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安全座椅是智商税,成人抱着更有用?
【本文来自《儿童座椅,救命神器or智商税?》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我看,主要是智商税。技术方面,关键点在于防止在车辆瞬间大幅减速而使孩子在车上受惯性力的伤害。数据方面,碰撞瞬间,车内物体会产生或受到的惯性力,与车辆的速度、减速时间以及自身质量(重量)有关,关键在于减速的快慢。而产生的危害,还与坐的具体位置、坐姿和车辆的前后排布局、材料甚至人的衣着、同乘人之间的物理关系有关。儿童座椅的作用,就是固定乘车儿童在车内的位置,相对地固定其坐姿,用座椅隔离、代替其与同乘成年人之间的物理关系,并提供乘坐材料。
说理直白点,就是:1、把孩子固定在专用座椅上,不让其乱动,保持相对固定的姿势;2、用儿童座椅(含绑带,本人非专业,只好暂用)代替车辆原有的坐椅、安全带和成年人及其手臂、大腿、躯干为儿童提供乘坐与防护。
发挥防护作用在于:1、一般而言,固定孩子在车内乘坐的位置和姿势,会提高安全性,其中特别是能减少驾驶员分心;2、儿童座椅构形、绑带和材料能够提供比车辆原有座椅、安全带及其材料和同乘成年人更好的防护。
而问题或劣势在于:
1、固定孩子在车内乘坐的位置和姿势并一定更安全,因为:(1)车辆连同车内儿童受到伤害性的力并总是在相对固定的方向;(2)人是有反应能力的,即使是幼儿也有本能的避免动作;(3)滚动可以消除部分惯性力。
2、活的成年人相对死的座椅,在面临危险时,可以作出更多的动作,提供比座椅更好的防护,比如用动作(自己体会,文字表达有很多不足)把孩子抱在怀里而用自己的头去顶前摆座椅。
3、改变车内儿童与前排座椅、车顶的空间关系,并不一定产生正向的收益。
4、儿童座椅与孩子接触的材料(可能是化纤)并不一定比车辆原有座椅表面(可能是真皮)产生更大的磨擦力。
所以,技术层面的关键在于:1、儿童座椅的构形设计是否科学合理;2、儿童座椅的绑带等防护装置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3、用的材料是否科学保质;4、能否提供更安全的智能化防护。
在社会层面,关键在于:1、专用座椅的技术是否可靠,质量是否合格;2、发生碰撞等危险的概率与强度有多大,相关因素为乘坐方式(比如是否主要由成人陪同)、路况等(如上不上高速、经过路段工程车多不多);3、成本收益比,包括家庭层面与国家层面,在国家层面,每个孩子都是民族未来的宝贵希望。
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已对配备儿童安全座椅作出了规定,那么,我们的建议就是:
1、加强研究儿童座椅生产企业、汽车生产企业和相关科研机构要进一步优化车载儿童座椅及其绑带等防护装置的设计,参考借鉴欧美,进一步细化完善《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GB27887)。
2、加强监管,强化质量抽检、广告监测和执法查处,防止不合格的产品危害儿童乘车安全。
3、加强宣传引导,一是要引导儿童家长配备儿童安全座椅,为孩子提供更好的乘车安全保障;二是要破除对欧美产品的迷信,少交智商税;三是要发展自己的儿童座产业,树立中国标准、中国品牌,在满足国人更高品质生活需求的同时,收获更多的经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