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歼20是鸭式布局?你错了,他是三翼面,YF23加鸭翼!

500先摘转两文:

以下摘转自方方航空小筑:

《起飞时操纵面的那点事儿》 2020-08-17

先看这个(上图)。机翼放襟翼增升,这在无尾和鸭式三角翼飞机中都很罕见。为了配平由此带来的高升力,鸭翼正偏——这一点应该是沿袭自歼10,不算出奇。有意思的是,此时V尾也是正偏,产生正升力。这说明几件事:一,该机是按照三翼面飞机全机升力体的概念进行设计的,相对传统鸭式或正常式飞机具有更高升阻比;二,v尾设计避免了三翼面飞机多出一对翼面带来的废阻更大的问题;三,能配平V尾正升力带来的低头力矩,鸭翼明显具有更大的配平裕度;四,由于鸭翼下洗问题,鸭翼不可能无限增大,所以为了配平,推测采用了更大的静不稳定余度;五,由此也带来进一步的好处——超声速焦点后移后,比常规飞机更接近重心,从而大大减轻配平负荷,超声速升阻比更高——这就是说“一进入超声速就是它的天下”这句话的真正底气所在;六,好处不少,缺点也有——低速大迎角状态的配平负荷也比常规飞机更大,所以采用TVC之前v尾是该机压机头的最后倚仗。

以下摘自兵工科技《歼20世界第一的升力系数是怎么炼成的》

“著名空军装备专家傅前哨公开谈到歼20采用了基于涡流控制技术的升力体机身、鸭翼、边条、机翼、后机身边条、外倾双腹鳍和外倾全动双垂尾的一体化非常规气动布局,其控制和受控涡流至少包含机头鳍角涡流、进气道鳍角涡流、鸭翼涡流、边条涡流和机翼前缘涡襟翼涡流等——复杂多涡系的互相耦合,若设计水平高,控制得当,将产生巨大的升力收益和减阻效果(显著超过使用升力体机身、边条翼、鸭翼三者中一种或两种时)!其升力系数不小于2.1-2.2,世界第一。而在同等设计水平时,鸭式布局的阻力系数比常规布局小10%左右,同时歼20机身长细比较大,截面积较小,也利于减阻。从宋文骢院士的相关论文中,利用所给相关参数推算其升阻特性,结果类似。常规布局的F22公开升力系数为约1.7,超声速巡航零升阻力系数约0.035:我国曾用高精度(测绘仿制)缩比模型进行风洞试验,所测数据近似。歼20的升力、阻力系数明显优于F22。”

“行家看飞行表演,歼-20的表现要比F-22更好

若飞机升阻特性不够高,翼载荷较大的话,即便推重比不低,在完成一些大机动动作时,也必然有剧烈的高度和速度损失,这在追求保持能量的现代空战中尤为不利。歼20早期型(空军2015-2016年接收)在2018珠海航展上,以作战机动动作进行飞行表演。通常包括编队超低空通场,单机爬升接半滚倒转,单、双机小半径盘旋,单机大迎角爬升等。该机除大迎角爬升时开加力(直观看为喷口喷火)外,基本未开加力。早期型歼20发动机推力较太行改小,未采用推力矢量技术。

歼20通常在超低空通场后,以超过60度迎角拉起,接一个半滚倒转,在3秒内将机头指向改变180度,其机头转向角速度可达60度每秒以上。该机此时,速度未出现明显变化,高度还在较快增加。与之相比,F22完成该动作时,速度明显下降,高度增加较慢,机头指向能力虽然接近我机,但以能量损失为代价。歼20通常会连续进行三次小半径稳定盘旋,盘旋半径逐次减小,第三次大约150米,4秒左右完成半圈180度盘旋,过程中该机的速度、高度基本不变。此时稳定盘旋角速度不小于45度每秒,可用公式算出其飞行速度近120米/秒,马赫数略大于0.35,稳定盘旋过载近9.5g:远超瞬时盘旋角速度勉强达30度左右的三代、三代半飞机。类似的机动动作,F22借助推力矢量也可完成,但会明显地掉高度、掉速度。歼20每次表演结束告别时,均拉70度以上迎角高速爬升(向前同时向上飞行),整个飞机上表面都是各气动面拉出的涡流(表演空域靠海,空气湿度大,涡流引起空气密度变化后水汽以雾滴析出,人眼得以观察到涡流)。由于迎角很大,机翼很难产生足够的正常气动升力,主要靠各气动面拉出的高速脱体涡增升。该机从超低空拉起到穿云,仅用3-4秒,根据当时当地气象条件如云底高等估算,其平均爬升率超过500米/秒。与之相比,F22最大爬升率在300-400米/秒,差距明显。”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