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故事,讲得挺“真女权”的——《为什么相亲市场上优秀的男孩越来越少?》
一样是讲故事,我觉得这几个故事讲得就挺好的。
来源:微信公众号“柏傅美”
好男人就像是早上8、9点钟的特价白菜,
在超市开门的一瞬间,就被抢完了(早就被「心机Girl」们撩走了)。
1
公司里95后的妹子鑫鑫在七夕的那天,忽然在朋友圈里晒出了小红本一双。
不明就里的人很有可能会想,23岁,正好是女生最美好的时光,自己还没活出精彩的模样就匆匆忙忙的嫁人,她是有多怕嫁不出去呢?
鑫鑫是个很漂亮的姑娘,即便是在我司这个美女云集的地方,仍然好看的十分出挑;更难得的是,不但颜值高,而且很会赚钱,每个月能给公司带来7位数的销售额——那她嫁的男人应该很优秀吧?
很多人都问,相亲市场上优秀的男孩子为什么越来越少?
大家所理解的优秀,是什么概念呢?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鑫鑫的老公是优秀的,93年的帅小伙,家庭条件不错,日本留学工作若干年后,刚刚回国。
但是,现在的鑫鑫和她老公并不住在一起,各自的租房合约到期后,也许会考虑租住在一起——对,这位刚刚在上海开始自己事业和生活的男孩子,没房没车没户口——以相亲市场的衡量标准来看,恐怕连「优秀」两个字儿的边都摸不着。
鑫鑫决定要裸婚的时候,距离她和男朋友相恋不足一个月。
面对大家伙儿劝她「冷静一下」的建议,鑫鑫解释说:「你们可不知道,这年头能有一个各方面条件都不错,还能让你心动的男人有多不容易,错过了是要后悔一辈子的!
至于房子,总是会买的,我现在才23岁还小,不着急这些。」
2
这似乎是一个很有趣的矛盾。
有很多30多岁的单身女性,调侃恐婚恐育,高喊「自由万岁」;也有很多20出头的小姑娘,日常性恨嫁,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结婚对象。
对于前者来说,理想的结婚对象先有房子,再谈婚姻;但是对于后者来说,结婚是等不及的,而房子,因为自己还小,所以不着急。
和很多女性讨论过如上的怪现象,尽管大家有时候并不愿意承认一个事实,但是事实就是如此——道理可以是冠冕堂皇的,但是人生还是要靠自己打算的。
那些在20出头就学会精打细算,赶急赶忙挑到合适的男人结婚的姑娘,其实都过得不错。
有时候想想很有意思。
趁着年轻考到好的学校,找到好的工作,都可以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同样作为人生极为重要的抉择,甚至影响会比学校和工作更深远的婚姻问题上,当下的政治正确是嗤之以鼻的态度——年纪轻轻的为啥想不开要急着嫁人?
但是,政治正确是阻挡不了每个人各自的小算盘的,包括鑫鑫在内,周围大把的95后妹子最近都在谈婚论嫁——而且,并不是大家普遍概念里那些快手上秀怀孕少女的Style,也绝非所谓「我的小学同学的孩子已经会打酱油」的调调,而且正相反,这些小姑娘就如同鑫鑫一样受过高等教育、漂亮聪明有主见。
所以当我们好奇,相亲市场上优秀的男孩子为什么越来越少?
其实隐藏的问题是,周围30岁左右的青年才俊为什么都已经不再单身?说好的应该「忙于事业无暇恋爱呢」?——有些残酷的事实就是,他们早在若干年前、甚至尚不「优秀」的时候就已经被机智的小姑娘提前锁定,早已售罄一空,再也没有机会出现在相亲市场上。
3
现年26岁的学弟大黄是魔都一家准上市公司的程序猿。
大黄长相中等偏上,性格闷骚,日常不爱和别人打交道;每天晚上加班到10点,作息规律是典型的工作狂,周末的休息时间基本上贡献给电影和游戏减压,以及为了身体健康强迫自己定期泡一泡健身房;在大黄的概念里,妹子这种生物确实对自己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一般这种人,就是命中注定的单身狗了。
然而就在这个国庆,大黄说要携未婚妻请大家吃饭。
我们私底下琢磨着,莫不是大黄受不了父母的催婚,在老家找了个小姑娘匆匆忙忙的相亲订婚的节奏?于是抱着八卦好奇的心态欣然赴约。
大黄的未婚妻确实是个95后的小姑娘,但是和「老家」没有一毛钱关系。女孩子是因为工作关系认识的,模样学历工作绝对配得上大黄,谈吐举止非常大方得体。
当我们调侃大黄是如何追到这么好的妹子的时候,妹子毫不避讳的表示,大黄这么闷骚怎么可能主动追求妹子,全靠自己主动「撩」。
原来工作关系加了微信后,妹子经常主动联系大黄,大黄惊讶的发现妹子在电影、游戏等很多方面和自己志趣相投甚至颇有见地,原来妹子这种生物竟然可以聪明又可爱,更重要的是,妹子竟然「能体谅他是工作狂,能理解他还没买房」。
妹子有些不好意思的解释说,知道大黄搬砖很辛苦,也是为了两个人的将来打拼,所以怎么有脸抱怨他没有更多的时间陪伴自己;至于魔都买房,房价这么高不是说买就能买的,而且买房政策也歧视单身狗,所以两个人经过研究决定先领证、然后买房。
妹子说了一句让我觉得似曾相识的话:「房子迟早会买的,现在我还小,不着急这些。」
其实大黄家底殷实,加上他自己的积蓄、目前的薪资,未来的1-2年内凑个首付不是太大问题,但是尽管如此,大黄还是感慨:「很感谢她能在我『一无所有』的时候认可我。」
4
大黄的「婚事」让小璇有些许的失落,私下和我开玩笑说「到手的妹夫跑了」。
小璇是我的同届同学,一直琢磨着要把优秀的大黄介绍给自己小表妹,她也确实跟家里说了,但是小表妹的妈妈(小璇的小姑)对大黄的条件很是不满意:「没买房子怎么结婚?等两年看看吧!」
