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从初中开始进行职业教育,让大多数人掌握一到二门生存的技能

【本文来自《不如初中后全搞职业教育,在基层工作两年后,再去读大学学位?》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只要你还活着,只要你想学习,你愿意抽时间,总是有时间。没时间学习是懒惰的最大借口。学习始终是终身的问题,是要终身学习。学校是课堂,社会一样是课堂。

-

从初中就开始进行职业教育,至少可以让大多数人掌握一到二门生存的技能。这和学习物理、化学之类科学知识不冲突。同时,也不会阻止那些非常优秀的人继续沿着科研的方向,继续学习。

相反,我认为,剩下少数人,也许5%的初中生,属于精英中的精英,大多数人在智商、想象力、学习能力更优秀,在沿着科研理论学习上,可以增加更多教学内容,甚至将大学四年的课程,全部下放到中学阶段来完成。极个别中学,天才众多的,甚至可以从高中开始从事科研工作。

-

现阶段很多中学教学内容都是不断重复,反复记忆的内容,或者不需要纳入正常教学体系,纯粹是业余爱好的,当然,也可以列入一种职业技能范畴,作为一种开放性的职业教育。比如英语,美术,体育之类,可以通过设置全国等级考试体系,任何人,不论什么年龄,任何时间,都可以考试,考过就行,不需要特意出偏题,怪题,目的不是为了阻止他通过考试,而是像考驾驶证一样,希望他能更好了解和掌握有关的技能。这种等级考试,甚至可以尝试在物理,化学等科目中,全国统一,通过一定等级就可以毕业。

十年的课程,你是天才,你能一年内读完,就一年内毕业,十年读完,就十年毕业,三十年内读完,就三十年内毕业,不需要整齐划一,统一时间,统一毕业。学校充当的是一个培训机构的角色,哪个中学,大学毕业的,都不重要。对于追求真知灼见,以掌握知识和技能为最终目的的人来说,文凭都是次要的。学到都是你自己的。

-

对于科研,学历很重要,但不是决定性的。最主要的是想象力、创造力和兴趣爱好。牛顿1661年入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1665年获文学学士学位。随后两年在家乡躲避瘟疫。这两年里,实际上奠定了他一生中大多数重要科学创造的蓝图。

现在又有多少中国本科毕业生,哪怕不是文科类的文学学士,就理科博士好了,一毕业就能够达到牛顿那种创造能力呢?中国本科生现在掌握的知识量比牛顿时代的本科教育多太多了,但为什么没有做出伟大的成就来呢?2020年,全国各高校及招生单位将共招收研究生110.66万人,这当中有1万人能做出牛顿那样的发现吗?1000人也行,100人也非常不错!

-

谈完理的,我们也可以谈谈文的。鲁迅那张医学专科学校文凭,那还凑活的成绩,和他是否能成为一名伟大的作家有啥必然联系?别说当年的日本,就是在同时代的中国,学历更高,成绩更好的文学专科,本科生,也没有做出类似成就,更别提什么文学硕士,博士。这根本就不是学得不够多,文凭不够硬,不够高的问题。

很多人说读研,获取更高文凭是为了什么科研,其实都是在混文凭,混日子,磨洋工,缺乏精气神。而那种精气神的锻炼,需要更多社会磨练,了解社会才能改造社会。从实践中来,也要到实践中去。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