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为是普通的北京黄大仙,谁知道你居然这么香?

  大家都知道,猫盟在和北大的罗述金老师合作研究北京山区的豹猫。

  因为在北京,豹猫在山里遇不到豹子,也几乎没有狐狸和它竞争,它就是食肉目老大。

  唯一影响因素是人为活动,因此北京是个特别好的研究豹猫与人类共存的地方。

  我们比较擅长找屎和装相机,因此最早的时候陈老湿带着罗老师和学生们上山,去装了几个红外相机。

  这些相机很快就拍到了豹猫,于是我也跟着去,多装了几台相机。

  这个地方就在罗老师家后山(又是后山相机),但这条路比较远,穿越一次要走十来公里,海拔最高要到1800多米的地方,在北京也算是比较高了。

500

  调查路线,制图:谭家豪

  而且就在最高的地方,我们也拍到了豹猫,拍得还挺好看的。

  最近罗老师的一个学生谭家豪本科毕业,报告就是关于北京的豹猫如何与人共存的。

  基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的数据,基本情况是:这里豹猫的拍摄率很高,相对密度高于我们在山西、河北的豹猫情况。

  而这里的人为活动也很多,在一年的时间里拍到人为活动的照片有2万多张,占总拍摄照片数84%。

  从出现人员的身份(绝大多数为驴友)、活动范围、活动时间来分析,得出结论:豹猫在时空上与人类进行回避,以形成良好的共存关系。

  在没有开荒、打猎、大规模开发等破坏性人为干扰的情况下,这种距离人类社区较远的深山区豹猫种群能够形成较为稳定的规模。。

  因此这可以给带豹回家的人与猛兽共存问题带来一个解决思路。

  不过这不是今天要讲的故事……

  甚至今天的主角也不是豹猫。

500

  主角也不是我 图源北大&猫盟

  2019年11月我带着大锤和小六去收了一次相机。回来后我大概看了一下数据,并且挑了一些好看的豹猫照片发在群里,告诉他们:没啥新鲜东西。

  2020年9月,罗老师的学生韩思成和陆道炜参加北大生科院的学术交流活动做了张海报,里面贴了个照片,并且注明:黄鼬。

500

  就这个图 图源北大&猫盟

  李晟看到后就指出:这不是黄鼬,是香鼬。

500

  当场打脸,真香

  于是罗老师来向我指出:我们是不是拍到好东西了。

  我顿时就傻了。因为就在两个月前,大好给我发图,说有人在东灵山看到香鼬了,当时我还不大信,看到大图后才确认就是香鼬。

500

  东灵山的香鼬 图源吴哲浩

500

  心思活络二人组

  但我并没有意识到,我们在海陀山拍的那个也是香鼬。

  我一直认为北京没有香鼬,因为我过去都是在青藏高原看到的这家伙。在高原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这是黄鼬,因为确实非常不一样。

  但是我其实看我们红外拍的那张香鼬的时候就觉得不一样,我清楚地记得当时还嘀咕,这个黄鼬怎么肚子泛白。

  但我还是把它认成黄鼬,并且给了一个毫无道理的解释:小家伙,毛色浅。

  这就是经验主义导致的错误,非常不可饶恕。

  然后我想起这已经是我第二次犯这个错误。早在5、6年前,拍鸟大神Terry就在北京东灵山拍到了香鼬,还发来问我是不是,我特别肯定地说:不是!

  我是个傻子,纯的。

500

  这是当年Terry拍的那只,应该是北京最早的香鼬影像记录 图源Terry

  所以现在在北京至少有两个地方拍摄到了香鼬,一个是东灵山,一个是大海坨山区。

  这两个地方海拔都达到接近2000米,香鼬出现于此,并没有出现在低海拔的其他山区,这也非常好地解释了香鼬的生境选择:高海拔。

  让我们来认识一下香鼬:香鼬(Mustela altaica)是一种中小型的鼬,头体长22-29cm,明显小于常见的黄鼬,看上去更加纤细

  其特征是四足呈白色,腹面的毛色明显浅于背面,形成明显的颜色划分。

500

  香鼬证件照~四足呈白色,腹面的毛色明显浅于背面

  香鼬分布于从西伯利亚东部经中国东北部延伸至青藏高原到帕米尔高原的大片区域,在中国,它主要分布于青海东部、四川西部和北部、甘肃南部、西藏东部西部和南部、新疆中部的高海拔地区,东三省和内蒙古也有记录

  重点在于:北京是缺乏香鼬记录的,最靠近北京的记录在山西五台山和河北张家口、内蒙古赤峰一带。

  而其分布区是如何从东北进入到西南山地以及青藏高原的呢?

