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且战且退
一战后,面对各殖民地独立的浪潮,英国发起成立“英联邦”,极大维系英国的全球影响力。英联邦也存续了近百年。二战后,法国也曾经搞了一个法兰西联邦,最后还组织了法兰西共同体,但是十多年左右的时间就“早夭”,这究竟是为什么?
相比法国总统,英国女王的地位显然更加“尊崇”
这不光是“皇室”BUFF,更是英联邦BUFF
(图:shutterstock)▼
法兰西联邦
法国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曾是一个称雄欧洲和影响遍及全球的殖民帝国。二战期间,法国没抵抗多久就投降,脸面尽失。尽管二战后被认定为战胜国,但其经济已受重创,法兰西的威仪更是低落到谷底,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问:如何称呼同时举起双手的十万法国人?
答:当然是法国陆军
(1940年5月,投降的法国士兵 图:wiki)▼
为了维持大国脸面,维系大国地位,法国人开始追求维持法兰西帝国的“完整性”,在戴高乐心中,法兰西帝国必须保持完整性,哪怕是战后,法国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都应不折不扣地回归法兰西帝国。因此,二战末期成立的戴高乐临时政府仍继续推行殖民主义政策。
曾号召法国人奋起反抗纳粹奴役的戴高乐
反过来却想要延续法国对海外的殖民
(1940年,戴高乐在BBC发表618宣言 图:wiki)▼
1945年,日本的战败造成了东南亚地区权力真空。当年年底,法国派7万名远征军分三批赶赴越南,完成“收复印度支那”的任务。
在日本侵略东南亚之前
东南亚除暹罗外基本都是欧美列强的殖民地
而法属印度支那又格外受法国重视▼
这次法国版的“重返亚太”,被戴高乐政府视为维护法兰西全球权威的重要象征,目的在于向全球各殖民地宣布法国人回来了。但此时的中南半岛局势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越南也成立了以胡志明为首的越南民主共和国。
“越南全体人民上下一心坚决反对法国殖民主义者的阴谋”
70多年前,胡志明在巴亭广场发表《独立宣言》
(图:wiki)▼
自己曾经的地盘另立“新主”,法国人怎么能忍。另一边,曾经的殖民者在抛弃自己后又跑回来,越南人更不能忍。但是此时新生的越南政权还相对弱小,双方实力的差距较大,越南人选择先稳住法国人。
即使二战后,独立国家和前宗主国仍有科技代差
但组织能力已大幅提升
能够充分动员社会,大大抵消了前宗主国的优势
(巴亭广场上的胡志明纪念堂,图:Shutterstock)▼
面对前殖民地独立运动,法国人抛出“法兰西联邦”方案。按照方案设想,法兰西联邦由三部分构成:一是法国本土及阿尔及利亚;二是海外各省,包括法属圭亚那、留尼汪等;三是海外属地,也就是在非洲的一些殖民地及太平洋上的新喀里多尼亚。
法国企图用 “自治权”换取法国继续控制殖民地国家的外交、军事等权力。1945年3月法国临时政府声明,要印度支那联邦同法国组成“法兰西联邦”。
法兰西第二殖民帝国曾经的势力也算是“日不落帝国”
不过到二战后,还愿意加入联邦的就大幅减少了
(下图仅作法国殖民势力示意,并不等于第二殖民帝国)▼
此后,法国人邀请越南代表开始谈判。1946年3月6日,胡志明在与法国签订《法越初步协定》,协议规定越南民主共和国愿意留在“法兰西联邦”内。
