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看流星雨~落在地球上~

原创:牧夫天文

原标题:Leonid Meteor Shower 2018: When, Where & How to See It

翻译:马明阳

校译:李桦

编排:崔郁

原文链接:https://www.skyandtelescope.com/observing/two-in-the-view/

一场总不愿错过的流星雨,

一次总也来不及许完的愿望

这周末,一年一度的狮子座流星雨再次降临!变幻无常的狮子座流星雨将于11月17号到18号期间达到极大值。在历史中被记载的几次最猛烈的流星暴雨,几乎都是爆发中的狮子座流星雨。在爆发年份,狮子座流星雨的流量有时甚至高达每小时50,000颗。

500

但这样的暴雨很少会发生,在人类短暂的一生中,看到这样的流星雨的机会非常有限。我们无法准确预知每一场流星雨会是什么样子,每一场流星雨却也因此而更值得被珍惜。用一生的时间去见证宇宙中不可知概率的一闪而逝,这种义无反顾的浪漫也许就是我们热爱星空的原因……

由于月光的干扰,今年的狮子座流星雨期间我们只能观测到一小部分非常明亮的流星。

观测时间

狮子座流星雨在11月18日周日晚上到次日早晨之间达到极大值。尽管在极大值前后的几天,明亮的月光会干扰对流星雨观测,但大家还是有可能看到流星的。根据美国流星协会的说法,今年观测者们每小时大约可以看到15颗流星。

观测地点

狮子座流星雨的名字来源于它的辐射点:流星在视觉上以狮子座天区的一点为中心,呈辐射状散落。如果一直盯着狮子座观测的话,很可能错过长尾巴的流星,所以大家要从不同的方向来欣赏这次流星雨。相对于南半球,北半球的观测者们更容易看到流星雨。

500

1998年11月17日,意大利天文摄影师洛伦佐·洛瓦托(Lorenzo Lovato)拍摄的狮子座流星雨中的壮观火流星。

Credit Lorenzo Lovato

狮子座流星雨的成因

狮子座流星雨发生于每年11月,此时地球穿过坦普尔-塔特尔彗星(Tempel-Tuttle)的轨道。这颗彗星每33.3年绕太阳运行一周,它的身后会留下一道由尘埃和碎石组成的碎片带。

当地球穿过这条碎片带时,彗星碎片就会落向地球表面。地球大气层的阻碍,即空气阻力导致彗星碎片升温并燃烧汽化,发出耀眼的光,这便形成了我们看到的流星。

500

这些彗星碎片一般只有沙粒或豌豆一样大,所以它们在接触到地球表面之前就基本完全燃烧掉了。在整个燃烧坠落过程中幸存下来的流星称为陨石,但是狮子座流星雨几乎不可能为我们带来任何陨石了。

观测条件

裸眼就可以看到流星,不需要任何特殊设备。

走出去吧,找到一片黑暗的环境,躺下来面向天空,做好在室外呆几个小时的准备。

因为这次流星雨非常稀疏,又是发生在冬季,所以千万要确保自己的观测环境温暖舒适。

500

彩色的流星暴雨线条

NASA把狮子座流星雨归类为明亮,多彩,以及“有着最快速的流星”的流星雨。狮子座流星碎片的典型特点就是速度快,大约为每秒71公里(44英里)。11月的大部分时间都会有流星雨,但在月中左右达到最佳状态。

狮子座流星雨还可以产生火流星。这是一种更明亮的流星,可以留下几秒钟的彩色条纹,像是为了方便人类许愿才燃烧那么久。火流星源自于更大的彗星块,在天空中产生额外的亮光。 掠地流星或接近地平线的流星也是有可能在这次流星雨中出现的。

 “狮子座流星雨呈白色或蓝白色,虽然大多数都很微弱,但是看起来还是很明亮的,流星尾部会留下发光的痕迹,”2012年Space.com观看专栏作家乔·拉奥写道:“一颗狮子座流星的流星体质量仅有几毫克,但却几乎能和最亮的恒星一样明亮。”

大约每33年,狮子座流星雨就会在地球的某些地方产生流星暴雨。 NASA定义其中一种流星暴雨的情况是:每小时至少1000颗或每分钟至少16到17颗。这种暴雨最后一次发生在2002年,但是在1966年曾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

NASA记录道:“就在那15分钟内,每分钟有数千颗流星从地球大气层落下;流星多得就像下雨一样。”

观测者詹姆斯·杨(James Young)回忆他在加利福尼亚州JPL桌山设施的最佳观测位置看到每秒有50颗流星坠落。

他在NASA的网站上写道:“我们都觉得需要戴上安全帽了,” “天空中充满了流星......一场从未想象过的景象......从未见过......为了进一步了解这激烈的景象,我们都不眨眼了,连闭眼的时间都不要了,我们看到了整个天空充满一条条的流星条纹......无处不在!”

很可惜,彼时的空前胜景,已是此时的遥不可及。据官方说,由于木星引力的阻碍,这样轰轰烈烈的流星雨是不可能再出现了。根据计算,这颗巨行星将会改变彗星的路径,也因此,那种恢弘的画面,终究是一去不复返了。

坦普尔 - 塔特尔彗星(Tempel-Tuttle)

狮子座流星雨的极大值与坦普尔 - 塔特尔彗星绕日的路径相似,也是每33年一次。1865年和1866年,天文学家恩斯特·坦普尔和霍勒斯·塔特尔分别发现了这颗彗星。

根据《彗星分类汇编》的记载,彗星从视野中消失了约一百年。天文学家在1899年和1932年的研究中都找不到它。最后在1965年,也就是大型流星暴雨之前,人们观测到的彗星是个视星等16等的天体。

虽然它留下了很有活力的碎片,但彗星本身非常小,彗核直径只有3.6公里(2.24英里)。在彗星最后一次通过太阳系时,夏威夷大学的Karen Meech,Olivier Hainaut和James Bauer在1997年3月4日发现了它,当时它的视星等只有22.5。1998年1月它的视星等达到了最亮的8或9等,用双筒望远镜就能观测到。

经过轨道近地点后,彗星便逐渐远离地球,留下一道长长的尾巴。彗星的下一次回归预计将在2031年,与此同时,所带来的漫天流星雨美景也像是对地球上的我们说 “今年,我又如期回来了~~”。

我们的一生会有多少个33年,又会否有幸观测到出现在自己生命中的那一场“一去不复返”呢?

​『天文时刻』 牧夫出品

微信号:astronomycn

在这座恒星孕育室里,新的生命正在形成。

500

洞穴星云Sh2-155 / 图片来源:Chuck Ayoub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