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计除劲敌,吊孝盟友,斩黄龙,杀猪妖,却在皇权前一筹莫展...

作者|  米七六 

来源|  历史教师王汉周

500

  01

  大唐则天皇后万岁通天元年(696)三月,唐军王孝杰、娄师德率军与吐蕃在素罗汗山大战,唐军大败。

  吐蕃君王叫“赞普”,主帅论钦陵是权臣,“论”是宰相的意思,论钦陵就是钦陵宰相。

  他极善于用兵,有过三次大胜唐军的非凡战绩。

  670年,大非川之战,击败大唐老将薛仁贵,占领青海西部;

  678年,青海之战,击败十八万唐军;

  这次唐军再败,论钦陵完全是大唐的头号大敌。

  九月,吐蕃使者前来谈和,论钦陵的条件是:

  一、大唐撤去安西四镇的驻军;

  二、十姓突厥的地盘让给吐蕃。

  这明白要割断大唐对西域的控制。

  女皇武则天派出将军郭元振到吐蕃去谈判。

  郭元振长得雄姿英发,见到吐蕃赞普,只行礼不下拜,赞普非常看重他:“我见到的汉人使者多了,没有一个比得上将军!”

  郭将军说:“安西四镇、突厥十姓和你们吐蕃人不同种族,你们现在要求撤去唐军,不是要搞兼并活动吗?”

  论钦陵说:“我们如果是贪图地盘,肯定向东攻打甘州、凉州,干么要求万里之外的四镇、十姓呢?”

  郭元振洞察敌意:论钦陵趁着战胜之机,提出和谈,不能草率地拒绝。

  但他要占四镇、十姓地盘,让大唐在西域诸国中丢掉信用和威望,居心不良,要找个理由,不让他得逞。

  于是说:吐蕃真心要和平,就把占领的吐谷浑部的旧地和青海故地,归还给大唐。那么突厥十姓的地盘自然归吐蕃所有。

  一句话,以地换地讲和平。论钦陵没辙,阴谋不成。

  回到中原,郭元振建议:

  论钦陵在吐蕃权势很大,已威胁到吐蕃赞普的地位。

  连年战争,吐蕃老百姓吃不消,早就厌烦了打战服役,只有论钦陵家族在战争中受益最大,特别想打。

  咱们就要扩大论钦陵与吐蕃赞普的矛盾,每年都派和亲使者到吐蕃去,让吐蕃人都知道是论钦陵不要和平要战争。

  699年,离间计成功,赞普果然动手,杀掉论钦陵及党羽两千多人,论钦陵的弟弟和儿子带着手下好几千人马投降。

  大唐与吐蕃的实力对比,再次大占上风。

  02

  这个郭元振的计谋太厉害。

  搞阴谋诡计,未开化的吐蕃人,哪里是几千年传统的大汉人的对手。

  701年,吐蕃、突厥联手进攻大唐西域,武则天派郭元振为凉州都督,率五万大军西征。

  吐蕃人久闻其名,说道:“咱们赞普还害怕他,我们还和他打什么?”撤军。

  郭元振在凉州北部建白亭军,扼制突厥;南边建和戎城,遥控吐蕃,凉州城下,再也听不到胡马萧萧。

  辖区水草丰美的甘州大力开展屯田,以前一斛麦子几千钱,几年以后,一匹帛就买几十斛,粮食存储达十年的量。

  后方稳固,郭元振主动出击,征集陇右兵马一百二十多万,分十路浩浩荡荡开进青海,几乎抵达吐蕃赞普的宫殿。

  吐蕃人送马三千匹、黄金三万金,无以计数的牛羊请和。

  往北威震突厥,突厥献马二千匹,原来抓去的凉州人全部放了回来。

  五年左右,治下胡汉和睦,遵纪守法,牛羊遍野,路不拾遗。

  03

  突厥人被大唐灭了几次,他们手下的一支突骑施部族强大起来,首领叫乌质勒。

  估计《神探狄仁杰》中大战李元芳的乌质勒即源于此。

  大唐扶持乌质勒,吐蕃扶持突厥王族的某个阿史那,可怜当初威震天下的突厥王国,沦落为其他帝国的附庸。

  乌质勒打败阿史那,有点嘚瑟,不服大唐管了。

  郭元振飞马到乌质勒的牙帐谈判。

  天降大雪,乌质勒听说郭元振亲自前来,急忙率大批卫士出帐相迎接,不料郭元振只十几个卫兵,那种气定神闲的神将风度,乌质勒佩服之极,双脚一软,跪在地上。

  郭元振就站在雪中,滔滔不绝地讲大唐的政策,批评乌质勒不守盟约,不讲武德,不够厚道。

  雪没过膝盖,毫不在意,只是讲个没完。

  等到郭讲师报告结束,告辞,天都黑了。

  乌质勒年纪大,又拜又起,又冻又累,回到帐中,一口气缓不过来,当晚上居然死掉!