当越南人觉得可以稳住法国人,然后开始专心处理国内事务的时候,协议签署之后没多久,法国宣布建立亲法国的南越“临时政府”,调集10万军队北进,公然撕毁协议。到1946年12月,法越战争便全面爆发。
越南人民不仅教训了法国殖民者
还会在之后让美国付出更惨重的代价
(越南人民军占领法军指挥部 图:wiki)▼
法国采取的军事施压和政治手腕相结合的政策,但始终未能控制越南等前东南亚殖民地,后来战争发展的形势越来越不按法国人原先设想的“剧情”进行,法国人在印支战争中越陷越深。1954年奠边府战役中,法国军队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法越战争彻底暴露法国国力虚弱的现实。
今年春光胜往年,举国欢腾捷报传
——胡志明写的汉诗
(1954年10月9日,河内解放 图:wiki)▼
法共体方案
就在法国人在东南亚“兜售”法兰西联邦方案的时候,英美两国加紧通过苏伊士运河向非洲渗透,威胁法国在非洲的利益。法越战争惨败之后,新任总理的皮埃尔·孟戴斯-弗朗斯主张收缩战线,撤出越南,集中力量保住非洲殖民地。
越南人民反抗法国侵略的胜利
也让其他殖民地人民看到,法国是只纸老虎
(1954年,法国军队撤出河内 图:wiki)▼
但法国的非洲殖民地也开始“后墙起火”。1954年11月1日凌晨,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军在全国30多个地方同时发动起义,袭击殖民当局的驻地、哨所、宪兵队、警察局和其他军事目标。起义者还通过在埃及开罗的阿尔及利亚爱国者,将起义的消息和解放宣言向全世界广播。
法国人只顾着和殖民地的官员“称兄道弟”
或是忘了民族主义者觉醒
平民对殖民主的厌恶才是倾覆的关键
(法联邦最后一个总统科蒂和阿尔及利亚议会成员)
(图:壹图网 )▼
赶走殖民者,推翻执政者走狗的念头
达到了空前的统一
(图:Wiki)▼
阿尔及利亚一直就是法国极其重视的殖民地。阿尔及利亚有着极其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 有铁、铝、锌等宝贵矿藏;其战略地位也很重要, 它与法国本土隔着地中海, 对于法国在地中海以及大西洋的利益都有重大意义;此外,阿尔及利亚纵深深入非洲大陆,可以便于法国人继续控制非洲。
阿尔及利亚确实是法国最重要的殖民地
(离得近、辽阔、资源丰富、渗透程度高)
法国人至今也把对阿尔及利亚的影响力看得很重要
就像意大利人对利比亚心心念念▼
但在二战期间,法国连本土都丢了,阿尔及利亚自然也不保,法国曾向阿尔及利亚人许诺,只要帮助法国赢得战争胜利,就允许其独立,以此短暂稳住了阿尔及利亚。但是战后法国人公然违背承诺,故而激起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
被越共赶出越南的法国人
在阿尔及利亚也面临同样的命运
(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的士兵们 图:wiki)▼
当时,法国战后国内矛盾尖锐,国外各殖民地风雨飘摇,法国人不得不请出戴高乐坐镇。1958年,戴高乐重掌政权之后,法国正式提出法兰西共同体,宣称可以让殖民地国家自由选择是否加入,法兰西共同体是一个海外领地和宗主国拥有共同的国籍、总统和议会的共同体。说白了,各领地虽然享有内部自治,但外交、国防、财政大权仍操于法国手中, 这是法兰西殖民帝国的延续。
面对戴高乐抛出的“法兰西共同体”方案,曾经被法国骗过的阿尔及利亚人连面子都不想给,直接拒绝了。
阿尔及利亚人民,不吃法国这一套!