小姑叮嘱小璇说,等到大黄的公司真的上市,等到大黄在上海买了房子,才能担得上所谓的「优秀」两个字,到时候再介绍。
小姑的心态,正是很多人对于相亲市场上「优秀」男孩子的定义——足够硬核的物质条件,比如有房,不管是在房价2万封顶的重庆,还是在房价5w起步的上海,他们并不考虑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只要对方暂时达不到这样的硬核条件,他们就抱着观望的心态打算等等看。
而与之相反的是鑫鑫和大黄未婚妻这样的姑娘,早早就开始对于自己的婚姻运筹帷幄,她们会综合的定义一个男生的优秀,他的学历背景、工作能力、未来发展、家庭境况,然后信心十足的去民政局扯证:「房子迟早会买的,现在我还小,不着急这些」,而这份一无所有之时的认可,亦能令对方感激不已。
如果从炒股的概念来描述,前者是跟着指数追涨杀跌的初级股民,后者是可以堪称行业专家的价值投资者,盈利水平高下立判。
当然,因为后者出手快、稳、准、狠,所以再后者出手的若干年之后,前者才突然反应过来,为什么相亲市场上优秀的男孩子越来越少了。
5
任何时候,能够敏锐的感知到时代的变化,都是一种了不起的生存技能——遍地都是30岁的优秀单身男青年等着让人保媒拉纤的时代,早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数据统计告诉我们,年轻人结婚越来越晚,孩子越生越少;但是数据,与我们所看到的真实情况却是相悖的——我在南京大学软件工程本科的230+个男同学,几乎全部在30岁之前结婚,其中大部分人结婚的年纪是26岁左右,目前相当多的人已经完成了二胎里程碑,比例上远高于同届女同学——所以事实情况就是,越是优秀的男孩子的结婚年龄实际上正在变得越来越早。
是男孩子们变了么?不是,是女孩子们变了——在姐姐们还在淡定的表示自己还小不着急结婚的时候;年轻的小姑娘们琢磨的是,既然这辈子打算结婚,那就要趁早筹谋——你忙于学习工作没时间恋爱,我可以主动撩你;你暂时不买房没关系,咱们可以先结婚,然后我跟你一起存钱攒首付。
当年北大硕士实验室的几个男同学基本上都是在硕士毕业前领证结婚的,结婚之后都维持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租房的婚姻生活。
同学A的太太是某211本硕,A北大硕士毕业一年后携太太去Oxford读博,近期带着老婆孩子回国在某985任职教授,学校负责安排住房。
同学B的太太是清华工科本硕博,且是一位颜值绝不逊于奶茶妹妹的大美女,B北大硕士毕业后任职于北京某独角兽游戏公司,两年后公司上市,现早已在北京买房定居。
其他各位也基本上也都是类似的情况,不再一一赘述了。
介于我的学历背景(确实认识很多优秀的男同学),这些年总有人找我让帮忙介绍对象,我基本只能无能为力的呵呵——真的,好男人就像是早上8、9点钟的特价白菜,早就在超市开门的一瞬间就被一抢而空,眼看快到大中午,怎么可能还有存货?
6
希望大家可以理解,社交工具以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和爱情——它绝不仅仅是让沟通变得简单了。
一个优秀男孩子的个人主页 or 联系方式捂不住半个小时,因为只需要用3秒钟时间就可以把他的微信名片发给一群人。
所以优秀的男孩子再也不可能像多年以前那样深藏不露,等待热衷于保媒拉纤的七大姑八大姨发掘宝藏——现如今,当一切都摆在台面上时候,拼的就是手速。
已经遇到了不止一打的姑娘坦言,选择读研的其中一个目标是——找个好男人,和找个好工作同等重要,且没有什么好羞耻的——在一所好学校、一个好专业里,遇到一个潜在优秀男人的概率非常之高,她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成功的得偿所愿了。
你要是问我说,怎么看待这些20出头就在努力结婚的姑娘?
说句也许不女权、政治不正确的话,我觉得这样的姑娘挺可爱的。
我们一直在说,希望女孩子能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无论是婚姻、还是单身——而对于很多女孩子来说,可能因为父母婚姻幸福等等原因,婚姻就是她们想要的东西,甚至在某个时刻,她们对伴侣的渴求胜于对房子的欲望,当爱情战胜了面包,这难道不可爱嘛?
而且更为关键的是,早早结婚并不会成为她们职业发展、人生追求的障碍;因为大概率来说,她们年少时通过自由恋爱遇到的恋人的灵魂契合度,绝不会低于多年后通过相亲选择的结婚对象,而更高灵魂契合度的伴侣将会给予女性的个人发展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所以,不要随波逐流的结婚,同样也不应人云亦云的单身。
尽管愿意说真话的人,往往显得不可爱,但是仍然给到年轻女孩子们如下的建议是:
如果觉得这辈子想要结婚,就尽早的打算起来,努力的去好的学校读书,关注每一个潜在优秀的结婚对象,因为随着你年龄的增长,你并不一定会遇到更好的人——即便那时候你变得更加优秀,你一定会遇到更加优秀的男性,但是他却有更大的可能已婚。
还有,年轻的时候,租房结婚并没有想象中的可怕;共同成长的经历,其实非常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