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超市——跌入泥潭的昔日白马

500

500

01 犹记昨日荣光——激进前卫的商业模式

1995年12月,福州一家小超市打开了大门,彼时,老板张轩松还不知道二十多年后的他会在中国商超界占有一席之地。

1971年,张轩松出生于福建福州,高中还没读完的他从亲朋好友那里借钱盘下店铺做啤酒批发;开始做生意后,张轩松的商业头脑开始逐渐显露出来;与别人开门店、等人上门批发啤酒的做法不同,他提出了「送货上门、服务到家」,这在当时的福州算是一种新颖前卫的营销手段;着眼现在,传统商场式微,闻风四起的各大电商所做的,归根到底也不过是送货上门。

根据永辉官网数据,截止至2021年6月1日,永辉超市在全国已开业门店数量达1028家,业务覆盖全国29个省份,实现一至六线城市全覆盖,持续深耕福建(153家)、重庆(145家)、四川(100家)、安徽(73家)、北京(45家)等五大核心区域,目前筹建中的永辉超市新店逾200家。

永辉旗下目前包括云超、云创、云商和云金四大板块。

500

云超是目前集团的核心业务,包括了传统的永辉超市、bravo精品超市及mini超市;

云创主要涵盖着永辉商超业务外的几乎所有新业务探索。值得一提的是,20年收回云创股权后,线上到家模式实现了较大增长。2020年线上永辉的销售额达104.5亿元,同比增长198%,营收占比10%,21年Q1报告期内线上销售额达36.7亿元,同比增长75.6%,占比13.3%曾一度被抛弃的云创,目前似乎成了永辉的救命稻草。

云商涉及永辉的食品用品供应链建设,包括直采、自有品牌打造、彩食鲜代工;

云金是永辉的金融业务。

就目前来看,公司战略并无失误,而为何如今却尽显疲态呢?

可能是一边以战养战打造规模效应,以多开连锁超市业务为扩展模式,另一边又“被迫”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尝尽了教训。

02 暴风中跌倒的大象——财务数据变脸

昔日的大象终是在暴风中跌倒,豺狼虎豹环伺,内忧外患难解,伴随着股价从20年4月的最高价11.07每股一路下跌至今,腰斩的价格透露着投资者失去的信心,而这一切似乎早有端倪。

查看近一年各大券商对永辉出具的研报可以发现,中国银河和天风证券在21年4月及5月都下调了永辉的评级,而永辉的困局背后,身处窘境的还有整个传统零售行业。

2020年永辉的营收规模虽然增长9.8%,但较往年放缓较多,且成本增长远高于营收增长,以至于净利润增速陡然下降,再看到归母扣非净利润5.8亿元,同比下滑45.35%,更显萧条;

500

再细看2020年的财务报表,最大问题出在了第四季度,第四季度归母净利润-2.34亿元,同比下降1021.21%;

度过了难熬的冬天,永辉的业绩有迎来春暖花开吗?

答案是没有。2021 年一季度永辉超市实现营业总收入263.34亿元,同比下降9.99%,归母净利润0.23亿元,同比下滑98.51%;

500

毫无疑问,新零售带来了行业变革,而永辉也试图靠供应链涉足互联网以挽救困局;但是疫情红利过去,线上线下社区团购等多种新零售业态挤压了永辉的21年一季度营收,永辉不再熠熠生辉;目前来看,相比起盈利,永辉现阶段目标可能应该先定为不亏。

500

03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早年业绩来源

想要在永辉的发展中窥见其衰落缘由,要追溯到更早。

生鲜经营是永辉最大的特色,过去的永辉抓住了机会,以福建为生鲜大本营,与一批优质供应商建立了牢固的供应链体系,大胆布局原产地直采直发将生鲜损耗率长期维持在5%以下,这是永辉的竞争力所在;就20年报表来看,永辉也依旧承袭了这一点。

500

正是有了生鲜的核心优势和差异化竞争优势,就算生鲜业务毛利润较低,但便宜优质的生鲜带动了其他食品用品销售,让永辉能不断开店,到2019年新增规模达到205家;

然而,到了2020年,伴随着疫情及多种复杂因素,门店新增规模回落到107家,截至目前较2020年末仅新增11家,而2021年已经过去接近一半;开店速度的大幅放缓意味着原本的业绩白马股没有了支撑其业绩一路绝尘的高速路;

生鲜是永辉的特色,推动永辉一路高歌将门店开出了福建,但也因为过度倚重生鲜(生鲜在营收中占比近半),造成了永辉的门店净利润偏低,需要依靠规模扩张才能维持好看的业绩,于是在各大电商杀入社区超市后,永辉毫无招架之力。

