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鸿蒙系统最新观点更新
1、商业模式:开源鸿蒙有望开启国产软件生态元年
从上世纪80年代第一代操作系统MS DOS算起,OS不过40年的发展史,但随着终端形态的变化,OS的发展也经历了三轮跨越式蜕变,从固定桌面终端到移动终端,从封闭到开源。商业模式也经历了深刻的演变:license—售卖增值软件—应用分成(消费者和开发者两端)—其他模式(如广告)。
在当前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中,苹果的iOS和谷歌的安卓可谓两分天下:
1)苹果iOS:于2007年发布,凭借其运行流畅可玩性强,对触屏手机适配性极好的特性,配合iPhone第一代推出打开了智能手机时代的大门。
iOS的商业模式有三种:内容付费、应用抽成、开发者年费;苹果2020年的收入构成中,由软件服务业务带来的收入占比高达20%。
1)苹果通过内置Apple Music、Apple Books等应用收取内容/会员费。该模式传承自macOS,最早开始于iTunes Music Store(2003年4月推出)。
2)苹果用户在APP Store下载付费应用或App Store中下载的APP里产生消费行为时,会收取30%的抽成(对年收入不足100万美元的小型企业收取15%抽成)。(自建收费渠道的APP会被苹果从商店下架)
3)此外苹果还向开发者账号收取年费99美元/年。(完全免费软件的开发者无需付年费)
2)谷歌安卓:同样在2007年,谷歌与84家硬件制造商、软件开发商及电信营运商组建开放手机联盟共同研发改良Android系统,通过开放源代码快速充实生态,逐渐成为全球第一大手机系统。
安卓系统商业模式分为三部分:商城收费+引流广告收入+GMS收入
1)Google play抽成费+开发者注册费。
2)原生安卓为谷歌搜索/YouTube等引流得到广告/订阅收入。
3)向硬件终端商收取GMS授权费。
投资,没必要事必躬亲,聊投资体系,个股解析,笔者,方什复盘,文章我的操作你知道,绿色社交软件可以看到
最新数据来看,前者的开发者收入330亿美元,后者的开发者收入也达到180亿美元,应该说市场空间已经巨大,而未来鸿蒙基于更广阔的万物互联场景,应该说有机会在商业模式上展现更大的融合性,想象空间巨大。
3)华为鸿蒙:整体的判断是,华为鸿蒙OS通过开源打造生态,走的还是更偏向安卓的方向,不会直接对系统进行收费,但其商业模式具有更大的可能性。通过开源打造生态,鸿蒙盈利模式目前看最确定的有两个:
1)核心软件能力HMS作为鸿蒙商业版对终端厂商进行收费。包括地图、 搜索、支付、浏览、广告五大类服务,直接对标GMS。
2)打造软件商城平台,进行抽成收费,还可以收取开发者账号费。华为商城是全球第三大移动应用商城,盈利模式已经形成:华为商城中教育类应用抽成20%,其他抽成30%;而中国大陆地区的游戏类APP的充值在大陆收取50%抽成。
3)鸿蒙未来其他可能性:
a) 通过导流收取广告费,目前华为商城向开发者提供HUAWEI Ads服务,打造华为广告平台:开发者通过该服务与广告主对接收取广告费。未来华为有可能基于鸿蒙OS打造其他广告平台,将盈利能力向外延伸
b) 自研app进行内容收费,对标Apple Music、Apple Books,华为可以自研打造内容app前装于鸿蒙OS,收取订阅/买断费用
c) 基于鸿蒙OS拓展其他竞争力间接盈利,我们认为适配所有设备的鸿蒙OS,相比传统操作系统拥有更多盈利模式可能性。
整体判断,开源鸿蒙是我国未来的超级软件生态,会催生大量的生态伙伴的快速成长,围绕全新商业模式形成国产软件新业态。
2、套壳安卓:非也,开源鸿蒙才是华为的鸿鹄之志
鸿蒙是否是安卓的套壳?结论是否定的。因为鸿蒙的整体框架远远大于安卓,它是一种基于开源生态的全场景分布式操作系统,可以理解为是包含关系。
争议的焦点:两个鸿蒙。因为鸿蒙操作系统概念下面有两个部分,一是手机鸿蒙、二是开源鸿蒙,两者不能画上等号。
1)手机鸿蒙(移动端场景):目前仍沿用部分安卓AOSP。我们现在看到的手机版鸿蒙系统,其实可以运行安卓程序的系统(也可以直接升级)。换而言之,其代码基础其主要还是基于安卓的开源项目AOSP而来。考虑到华为本身对AOSP代码的贡献度位列前三,使用其代码合理合法。手机鸿蒙,应该说是华为的短期应对之道,主要为了避免手机端直接脱钩而对开发者和使用者构成的冲击。
2)开源鸿蒙(万物互联场景):与安卓差异极大,为物联网OS。事实上,这一系统远比安卓OS简单,是针对loT设备的系统,功能简单且不能运行APK程序。针对开源鸿蒙,华为做了大量的代码重写工作(判断占比至少20%,其余由生态伙伴贡献),需要指出的是,开源鸿蒙并不能直接让手机运行安卓程序,也与“套壳”之说毫无关联。
对此,我们从操作系统演化和代码对比两个角度做了阐述:
要探究鸿蒙和安卓的关系,先看操作系统演化:
1969-1970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 Ken Thompson 和 Dennis Ritchie 等使用汇编语言编写了第一版 UNIX 操作系统,以及后续开发的 C 语言,是所有操作系统的根源和雏形。
后续Unix分化出三个当今主流操作系统。
第一个是微软操作系统:借鉴了 Unix的“树”的思想,一脉相承。从不图形化的 MS DOS到图像化的 Windows。
第二个是苹果iOS:几经变革,做了大量的变革创造(基于移动场景)但是依旧可以认为是Unix的变种。
