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亏损353亿,新故事仍在烧钱,上市后的滴滴日子依然不好过

自打进入2021年以来,滴滴一直在“被上市”,但始终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现在,滴滴终于要上市了。

6月11日,滴滴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了IPO招股书,股票代码为“DIDI”,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华兴资本承担承销商。

从2012年一个小小的打车平台,到如今稳坐网约车最高宝座,一得靠钱,二要靠人,但滴滴走到今天,却是哪样都没捞着。

500

2014年,网约车行业刚刚起步不久。

当时滴滴和快的两家打车平台分别倚靠腾讯和阿里两座大山,拉开了一场烧钱大战。2015年,滴滴合并快的,在这场大战中“胜出”。

合并之后,滴滴开始疯狂融资。2016年,融资超过60亿美元,2017年融资金额更是超过90亿美元。

其实,滴滴一直不缺少资本的关注。据招股书显示,2018年以来,滴滴筹资活动所引入的现金净流入共达到了457.84亿元。吸金能力确实不容小觑。

如今,滴滴的触角已经越伸越广。

据招股书显示,截止至2021年3月,滴滴已将业务开展到了15个国家约4000多个城镇,业务范围更是覆盖了网约车、顺风车、共享单车、金融、代驾、货运及自动驾驶等服务。

同时,截止2021年3月31日,在过去一年中,针对上述众多业务滴滴全球年活跃用户为4.93亿,全球年活跃司机达到1500万。

其中,2021年第一季度,滴滴中国出行月活用户达到1.56亿,中国出行业务日均交易量为2500万次。如此体量和美团外卖有的一拼。

500

如此庞大的交易量支撑起了滴滴可观的收入。据招股书数据,滴滴在2018年-2020年的总收入分别为1353亿元、1548亿元、1417亿元。若不是因疫情影响,2020年营收或许会继续攀升。

然而,如此庞大的收入额却也补不起滴滴的亏损漏洞。数据显示,滴滴2018年-2020年净亏损分别为150亿元、97亿元、106亿元,最近三年净亏损总额达到353亿元。

尽管如此,大家对于滴滴上市后估值的传闻却十分乐观。此前,据彭博社消息,滴滴上市时估值可能达到1000亿美元。

可见滴滴目前的业务版图还是吸引了资本市场一部分注意。从其收入构成上来看,其业务主要可分为三大板块——中国出行业务、国际业务和其他业务。

其中,中国出行业务营收在2020年度总营收中占比达到94.3%。若单看中国出行业务,滴滴目前勉强可以实现盈利。

可以说,中国出行业务目前仍是滴滴向前行走的其中一条大腿。

500

而“另一条腿”或许要由社区团购业务来支撑。但从滴滴上市前的一番操作来看,团购业务并非其接下来的发力重点。

在招股书中,滴滴为上市后的新故事写下了序章——其中提到了未来的四大核心战略版块,分别为共享出行平台、车服网络、电动车以及自动驾驶。

对于此次的募资用途,滴滴表示,将约有30%的募资用于提升包括共享出行、电动汽车、自动驾驶在内的技术能力。

可见,“技术”或许会成为滴滴接下来的一大发力点。

此前,早在2019年滴滴便已在国内设立了自动驾驶子公司,并进行了独立融资。今年4月,滴滴已宣布开始筹备造车。据招股书显示,自动驾驶的估值已达到了34亿美元。

然而,自动驾驶目前更多只是纸上谈兵。自动驾驶的安全性以及消费者对于这项技术的接受度都还处于不确定的阶段。因此,这项技术究竟什么时候能够落地推广,还是要画一个问号。

另一方面,单从技术投入来看,相比华为等技术大牛,滴滴在创新业务上所做的投入以及呈现出的成绩确实有些拿不出手。

这样看来无论是内部环境还是外部环境,滴滴想要驾驭自动驾驶这个新故事,还是需要面临很大的挑战。

500

当然,若是跳出业务范畴,滴滴所面临的挑战还远不止于此。

高抽佣和安全问题一直是悬在滴滴头上的两把利剑。

2018年,滴滴司机杀害女乘客的事件发生后,舆论对于滴滴的讨伐便甚嚣尘上,资本市场也开始流露出对于滴滴的不信任。当时,滴滴在私募市场的估值迅速降至475亿美元。

此外,关于滴滴对司机高抽佣的问题也在前段时间被频频提及。今年5月,滴滴高抽佣问题甚至还登上了微博热搜。

对此,滴滴公司做出回应称,抽成比例过高的问题确实存在,但抽成超过30%的订单比例不到3%。

在本次招股书中,滴滴还介绍了抽佣模式。在滴滴所呈现的抽佣模式中,佣金率大约为5%,与网传的30%差了不少。

然而,无论是对于司机还是对于乘客所发放的补贴,都不是“无差别”发放的。

对于司机而言,每天的基本任务量是一道门槛,任务完不成,补贴照样拿不到手;对于乘客而言,“杀熟”已经成为共识,或许补贴更多只是一种拉新手段而已。

这样看来,滴滴公布的抽佣规则中掺了多少水分,外界并不得而知。

500

对于2018年那次安全事件,程维和柳青的回应中曾表示,滴滴的业务有其特殊性,除了要连接消费者和商品与服务,他们“还要面对复杂的社会和多变的人性”。

如今回看滴滴和快的那场烧钱大战,也很难说到底谁是赢家。

滴滴业务的特殊性使得其不得不去承担更多与其他互联网不同的社会责任,同时也给滴滴的增长施加了更多的束缚,也引得监管的大棒一直悬在滴滴头顶,

因此,无论未来选择押注何种业务,企业增长和社会责任之间的矛盾,都是滴滴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今后滴滴的每一步,都要走得更加谨慎。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