(阿尔及尔的烈士纪念碑 图:shutterstock)▼
法国当即宣布制裁阿尔及利亚,杀鸡儆猴。其他小殖民地由于经济高度依附法国,所以也害怕了。1959年共同体成立时,成员国除法国本土、“海外省”、“海外领土”外,还有包括贝宁、科特迪瓦、法属苏丹(今马里)、毛里塔尼亚等等十几个非洲国家上了“法共体”这辆车。
阿尔及利亚是法国最大的殖民地,可见重要性
难怪不惜使用武力阻止其独立
(1959年法共体范围)左滑看全图▼
1960年法国宪法修正案进一步规定,共同体成员国可通过协议变成独立国家,但不因此脱离共同体。法国直接把“车门”给焊死了。
1960年,法国军队在阿尔及利亚设置的路障
(图:wiki)
梦醒
20世纪60年代初,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以法国失败告终,法国政府被迫同阿尔及利亚临时政府签订《埃维昂协议》,承认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自决权。
“帝国主义者很傲慢,凡是能不讲理就不讲理
要是讲一点理的话,那是被逼的不得已了”
《埃维昂协议》▼
这场战争耗资逾300亿法郎,大大削弱了法国用于维持其他殖民地的人力和财力,也敲醒了法国人傲慢的大脑。经历了多次战争之后,法国意识到维持庞大的殖民地体系耗费太多国力,殖民地在相当程度上说只是本土的沉重负担。法国精英阶层也清楚地意识到殖民主义已经过时,是时候改变了。只有解决殖民地问题,才能集中全力与美苏抗衡周旋。
阿尔及利亚的独立引起了一波独立浪潮
法共体的区域也已经明显缩水
(1961年法共体范围)左滑看全图▼
60年代,法共体开始被逐渐弱化,1961年法共体组织机构参议院解散,共同体日趋瓦解,法国开始转向更温和的“经济剥削”。维系非洲的法郎区则是法共体逐渐瓦解后,法国维系其在非洲影响力的重要方式。法国依然想通过“铸币税”维护西非的利益。法兰西共同体只能在货币流通中感受到一丝微弱的存在感。
法郎作为经济剥削的载体
对西非民众最大的意义就是背后的法国虽羸弱但还算稳定
由于许多前殖民地国家自身经济实力相对薄弱,因此依然使用西非法郎作为本国的流通货币,西非法郎使用国必须将几乎一半的外汇储备存入法国中央银行法兰西银行,以确保与此前的法郎和现在的欧元保持固定汇率。法国派代表加入西非国家央行决策机构,直接影响许多西非国家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在不好直接出兵侵略的民族国家时代
控制别国经济已经是极大的干预了
(图:shutterstock)▼
90年代,冷战结束之后,非洲失去了冷战时期具有的特殊战略地位,特别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经济基础薄弱的西非国家频频陷入经济危机,法郎区国家经济形势恶化,财政赤字扩大,外汇储备下跌。
此时的西非国家对法国来说不仅收益渐少
在经济上还要拖后腿
(参考:世界银行数据)▼
这个趋势在进入21世纪后愈发严重。在法国人看来,过度涉足西非事务的收益越来越小。况且近些年,欧元区危机四伏,作为欧盟“大佬”之一的法国疲于应付,根本无暇关心非洲。英媒报道,法国总统马克龙认为非洲法郎会导致政治成本高于经济收益,正在考虑甩开这个包袱。
法国仍试图在非洲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但操作工具也逐渐从硬实力转为软实力
“我的非洲朋友,有时不是我的朋友”
(图:Paul Kagame/Flickr)▼
近期,西非国家加快了统一货币ECO发行的进程,法国也逐渐放手。从法联邦到法共体解体,再到西非法郎走向尾声,对于许多前殖民地国家而言,这是夺回主权和彻底去殖民地化的重要一步,是时代的进步。只不过,列强们的手段也在变化,即使且战且退,也是不会轻易松嘴的
非洲是谁的非洲,法国又是谁的法国?
(巴黎 图:shutterstock)▼
参考文献:
1. https://encyclopedia2.thefreedictionary.com/French+Community
2. 谈亚锦. 戴高乐外交政策路径选择研究(1958-1969年). (Doctoral dissertation, 华东师范大学).
3. 王春霞. (1997). 论战后法国从殖民帝国到非殖民化的转变.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 54-56.
4. 张宏明. (1991). 法郎区机制对其非洲成员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西亚非洲(03), 41-46.
5. 谷名飞. 1946-1949年法国印支政策中的"保大方案". 世界历史(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