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羽凡涉毒 | 铁打的吃瓜群众,流水的危机公关

对于众多的吃瓜群众来说,2018年11月28日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天。出轨、家暴、吸毒、娱乐圈上演着一出出大戏,吃瓜群众也吃瓜吃到撑。

500

豆瓣截图

陈羽凡涉毒成为最受关注的「大瓜」,热搜榜中事件相关话题轮番换,也证明了这个话题有多火爆。 ▼▼▼

500

在群众讨论陈羽凡涉毒之时,陈羽凡本人的经纪公司巨匠娱乐的大型「打脸现场」也引来了关注:

复盘一下事件经过:

◆ 28日凌晨2点,网曝疑似陈羽凡吸毒被抓

◆ 28日10点54分,陈羽凡经纪公司巨匠娱乐发“辟谣”声明

◆ 11点27分,陈羽凡发微博“one love”,似在否认涉毒传闻

公司官宣+本人澄清,似乎证实了这是一则谣言,也给粉丝吃了一颗定心丸,但反转来得很快:

◆ 下午13点44分,@平安石景山发布情况通报,提及涉毒违法人员陈某和何某某

◆ 下午13点45分,@平安北京转发通报,“毒品让"最美"凋零”,证实陈羽凡吸毒

◆ 随后,巨匠娱乐、陈羽凡微博账号先后删除博文

◆ 下午15点23分,巨匠娱乐发布致歉函

500

巨匠娱乐致歉声明

从被吃瓜群众指出的众多证据中,都有这样的指向:巨匠公司对陈羽凡涉毒的事情并不是致歉函中所称的「不知情」。此处有两个疑点:

1.陈羽凡在26日被抓,那么28日本人的微博是谁发的?此外有细心的网友也发现这条“one love”的微博发送的手机设备和之前陈羽凡使用的不同。

2. 早在前一天,也就是11月27日羽泉20周年演唱会取消、办理退票的公告就已发布,消息称由于艺人个人原因取消演唱会。作为经纪公司怎么会对突生的变故毫不知情?

上午辟谣、下午实锤的这波操作被网友称为“光速打脸”。更重要的是,掩盖劣迹艺人、欺瞒大众的公关行为在消耗着公众信任度。

01

信任度殆尽后的「声明疲劳」

剧情反转又反转,陈羽凡吸毒从被曝光到被实锤的过程是一个典型的娱乐圈公关套路:

消息曝出——死不承认——辟谣声明——被实锤——道歉

虽然公关已成为每个公众人物、公共组织维持其公众形象所采取的必要手段。在娱乐圈中,明星的危机公关也早已成为惯例,每一位明星背后都有着公关团队在谋划和运作。“真实”是公共关系理论和实践中的底线伦理,所有的公关行为都要践行社会责任。

人人都知道谣言如洪水猛兽,人言可畏、积毁销骨。针对不实消息及时辟谣是为了维护个人的形象,也是为净化网络环境。但现实却是越来越多的不负责任的「官宣」和「辟谣」出现。商业化运作下,明星的光环尤为珍贵,知名度美誉度能带来巨大的人气和吸金能力。功利与道义的冲突使得越来越多的所谓的官方声明违背真实的伦理。

在很多情况下,“辟谣声明”针对的是“不明真相的群众”,但在越来越多的议题中,“不明真相”的发生逻辑却恰恰相反。范冰冰「大小合同」逃税案、刘强东的「性侵」案,否认三连的公关策略和最后的实锤对比之下形成大型「打脸」现场。

于是每一次的危机公关,都成为公众与商业力量的博弈。

500

群众在吃瓜之余,发现了这样一个可怕的现象:官方辟谣是假的,爆料却是真的。正是为了平息舆论而忽略事实的公关,造就了这场“辟谣成传谣”的反转剧

在「陈羽凡」与吃瓜群众进行的博弈中,不以事实为基础的危机公关在渐渐消磨掉社会的公信力。山雨欲来风满楼,正如知乎用户在针对陈羽凡涉毒的问题下所回答的▼▼▼

500

知乎截图

一般而言,虽然做公关、卖人设是公众人物和大众所达成的默契,但在一些问题上需要有底线。真相是这个世界上最不易接近的东西,对于吃瓜群众来说,「声明」本是为澄清真相的权威发布,是最接近事实真相的一方。

不负责任的声明和辟谣只会让真伪走样,是非模糊。当所谓的声明逐渐失去公信力,任何官方的发声只会陷入“塔西佗陷阱”,“声明疲劳”最后造成的是整个行业的信用体系崩塌。


02

吃瓜狂欢的话语求真

在这场大众与商业利益博弈的危机公关中,「吃瓜群众」的信任被消耗殆尽,因此他们依靠不断的戏谑和狂欢为自己发声。当发现被认为是权威的发布者却满口扯谎、罔顾事实时,吃瓜群众就要寻求另一种认知事实的方式,因被欺骗产生的不满也要找到发泄的渠道。

