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老干部刷屏背后:一代“小皇帝”终成主人“翁”
1
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来到了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参加了为期三天的草原探险夏令营。
原本只是无数个普普通通的暑假里,平平淡淡的一次夏令营活动。
却因为一篇文章被载入了史册,也引发了全社会持续多年的大讨论。
一个叫孙云晓的作家,主动联系了夏令营的主办方和带队老师后去了现场,然后用颇有点耸人听闻的口吻,记录下了如下场面:
刚上路时,日本孩子的背包装满了食品和野营用具,而有些中国孩子的背包却几乎是空的,才走一半路,粮尽水光,只好靠别人支援。
运输车陷进了泥坑里,许多人都冲上去推车,连当地老乡也来帮忙,可有位少先队“小干部”却站在一边高喊“加油”,看来是当惯了“官儿”,从小就只习惯于指挥别人。
野炊时候,凡是又白又胖抄着手啥也不干的,全是中国孩子,中方大人批评他们:“你们不劳而获,好意思吃吗?”可这些孩子反应很麻木。
在中国的草原上,日本孩子用过的杂物都用塑料袋装好带走,可中国孩子却走一路丢一路东西。
更让人忧虑的是,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大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底;日本家长乘车走了,只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孙子;中国家长来了,在艰难路段把儿子拉上车……
这篇引起极大争议的文章,一开始的名字叫《夏令营史上的一场变革———中日儿童探险夏令营启示录》,发表在1993年第2期《少年儿童研究》杂志上。
同年11月,被发行量更广的《读者》杂志全文转载时,最擅长煲毒鸡汤的《读者》,果断把原标题换了一个更具有轰动效果的名字。
《夏令营中的较量》
从那时起,这个标题以及这篇文章,几乎伴随了一代人的成长。
虽然很快就有媒体质疑《较量》是一篇严重失实的报道。
知乎上到现在都还在讨论,《较量》用一面之辞给80后带来了怎样的负面影响。
但却一点都不影响这篇文章当年的汹涌传播。
在还没有自媒体的时代,连我这种乡村小学的孩子都在某本杂志上看到过这篇文章。
保守估计,当年的阅读量应该已经过亿。
伴随文章广泛传播的,还有媒体上铺天盖的反思和批评。
核心就是,按照80后们当时的那种表现,中国就一定会被日本打败,就会在全球落伍!
80后从此背负上“垮掉的一代”这一千古骂名,在社会上默默前行。
他们被媒体贴上的标签包括:娇生惯养,不能吃苦,自我中心,感情淡漠,缺乏责任心,高分低能, 依赖性强, 自理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差,易沉迷于网络,迷恋洋货, 耽于不切实际的幻想而缺少行动能力等等。
这里面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多数80后最讨厌听到的就是:
你们这群独生子女,真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小太阳”。
2
这种对80后的偏见,我从一个新闻统计报告上看到了让人触目惊心的数据。
报告在对2003至2011 年国内报纸上“80 后”报道的内容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
一段时间里,新闻媒体对80后的负面报道一度超过了50%。
但这种现象大概在2008年前后,发生了变化。
这一年是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的转折点,正面报道首次超过负面报道。
因为这一年发生了太多大事。
2008年5月12日,震惊世人的汶川大地震发生了。
在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发生后,全社会形成了一种空前的团结。
无数抗震救灾的人员冒着生命的危险,奋战在灾区的第一线。
而一直以来颇受争议的80 后 , 也在这场战斗中勇敢冲到了第一线, 以军人、医务人员等专业救援人员或志愿者的身份成为了这次事件进程中的主角,做出了很多努力与贡献。
《北京青年报》在这一年的5 月发表了评论《汶川地震后“80 后”国人感动中国》,高度赞美震后救灾中80 后的表现:
“当我们把很多泪洒给他们, 把很多敬意献给他们,不经意间,我们发现他们之中的很多人还有一个共同的符号, 他们就是那个首次被用代际命名的群体, 他们叫`80 后' 。他们是捐血长龙里最大的构成;是志愿者队伍里最有活力的一群;他们原来也有情怀, 原来也很勇敢, 原来也懂大爱,原来也能作为……”
甚至连国外的媒体都对80后重新作出评价,当时新华网曾经综述了一篇报道,叫《外媒:中国“80 后”的成熟表现令人刮目相看》, 援引了外媒对中国80 后的评价, 认为地震救灾重塑了中国80 后的国际形象。
几个月后,我们在眼泪与伤痛中迎来了百年奥运。
走在队伍最前面,把国旗举得最高的那个人,叫姚明,他也是一个80后。
而在奥运赛场的各个角落里,那些面带微笑不知疲倦的志愿者们,也大多是80后。
他们向世人们展示了他们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民族、对国家的责任感。
于是,似乎就在一夜之间,80后们长大了,成熟了,形象反转了。
