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举泰山文明的伟大旗帜(3)泰山封禅---兼论多元一体中的主元主源

高举泰山文明的伟大旗帜3泰山封禅---兼论多元一体中的主元主源

《左传》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者,祭祀也。戎者,军事也。祭祀的最高规格,顶级规格,就是泰山封禅。封,是泰山顶祭天,禅,是泰山下祭地----有作为帝王,才有封禅泰山的资格。即使贵为天子,成绩不够,也没有资格封禅,强行封禅,也为天下笑料。

泰山封禅,不知起源于何时何人,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上古,就已形成传统,后来的帝王,只是尊习传统而已。苏秉琦说过,如果不是大汶口人,那又是谁最初把泰山尊为神山。

 先抛出结论,泰山封禅说明,上古帝王都生活在泰山周边。

诚如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殷周制度论》中说,“都邑是政治文化的标志。自上古以来,帝王之都皆在东方。太昊之虚在陈,大庭氏之库在鲁,黄帝邑于涿鹿之阿,少昊与颛顼之虚皆在鲁、卫.......按王国维先生的观点,上古帝王都邑要么在东方,要么在东方去中原的路上。老先生是国学大师,说的那么明白,咱就不再展开解释了。

或曰,上古之中国,部落数以千万级,何以这几个帝王,?原因很简单,其他的帝王没成为主流,没形成传说记忆。就像上世纪30年代的红都瑞金的水井。全国这样的井多得是,红色政权成功,井的故事也就流传下来了。再如商周时期的吴城遗址,青铜水平不亚于殷商,但现在没有吴城主人的半点信息。 当然,肯定没有被灭族,华夏民族华夏文化,是和平崛起发展的民族。吴城人肯定也融入华夏大文化,只不过不是这个文化的主流。 

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传说也是胜利者传说的。

泰山封禅最早始于何时,已无法考证。

信史虽然没记下最早泰山封禅的,但却最早记下了两个想封禅却不够格未能成行的。鲁国季孙氏齐国齐桓公。

鲁国季孙氏想封禅泰山,被孔子反讽未能成行。原以为孔夫子是个好好先生,没想到原则性竟如此强,严格把关,守住了封禅的底线,不够格,国王也不行。文圣人也是武大师。按说鲁国都城曲阜到泰山一步之遥,想占点地主之宜的便利,孔子都不放行,任你是贵为国王。大赞孔圣人。没找到孔子原话怎说的,但心里话一定是,你不够格。

齐桓公同样也想封禅而没成行。按说,齐桓公的业绩,是响当当的。

齐桓公,春秋五霸之首。在称霸诸国不久,便踌躇满志的想去封禅泰山,名相管仲劝阻道,

……以前帝王封禅的时候,会有诸多祥瑞出现,比如东海出比目鱼,西海现比翼鸟;但现在祥瑞尚未出现,封禅的时机还没到......嘴上啰里啰嗦说这么多,心里的话,可能只有三个字,你不够格。

齐国都城现淄博临淄,离泰山也不远,几百里吧。按那时马车计算的话,来回十天半月,足够了。春秋五霸之首了,业绩响当当,想沾个地利的便宜,都不行。

孔子管子守住了封禅的底线,不降格。大赞。

之所以先说这两个封禅未能成行的,旨在强调,形成传统,不可乱来。这个传统的形成,肯定形成于上古,并且多人多次重复,才能形成这个传统。

明白了这个道理,再来看看哪些上古帝王进行过封禅。

 

 关于封禅的记载较多,但分歧都不大,选取司马迁和管仲的。司马迁是太史公,专业可信。管仲现代术语的话,是经济学家。靠贸易战打败了鲁国等国,经济学家务实,二人的话,都可信。

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司马迁认为有十二位远古帝王曾先后封禅泰山,包括无怀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颛顼氏、帝喾、尧、舜、禹、汤、周成王,秦始皇。

管仲的数目多些,但杰出人物都一样。管仲说,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昔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虙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亭亭;颛顼封泰山,禅云云;帝喾封泰山,禅云云;尧封泰山禅云云,舜封泰山,禅云云;禹封泰山,禅会稽;汤封泰山,禅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禅社首。