500

04 屋外狂风暴雨,屋内硝云弹雨——转型不成功,外部打不过

竞争对手方面,在中国商超排行榜上,归属阿里系的大润发显然有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拉出高鑫零售(HK06808)的走势图来和永辉对比,可以看出在走势上两家公司有很大相似性;而拉出来高鑫零售的财务报表,却显示出和永辉截然不同的欣欣向荣之象;

500

△高鑫走势图

500

△永辉走势图

500

△高鑫报表

细看阿里系的高鑫,ROE从2016年的11.2%到2021年的12.1%,毛利率达到26.2%,净利率3.2%;而反观永辉ROE从2016年的9.3%到2021年的1.3%,毛利率20.6%,净利率-0.1%,属于赚不到钱的生意;再看到PE,高鑫的16.39数值在永辉200多的数字面前不值一提;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何永辉走的如此差强人意了。

500

另外,永辉的竞争对手已经不只是传统商超,还有其他互联网大佬们布局的社区团购,包括美团、拼多多、京东、盒马、饿了吗等,还有即将赴美上市的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就竞争的激烈程度和互联网巨头们的烧钱习惯,可以称得上降维打击。

永辉的颓势早有端倪,而永辉也不是没有寻求过突破。

500

从永辉的发展历程看,云创涵盖着永辉除商超业务之外的所有新业务探索,2015年云创推出了永辉生活APP,在上海开出了第一家“永辉生活店”,2017年11月,“超级物种”登场,2018年超级物种在10个城市布局56家,永辉生活店开出了422家。

这里不得不穿插一些创始人张氏兄弟的八卦,董事长张轩松与哥哥张轩宁之间分分合合,哥哥显然对零售新业态更具激情,2015年孵化出云创后,超级物种、永辉生活店、永辉生活APP成功问世。

但是,2016年至2019年,云创净利润一直为负,一年比一年烧钱;于是乎,2018年12月,分歧愈来愈大的两兄弟解除了一致行动关系,云创20%的股份被转让给了张轩宁,正式脱离出上市公司主体,去云创化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永辉的业绩。

云创应对盒马鲜生等新业态成立的超级物种,吸引来了腾讯入股,可惜的是,不仅没完成18年的100家店计划,今天的超级物种几乎销声匿迹,连永辉的财报也没看到其身影。

同年12月,第一家永辉mini成立,接替了云创带走的永辉生活店,2019年一度新增mini573家;但显然mini也没有获得成功,2021年一季度报显示仅剩70家,步上现今销声匿迹的超级物种和永辉生活店的后尘。

这期间的mini店和生活店并存,永辉买菜APP和永辉生活APP同行,各种业务重叠影响公司前进,这一切需要继续去理清。

2020年7月,云创重新回归上市公司主体。

两位创始人关于到家和到店业务的分歧,在疫情后似乎已经不需要解答,总的来看,董事长张轩松关于到家业务的构想似乎更符合时代要求,这可能也是为何时隔近两年永辉重新拥抱云创。

在永辉前两年还算好看的报表来看,大力扩充门店对业绩有明显的提振作用,但不难看出,门店增长速度高于利润增长,步子迈的太大,就容易走不稳;

现在的张氏兄弟也看到了繁荣背后的危机,一旦维持不了门店的持续增长,业绩也就会随之停滞,更别提近年出现的竞争对手们虎视眈眈地想蚕食这个就那么大市场。

在超级物种落幕、永辉mini受阻的前科下,永辉的第一家通过旧店改造的仓储超市在今年5月1日低调地在大本营福建开业,显然这一次对业态的新尝试省钱的多,不知道是永辉在栽了多个跟头后学会了低成本试点,还是因为大额股权回购和业绩不佳而只能小范围铺开。

说到底,永辉不过是被时代潮流裹挟前行的一员,它算不上失败者,也积极在做着转变;如同共享单车一般,资本的战争一旦打响就不会停下,时代中的我们只是一切的见证者。

05 公司回购,股东增持,机构却在跑路

2020-2021年对永辉来说无疑是一个转折点,6月8日张轩松董事长在未来六个月拟增持1.5-3亿元的公司股票,这是在过去6个月已经增持1.5亿股的基础上;然而,即使是增持和回购,也难掩颓势。

2020年第二季度,全国社保基金一一七组合就默默减持200万股,第三季度结束就退出了十大股东列表。

无独有偶,兴全的两只基金-兴全趋势、兴全新视野也在大肆减持,截止2021年一季度兴全新视野已经退出了十大股东名单,兴全趋势减仓动作还在持续。

永辉能否重回白马,未来的两三年市场会给出合理答案,云创的回归会不会给永辉带来新的生机,我们,静观其变。

(提示:文中提及的上市公司仅为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