  儿子娑葛又惊又怒:“汉人使者杀了我老爹,此仇必报!”开刚亮,率将士们追来。

  半路,碰上穿着孝服的郭元振——原来他得到消息,亲自前来吊丧。

  大出娑葛意料,脑子转不过来,手下骑兵把郭元振的人马围了几层,只说是保护大唐将军。

  郭元振到了牙帐,放声大哭,祭奠乌质勒,情深意切,胡人都感动了。又帮助娑葛稳定住接班人的位子。

  反客为主,娑葛以下全心服口服,十几天后丧事结束,献马五千,骆驼二百,牛羊十余万头,西域再现和平景象。

  人们说:郭元振诡杀乌质勒。

  唐人版的孔明哭公瑾,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太厉害了。


  04

  郭元振的人生非常传奇,传奇到和神鬼相关,特别不凡。

  他是进士及第,却不留在京城,自愿到四川当个县尉。

  在任上,横行不法,铸私钱,抢商旅,豢养着一批亡命之徒,妥妥的黑恶势力头目。

  武则天都惊动了,召到洛阳见面,一番谈话,印象翻了过来,这是个人才!写一篇文章来看!

  郭元振献上《宝剑篇》: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良工煅炼凡几日,铸得宝剑名龙泉。

  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生明月。

  正逢天下无风尘,幸且用防君子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

  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

  那知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

  虽则沈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壮志凌云!

  女皇大赞,立即提报为右武卫参军,走入为国家服务的金光大道。

  在太学读书时,家里人送来一车金银,刚好碰上一个陌生人,前来乞求:

  “我一家五代人没有下葬,棺木停在各地,听说您家里来了一笔钱,能不能帮我一帮?”小郭把一车钱全给了他。

  同学薛稷(后来大书法家)、赵彦昭(后来宰相)呵呵笑,你傻啊?非亲非故,你做什么事嘛!郭元振说:“这有什么可笑的?帮助别人成了大事不好吗?”

  很多年以后,郭元振回到京城任职,还没有住宅,先住在朋友家。

  上班路上,一个人送上一封信,打开一看,是一张物品清单,其他什么字也没写。

  在一片林子里,有马二十余匹,锦帛三千多匹,郭元振笑道:“看来是太学那个处理丧葬的人哟!”用这些钱买了宅子。

  薛稷、赵彦昭叹服。

  钱这东西,在郭元振这样的人眼里,就是个工具。

  05

  还有些故事,太过传奇,姑妄听之。

  据说郭元振治理凉州,安西都护府的南边有一条大河,河水长年有毒,人、畜踩到河里就死。

  于是郭元振率三万大军出发,沿途各国都发兵支援,到达大河河源,有十二个国王上百万的军队,气吞山河。

  源头有一颗巨大的树,高上千尺,遮蔽方原几百里地,上面一条黄龙,对着大军口吐毒气,就是毒水河的来源。

  郭元振亲笔写下讨伐文书,令人大声宣讲,黄龙就从树上下来,郭元振率大军杀了它,并烧为灰土。

  河清海晏。

  唐人写的《玄怪录》中,说郭元振夜宿一村,碰上猪妖强娶民女,他用计斩断猪妖的一只前蹄,最后杀掉妖精,为民除害。

  可见郭元振胆大包天,计谋百出的才能,在唐朝时就广为流传。

  而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比传说中人与神怪的斗争还要惊险狡诈。

  06

  郭元振在西域如鱼得水,深得人民爱戴,但在朝中就有人妒忌,有人看不顺眼。

  早在他率军平定凉州,宰相宗楚客就说老郭统兵太多,有不臣之意,还好狄仁杰、魏元忠等一大批人替他担保,才过了这一关。

  郭元振和娑葛搞好关系,但宗楚客却想另起炉灶,扶持突厥的其他部落,造成娑葛反叛,西域混乱。

  他向朝廷说明真相,成为宗楚客的眼中钉,朝廷征召郭元振回京,老郭不敢去。

  直到唐睿宗时代,宗楚客一党在政变中被清除,郭元振才回到京城。

  在域外处理各项事务游刃有余,离开凉州受到万人空巷的欢送,回到京城,郭将军却处处肘掣,根本施展不了手脚。

  十分不顺。

  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刚刚继位的唐玄宗李隆基在骊山大阅兵,展示大唐的强大武力。

  不知道为什么,哪条筋错位,唐玄宗亲自擂鼓时,郭元振将军却上前奏事,打断了节奏。

  玄宗大怒,要杀老将军。

  年轻气盛的皇帝要立威哟!

  几个宰相求情:“郭元振对国家有大功,请从宽处理。”

  这才免死,贬到广东新州。

  玄宗是英明的,过了一段有意再次启用郭将军,只是受此挫折,郭将军意兴阑珊,同年就去世了。

  昔时龙泉剑,再不现寒芒。

点击「历史教师王汉周」阅读原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