福柯将“目光的聚光灯”比喻为“权力的眼睛”,认为网民观看是一种权力的实施,“一种虚构的关系自动地产生出一种真实的征服”。

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反转再反转的现实事件成为「吃瓜群众」狂欢的素材。公众人物的劣迹、轶事等都成为被示众、被解构、被戏谑的对象。

一个接一个的反转剧情仿佛给吃瓜群众们注入肾上腺素,引发一场场的狂欢,「饱和瓜击」让人无心工作、无心学习。

500

500

全网充满段子、戏谑和调侃 ▼▼▼

500

事件中举报陈羽凡的「石景山群众」又拿来和过去在举报监督中“战功赫赫”的「朝阳群众」比较。▼▼▼

500

甚至是张韶涵近日在《吐槽大会》中对于羽泉组合的预言也被称为是“神预言”。▼▼▼

500

吸毒的陈羽凡为中国明星涉毒名单上新加了一列,他参演的电影电影《失恋33天》也被重提,片中很多演员被曝出轨、吸毒等丑闻,“全员恶人”成为剧组的新晋头衔。

我们正处在一个吃瓜时代,每天的生活中都发生着惊心动魄、跌宕起伏的大戏。在这场狂欢中,由无数的「吃瓜群众」参与,明星的八卦、劣迹、黑料被以一种戏谑的方式解读。

每一次的狂欢绕不开一个词:「求锤得锤」,本词来源于2017年李雨桐对薛之谦的一系列实锤爆料,这个词此后被运用到更多的明星声明中。

娱乐圈中,每当有一个所谓的「瓜」被曝出,只要未等到「官宣」,粉丝们大多处于对偶像正面形象的完全信任状态,而众多的「吃瓜群众」则继续观望。此时发布「声明」是一个澄清事实的严肃行为。但如今的「声明」罔顾事实、不负责任,也就成为了笑话。一但爆料坐实就会上演大型「真香」剧情,更加助推了这一场狂欢。

在这一过程中,「吃瓜群众」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心态?

知著君认为,虽然言语上是戏谑和调侃,但任何的言谈中都体现着作为围观群众的某种观点和价值观的表达。

每一次公众人物被曝出丑闻后,吃瓜群众在「求锤得锤」的狂欢从未缺席。他们不仅是事件的围观者,也是寻求权威信息的参与者。

他们有着不可忽视的语言力量。当代著名作家刘震云在《吃瓜时代的儿女们》中写到:

“吃瓜群众并不在场,却又无处不在。你无事时他们沉默; 你出事时,他们可以在瞬间掀起狂欢的波澜,也许还会决定你的命运。在全民吃瓜的年代,我们都是熟悉的陌生人,既是参与者,又是看客。”

500

人民日报发文证实陈羽凡涉毒

昨天的吃瓜盛宴中,深陷家暴纠纷的蒋劲夫在下落不明一月后主动自首,众多事件疑点等待被证实;李雨桐再次发文质疑薛之谦为「吃瓜群众」加餐,但在网友像上次一样等待更多的实锤时,更为轰动的「陈羽凡涉毒」吸引了大部分吃瓜群众的目光。毒品涉及到了社会中不可逾越的红线,曾经在媒体上呼吁远离毒品的陈羽凡却以身试毒,这是人设的崩塌,也是信任的瓦解。

微博大V@耳帝当天在微博写下这样的一段话:

500

微博截图

“成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一句毒鸡汤扎了多少人的心。但现实总是更为荒诞,信任的瓦解,人设的崩塌,狂欢的话语共同构成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娱乐场。

对于陈羽凡涉毒这样触及底线的问题上,「吃瓜群众」表现出了「零容忍」的坚决态度。这一次的丑闻曝光,也是对公众的一次优质禁毒课。涉毒的陈羽凡也将面临道德和法律层面的裁决,只是这样的明星危机公关不会是最后一次,大众与商业力量的博弈也将继续上演。

作为一名「吃瓜群众」,在「求锤得锤」的狂欢之时,基本的修养是“拥有强大的审视力与判断力,才能和商业力量处在平等的博弈天平上,展开对话或对抗,而不是被商业力量诱导。”

500

参考资料:

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M].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 三联书店,2012

明星危机与危机公关策略探析——兼析中国影视明星危机现象[M] 曹荣荣

《吃瓜时代的儿女们》 刘震云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