非常具体。

顺次看,第一个无怀氏,不知道,也查不到,就不乱说啦。

事实上,早期帝王或者氏族部落领袖,没有名字或者因为久远,没形成族群的群体记忆,是更符合历史真实的。无怀氏,就是众多的无名氏,在部落间每每有大事的时侯,上山下地祭祀一番,就开始最早的封禅萌芽,一路沿袭而来。考古挖掘看,泰山西部北部,后李北辛大汶口时期的古遗址,相当密集。现在看无怀氏也就是这众多首领的代名词了,非常合理,比有名更符合史实。

 然后,虙羲,就是伏羲,也就是太昊少昊一系的祖上,应该是从湖南高庙来到古山东,伏羲氏对应高庙文化,整个湖南考古界为之背书,复旦李辉等众多苗瑶族学者也支持,但未见山东界响应。八角星纹是证据,但其他的不典型。大汶口融入南方因素,是无疑的。估计,伏羲氏来到泰岱区后,入乡随俗,泰山封禅,也自然而然了。伏羲氏在泰山周边得到大发展。少昊太昊是伏羲氏之后。父系基因看,应是今天汉一台吴的主体类型O2,猜测。神农炎帝,估计是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早期,仰韶彩陶因素很多,估计也是入乡随俗。

黄帝氏,泰山大汶口土著,依据好多,主依据是和两昊互动定位的父系基因N或O。原先写过一系列,本系列专列一篇,稍后。

颛顼黄帝之孙,也是

也是秦始皇氏族能找到的最早祖先。

若此,与上古帝王互动的部落领袖,都应在泰山周边。如蚩尤夸父等,很明显,太远了想打一架还够不着,比如埃及法老。

尧帝,估计是从泰山周边日照入陶寺。舜和尧相近。

禹最难说,禹文化中,好大重头在会稽,属良诸文化,父系基因O1系。核心礼器牙璋,从山东龙山到石峁,二里头之前是王湾三期的煤山类型,屈家岭权重很大。但夏文化主源大汶口,是定论,前已论及。

商来自东方。周,姬姓,黄帝之后来自东方。

进入信史时代后,封禅泰山的有秦始皇。清华简和考古都证明,秦祖上现今的山东莱芜,少昊之后。汉武帝汉光武帝,汉高祖之后,汉高祖刘邦,现江苏沛县,考古学上仍是泰山中心的古文化区。

 当然,后期的封禅,是尊习传统了,与地域没有关系了,既使秦始祖,也未必知道祖上东夷,因为太久远了。

唐代唐高宗唐玄宗封禅。

宋代宋真宗封禅。

前面说过,帝王贵为天子,封禅泰山也不是随随便便的,也得够格,否则,也为天下人笑谈。据资料,最后一位封禅泰山的宋真宗,就有这么个梗。普遍认为,拉低了泰山封禅的档次,因为大宋的两个皇帝还在北国坐井观天,汉家的核心地盘,燕云十六州,还在人家手里。论政绩,确实没法和前面的帝王比。

 元朝没有封禅。

明朝朱元璋封禅资格应该杠杠滴,不知为什么没去。见有资料说的挺有意思,朱元璋可能心里这样想,连宋真宗那水平都去封禅.......我才不与这样水平为伍呢。

 清朝康熙大帝资格也是杠杠滴,可能和朱元璋想法一样。或者感到自身是异族,也未可知,虽没封禅,但祭祀规格还是顶格的。

分享一个毛主席和泰山的趣事,网上看的。主席年轻时游泰山,丢了一只鞋。直到下山也没找到。看看今天的台湾地图,真像一只鞋。只是不知这只鞋什么时候找回来。

 古代,道路交通食宿等等如此不便,帝王们千里迢迢,历时几个月从西安中原到泰山封禅,就地到华山或者嵩山,不行吗? 华山嵩山恰恰是关中中原之所在。

尊习传统而已。 就像太平洋的鱼类,要千里迢迢逆流到长江上游去产卵,就地解决不行吗? 行不行得去问鱼。鱼如果会回答的话,鱼会说,祖上就生活在这里。

最后,还是重复中国考古学会主席苏秉琦先生的一句话,如果不是大汶口人,谁能把泰山当作神山。

是啊,不是大汶口人,连世上有泰山都不知道。不知有汉何论魏晋。不知泰山何来封禅?

万古流传的泰山封禅,充分说明,上古帝王,就生活在泰山周边。泰山周边,是中国文明的主元主源主根主脉。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