第三个Linux (衍生安卓、鸿蒙):由芬兰 Linus Torvalds为尝试在英特尔x86架构上提供自由的类Unix操作系统而开发,最大特点是开源。
对比而言,安卓的主要构成可一分为二:一是AOSP,即安卓的核心;二是GMS,即谷歌服务。而鸿蒙的主要构成可一分为四,既有沿用优化,又不乏跨越创新:一是依然存在的AOSP;二是兼容并包的HMS;三是全面革新的万物互联分布式;四是抓大放小的全场景定位。
简而言之,1)AOSP是鸿蒙和安卓的交集、 2)HSM是鸿蒙在安卓基础上的做的服务优化与扩容、3)万物互联分布式 & 全场景是鸿蒙相较于安卓的独特创新。
除了追溯安卓和鸿蒙的系统演进历史,直接进行资源表 &代码层面的比较也有助于厘清两者关系。
一、对于AOSP(乃至于相伴相生的HMS)部分,我们认为代码比较的意义不大,沿用实属合理。事实上,华为消费者BG软件部总裁王成录在年初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做出回应,大方承认目前鸿蒙使用了来自AOSP的代码。
二、对于万物互联(分布式)和全场景部分,鉴于其已经作为鸿蒙整体架构(不局限于移动端AOSP)在2021年6月2日开源,我们就以Open Harmony 项目资源表和安卓项目资源表进行对比,结果显现出全方位的差异性:包括但不限于资源目录名称更改、资源目录分类并统一管理、大量增减资源目录、编写方式由xml 变更为 json等。
此外,从代码行数占比的角度验证:
华为鸿蒙自己开发的代码:不含 kernel、third_party( device/hisilicon/third_party 也剔除),可识别的源码文件共包含有效代码行数 1912976,接近 200万行。
Open Harmony全部源代码:归属 third_party+device/hisilicon/third_party 的代码行数为 7607742(不考虑 Html/html),超过750万行
综上,1912976/ 9520718 ≈ 20%,即鸿蒙自己开发的代码占全部源代码 20%,属于绝对领导者(对比AOSP 中谷歌贡献的代码占约 15% )
结合操作系统的演化历史以及两大系统的代码对比,我们不难发现,鸿蒙“套壳”安卓的讲法不准确。判断从长期AIOT发展趋势看,开源鸿蒙才是华为的“鸿鹄之志”。未来手机端这一块也会逐渐推出自主的生态,融入开源鸿蒙。
3、开源组织与生态标的梳理
关于开源鸿蒙,其定位在于生态,因此其中的生态合作伙伴也值得重点关注。华为官方刊发的总裁办电子邮件中,华为表示已于2020年、2021年两次将鸿蒙操作系统的基础能力全部捐献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
此前有舆论认为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身后是工信部,这意味着华为将鸿蒙系统上交国家,我们认为这一说法有较大误解。
事实上,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并不是所谓的“国家队”,它是在民政部登记成立的非营利机构,而工信部只是基金会的业务主管单位。
2020年该基金会最终由阿里巴巴、百度、华为、浪潮、腾讯、360、招商银行等龙头科技企业联合发起,是目前中国在开源领域的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基金会。
聚焦OpenHarmony:在2020年11月,就有7家单位作为初始会员成为OpenHarmony项目的委员管理会的成员。其中除了华为,润和软件、中软国际等是华为鸿蒙一直以来的合作伙伴;博泰是一家做车联网方面的服务提供商,亿咖通科技则是吉利汽车软件公司。其中润和、中软国际既是初始成员,又是核心捐赠人。
最后标的方面,结合鸿蒙OS 生态蓝图和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捐赠成员,我们梳理生态链公司如下:
1、技术开发类:核心受益公司四个:中科创达(系统开发),中软国际(软件开发)、常山北明(ISV),润和软件(多芯片平台适配);其他受益公司包括,东方通(中间件)、诚迈科技(软件开发)、安恒信息(云安全)、高伟达(金融云)。
2、生态应用类:核心受益公司四个,用友网络(企业服务)、金山办公(办公软件),科大讯飞(人工智能)、中望软件(工业软件);其他受益公司包括,新大陆(终端)、中科软(金融)、万兴科技(视频编辑)、网达软件(华为视频)、梦网集团(短信系统)、超图软件(GIS)、四维图新(地图)。
近期鸿蒙产业推进趋势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不仅仅是上市公司层面,各类企业全面支持鸿蒙已经是大势所趋。
2,大量AIOT创业公司已全面进入鸿蒙生态,基于鸿蒙开发产品也成为业内风潮。
3,从战略定位上来看,自从华为宣布把鸿蒙作为开源项目运作,竞争对手方面的顾略确实还是在转变的,后面开源生态的推进也会超预期。
4,鸿蒙转化用户超3000W,用户量短期爆发力极强,以数亿的覆盖目标来看,后面还会加速。
我们认为长周期来看鸿蒙肯定会是计算机的主线,而非单纯主题炒作,当前仅处于第一阶段。
【1】鸿蒙产业链标的是第一阶段。
【2】芯片+鸿蒙相互催化,相互拉动产业落地,互为热点。
【3】鸿蒙+应用(终端),如:金融(数字钱包),导航定位,智能硬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