媒体把原来贴在80 后身上的贬义词标签换成了“有爱心、敢担当、能作为、勇敢、坚强、忘我、奉献、关注国家命运、面对困难的无畏和合作”等美好的字眼。
但我们知道,80后们不是一夜之间长大的。
只是一夜之间,人们发现和承认了这种变化。
3
也正是从这一年起,80后们即将迎来属于自己的三十而立。
然后惊讶地发现。
他们成了最难立的一代人。
首当其冲的房子问题,把很多人逼成了“蜗居”或者“房奴”。
作为独生子女,他们还要承担4-8位老人的赡养和健康陪护。
身处职场竞争最激烈环境中的80后们,上有老、下有小,再加上放开二胎后带来的压力,真的是人到中年不如狗。
媒体给80 后贴的标签也终于从“垮掉的一代”、“鸟巢一代”,变成了“最不幸的一代”。
成长在中国社会变革时代的他们,有着更多的社会转轨所带来的复杂,更多的躁动与不安。
他们既享受了改革开放的好处,也承担了与之相伴的压力。
有个广为流传的段子,道出了心声:
当我们读小学的时候, 读大学不要钱;当我们读大学的时候, 读小学不要钱;我们还没工作的时候, 工作是分配的;当我们可以工作时, 撞得头破血流才勉强能找份工作;当我们没能挣钱的时候, 房子是分配的;当我们能挣钱的时候, 发现房子已经买不起了……
还有更悲催的一个例子是:
小时候,80后的作业都要自己做;现在自己当父母了,孩子的作业还是要自己做。
80后所处的时代,生活就像不断加速的跑步机。
正是在不断地奔跑中,80后已经成为了这个社会里的中坚力量。
前段时间,有个头发苍白的80后“老干部”刷屏了。
现任云南省楚雄县大姚县湾碧乡党委书记的李忠凯在提任公示的时候,被人质疑。
因为照片里的李忠凯头发已白,看起来不太像80后。
大姚县委组织部随即回应称,李忠凯的照片和年龄都没有问题。
这位38岁就白发苍苍的基层干部,长期在基层苦干苦熬,在涉及809户3019人的移民搬迁工作中,他踏遍了所有搬迁户的门槛,为“工作苦白了头”。
报道里最让我动容的,除了他对工作的热爱,对脱贫攻坚的付出,对群众的责任之外。
他还是一个妻子的丈夫,一个六年级孩子的父亲。
但因为工作的忙碌,他都顾不上了。
这就是真实的80后。
作为历史上第一次也很可能是最后一次出现的大规模独生子女群体,他们注定要承担更多的东西。
他们是父母的唯一期待和依靠。
是爱人和家庭的顶梁柱。
是孩子心中的一片天。
是社会的中坚力量。
更是这个国家的主人翁。
这样的80后,已经遍布到各行各业中。
在创业领域,我们现在说熟知的大疆、饿了么、知乎、快手、抖音、滴滴、美图、小红书以及曾经的摩拜,创始人都是80后。
在科研领域,有“80后”教授许晨阳,2017年和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首席科学家潘建伟同获“未来科学大奖”;有勇挑嫦娥三号测距测速敏感器项目研制任务的谭小敏;有入选《自然》中国科学之星、专攻量子纠缠的陆朝阳和入选《自然》年度十大人物的黄军……
除了他们,还有很多80后在迷茫中咬紧牙关前行、苦苦求索。
虽然,在他们之中只有极少的一部分人,才能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与辉煌,但正是这份孜孜求索的生命力,才孕育出更加丰富精彩的现实与未来。
4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
80后也是普普通通的一代人,是有血有肉的一代人。
这些所有的批评、误解、质疑、重压和责任,都是所必经的人生历程。
用了二十多年,我们终于摆脱了贴在身上各种乱七八糟的标签,像上一代那样承担起了应该承担的责任。
只是时代的剧烈变化,让我们的回忆可能来得更早一些;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也让我们心态远比年龄更成熟一些。
这几天,听到了一段多年以前播送天气预报时的背景音乐。
久违的音乐几乎让我泪奔,我们已经失去了那种搬个小板凳坐在黑白电视前等着心爱的电视剧出现的心境了。
当我们唱着“老男孩”,感叹消逝的记忆里在河里抓螃蟹的夏天时,当我们怀念为了看一集《小龙人》守着供销社的电视机不愿离开的日子时,当我们想念那些年一起追过的女孩时,当我们听着孩子脆生生地叫着“爸爸妈妈”时,当我们看到镜中的眼角出现细纹、鬓角出现白发时。
才猛然发现,我们已经不年轻了。
小时候,老师告诉我们,将来要做“主人翁”。
主人未曾做,少年已成翁。
过去已然落幕,未来冉冉升起。
我们的祖父母一辈,面对侵略与压迫,用血与肉筑成了新的长城;我们的父母一辈,面对封锁与凋敝,用汗与泪在一穷二白中建设出起一个新社会。
他们共同为我们建立起了今天安定富足生活的基础。
但这个世界,终将会从他们的手里交到我们的手里。
年华虽已老去,人生正当青春。
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李大钊
原我们终将不负所望,愿时代始终一往无前。
—— END ——
在铺天盖地的蒋劲夫、俞敏洪中,这条发生在好几天前的新闻,早已不算热点。
我已经习惯等热点过去后,再来写点深度的东西。
关于一代80后的青春,我有太多的话想要说,有太多的感慨发在笔端想要倾诉。
最后却发现,当我真正写到这个话题时。以往很能写的我,居然没什么话可以说了。
我查了几万字的资料,最后出来的东西也就只有这么一些。
世间所有万物里,关于“自己”一定是最难认清的;所有的文章里,关于“自己”的那一篇一定是最难写的。
因为,这件事里的我们,不是旁观者。
千言万语,尽在奋斗的人生当中。
我是栩先生,这里是我的个人原创公众号(ID:superMr_xu)。喜欢我、想第一时间读到我的原创文章,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