  从西部的天山-昆仑山进入青藏高原是一个分布通道,沿着大兴安岭-燕山-太行山-秦岭而进入西南山地,则是另一个潜在的分布通道。

  而后者从未被科学验证过。

  北京的香鼬出现的位置非常重要。海陀山地区的香鼬出现于燕山西端,东灵山的香鼬出现于太行山北端,它们正好构建起从东北往西南分布的支点——

  我们可以推测,在所有海拔>1800米的山上,都可能有香鼬分布。

  香鼬喜欢在灌丛、流石滩和草甸上活动,以鼠类为主要食物,它们不是喜欢出现在森林里的动物。

500

  在溪流边上明中观察的香鼬小可爱

  在华北,通常在海拔2000米以上就会出现高山草甸,我想香鼬就是在过去的某个时间来到了这些山脉,然后依靠这些高海拔的山头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存活至今。

500

  狗獾的数量正常 图源北大&猫盟

  这些华北山地的高山区域不但养育着香鼬,也是诸多高原、北方物种的居留地,如粉红腹岭雀、红眉朱雀、灰伯劳、红腹红尾鸲等,这些鸟类在这些山顶描绘着分布的边界,而这些脆弱的亚高山草甸一旦被破坏,我们就会失去一种非常重要的华北生境类型。

  香鼬在华北山地的数量应该非常少。在两年的监测中,我们仅拍到了这一次香鼬,目击记录也极其罕见。

  理论上香鼬的数量并不会因为盗猎等人为干扰导致下降。

500

  猪獾也没有缺席 图源北大&猫盟

  同样作为中小型食肉动物,海陀山区域的豹猫数量比较丰富、狗獾和猪獾的数量也比较正常,貉在华北山地似乎处于增长-扩散的阶段,就连分布到达最北限的果子狸,近年来也频频出现在相机前。

500

  我系果子狸 图源北大&猫盟

  因此香鼬的罕见程度表明,华北山地可能并非其理想的栖息地,气候变暖是否会导致这种不适应性加剧?这其实是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这种变化中,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往往是那些边缘分布的物种。

  但其实造成数量少的印象也有可能是因为调查不够。

500

  貉也是这里的居民 图源北大&猫盟

  仔细回想一下,我们极少在华北山地的高海拔亚高山草甸环境里布置红外相机,这可能是我们几乎拍不到香鼬的主要原因。

  此外,我确实觉得华北山地的香鼬长相与青藏高原的亲戚差别很大。不光是脸比较黑、脚不太白,就连肚子的颜色也略深了一些。

  也许过去有一些数据里面的香鼬也被认成了黄鼬,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

  在李晟的建议下,罗老师和学生们把这个发现写了一篇论文,发表在兽类学报上。

500

500

  发现香鼬的论文发表啦

  当然,香鼬只是我们豹猫研究里的一个小插曲。

  至今在这个区域安装的相机已经拍到了北京所有已知的大中型兽类,包括:

  西伯利亚狍、中华斑羚、野猪、豹猫、亚洲狗獾、猪獾、果子狸、貉、蒙古兔、岩松鼠、黄鼬、香鼬;

500

  觅食的狍子 图源北大&猫盟

  以及三种雉类:雉鸡、勺鸡、石鸡,还有很多鸟类。

  还有豹猫的数量、活动节律、食性都是课题所关心的问题,来自于多种类型的数据最终将会解释这个豹猫种群的秘密。

  至于它们是如何适应这种被人类砍伐和改造、处于恢复中的林地的,那将会是另一个故事了。

500

  等着,下回就是本喵的故事了 图源北大&猫盟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