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货币贬值90%,经济基本崩溃了

500

如果你在贝鲁特加油,你至少要排队等1小时,超市基本上什么都没有,药店连阿司匹林都缺,哪怕吃个面包也得排队,每天停电长达23个小时,交通信号灯由于政府无钱维修,已经不能使用了,贝鲁特机场的空调关闭,甚至连灯都开始关了。

而实际上黎巴嫩的经济崩于新冠疫情之前,新冠只是加速了黎巴嫩经济的崩溃。

早在2019年的时候,黎巴嫩就出现了美元荒的问题,供应和需求之间差了80亿美元,2019年黎巴嫩又出现公共财政危机,公共部门债务高到令人咋舌的地步,违约成了必然,只是时间问题。银行从功能上已经破产。

市面的汇率和实际汇率差异极大,官方汇率是1美元兑换1505.5黎巴嫩镑,实际汇率跌到了22000,连十分之一都没有,从2019年4月到2021年4月,食品和饮料价格飙升了670%,超过一半的黎巴嫩人陷入贫困,六分之一的人靠救济过活。

黎巴嫩目前最为缺的是燃料,黎巴嫩已经穷到找伊拉克去求助,黎巴嫩与伊拉克周六签署了一项协议,伊拉克承诺将给黎巴嫩提供一百万吨石油,用于黎巴嫩的发电厂,伊拉克提供的石油将可能让黎巴嫩的电力供应提高到10至12小时,并可维持四个月时间。

四个月之后怎么办?谁知道呢。

最恐怖的是,黎巴嫩甚至连给军队最基本的食物都供给不上,军队由于没有钱买肉食,口粮已经没有肉了,黎巴嫩部队约有8万名雇员,这批雇员在正常时期平均月薪为800美元,但是由于黎巴嫩货币大幅度下跌,现在这批人手里的工资可能只相当于80美元的购买力。

如果这批人每天只能挣2到3美元,士兵无法维持最基本的开销,丛林法则就会占据上风,武装力量和其他机构不同的是:他们真有枪。

一般情况下,凡是遇到这种国家的,一连串的名字就印入人们脑海:博卡萨,蒙博托,马西埃,那么这次罪魁祸首是谁?

很抱歉,没有罪魁祸首。

黎巴嫩的崩溃是有西方特色的崩溃,黎巴嫩没有博卡萨,蒙博托,马西埃,甚至在黎巴嫩压根没什么人愿意去当总理这个众人嫌的位置,黎巴嫩政坛比较符合西方的政治正确,在世界其他地方很难找到如此“多元化的政府”,黎巴嫩的宗教团体实行基于教派的权力分享制度。主要的政治和安全办公室分配给不同的教派。总统是马龙派基督徒,总理是逊尼派穆斯林,议会议长是什叶派穆斯林。

没有任何人能把黎巴嫩怎么样,包括美国在内,去年10月,黎巴嫩候任总理萨阿德·哈里里被任命为候任总理,是准备组阁的,由于黎巴嫩经济太差,法国,沙特和美国都施加了外交压力,欧盟甚至威胁要丢黎巴嫩官员实施制裁。

对于萨阿德·哈里里来说太容易解决了:就在今年7月15日,黎巴嫩候任总理萨阿德·哈里里15日宣布,由于未能在新政府组成问题上与总统米歇尔·奥恩达成一致,他决定放弃组建新一届内阁。

而就在哈里里宣布放弃组阁后,黎巴嫩货币暴跌。

不用你动手,我自己躺地上。

只要我躺的够快,什么外交威胁都没用。

别跟我谈制裁,这破位置谁爱做谁做去。

实际上黎巴嫩的无政府状态已持续了将近一年之久了。

最新一届的黎巴嫩候任总理纳吉布·米卡提的上位,凸显了黎巴嫩政治,乃至整个中东政治的问题,纳吉布·米卡提在得到黎巴嫩逊尼派领导人的支持后,成为黎巴嫩候任总理。

议长纳比·贝里以及黎巴嫩真主党也会支持。

问题在于基督教议员反对米卡提。

这种一两个教派支持候选人,然后另外教派反对,在黎巴嫩历届政府都在上演。

黎巴嫩的问题和所有的中东国家有一样的问题:太过于碎片化。

黎巴嫩人忠诚于黎巴嫩,还是忠诚于他们所在的教派?黎巴嫩有一堆的教派,逊尼派、什叶派、马龙派、德鲁兹派,早在1975年,黎巴嫩爆发内战的时候,就已经说明多样性是多么扯淡的事情:当年由于基督教徒长期掌握军政大权,国内穆斯林不满,两派矛盾加剧,巴勒斯坦游击队和基督教长枪党民兵爆发激烈冲突,内战断断续续打了16年,整个贝鲁特一片火海,基督徒和穆斯林为了控制街区逐个争夺建筑物,贝鲁特打成了斯大林格勒。

16年的内战导致黎巴嫩经济一落千丈,数十万逃亡国外,这次实际上又是一模一样的政治僵局,只是这次黎巴嫩穷的连内战都打不起来了。

中文互联网上对卡扎菲评价总是很低,但是很遗憾的说,就中东目前的情况,如果一个国家有类似于卡扎菲的人执政,好歹能维持国内的基本稳定和基本生活。

大家看《第五共和国》,拿全斗焕刷梗,可是谁又知道,全斗焕只是放在东亚觉得不怎么样,拿到中东是一等一的雄主。

我现在看中东,连沙特王储萨勒曼都觉得眉清目秀。

来源 | 李建秋的世界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