成两半,去掉核,点上桂子油,蒂根一般买家也不会要,我们小孩就有时候问她要蒂根嚼,一股甜香的桂子油味……

长大以后嚼过整个的,脸红冒汗发热就不爱吃,感觉身边的人好像也不怎么太吃了啊。就是非常偶尔能在外面路边地上看到一团嚼完的干燥槟榔渣。

应该说现在年轻一代,不光是槟榔,抽烟的也变少了吧。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