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时中终于松口盖建方舱医院
民进党当局要与大陆「别苗头」,除了是体现在「疫苗之争」之外,其实更主要的是发生在如何评价大陆的各种抗疫措施方面。当初大陆采取的每一项重大的抗疫措施,比如武汉「封城」、兴建方舱医院等,民进党当局及其外围网军都要嘲讽以致攻击一番。即使是在台湾地区这一波疫情爆发中,尤其是在宣布全台实施三级戒备之后,整个台北市和新北市空无一人,亲绿网军也要将之与武汉「封城」相比,说是双北市民自觉自律,不用行政命令,幷籍此炫耀「民主制度」。其实,这是因为经过一年多的抗疫实践之后,人们都对抗疫的各项必要措施有了认知。这就如西方的一些国家,当初要求民众佩戴口罩时或禁足之时,竟然有市民上街游行抗议。但到后来疫情越趋惨烈之后,市民们反而都自觉地佩戴口罩或是宅在家中了。但即使如此,官方仍然采取了一些强制性的措施。比如新北市政府下令,重罚不带口罩者,还专门派人上街「查缉」。
在这一波疫情爆发中,是否兴建方舱医院以收治轻重症者,也成了民进党当局要与大陆「别苗头」,甚至是对大陆的抗疫措施表达「不顾一屑」态度的重要内容。实际上,台北市长柯文哲和新北市长侯友宜,都鉴于市政府卫生局所管辖医院的床位不足,无法应对每日以三位数字增长的病患;而且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病区与其他非传染病的病区距离较近甚至是同一栋楼,容易发生交叉感染,因而呼吁指挥中心同样他们效仿大陆兴建「方舱医院」。而国民党主席江启臣等也有类似的建议。但都被陈时中顶了回去。
陈时中当然了解方舱医院分流功能,但他逢陆必反的心魔作祟,因为大陆盖方舱医院成功度过疫情危机,台湾当局就绝不能用这四个字,否则就太没面子了。
然而,现在的情势已经十分紧急。台大医院、北市联医工会都公开发声求救,指出北部的医院都已「全面满载」,疾呼「撑不住」了。台大医院院长吴明贤昨晚在个人脸书以《Hospitals Need Help》为题发文指出,台大医院把小儿加护病房都改装、收治成人新冠肺炎患者,仍然不敷使用,但救护车却持续把需要加护病房和插管的确诊病人送来。病患已经超量无法再收,全面满载,医院已经非常紧急,不能让一线医护赤手空拳,弹尽粮绝。台北市政府昨午也举行记者会,诉说医院系统「面临崩溃」的危机。柯文哲表示,如果有一天数量多到没办法控制,当然有地方住就好;大家合作可以撑过这波疫情,但若不合作,搞到有一天医院装不下,就不是只有「一人一室」,而是有床就塞,到那程度,治疗品质就很差。因此,只能是「北病南送」。如果是送往「卫福部」直属的医院尚可,但倘是送给地方政府以至是民营医院,就不但是沉重的负担,而且也有将疫情扩散到中南部之虞。
陈时中否定方舱医院,这也是一种「优越感」在作崇。他的理由是,台湾地区的人均医护人员、设施尤其是病床的比例等数据,都比大陆高,因而无需像「落后」的大陆那样以方舱医院救治大量的轻重症病患。而且,由于从蔡英文到苏贞昌、陈时中,自满心态导致麻痹大意,而未能对收治大量轻重患者进行「超前部署」。
其实,方舱医院幷非是中国大陆的发明,这也是一种「舶来品」,只不过是大陆地区在武汉疫情爆发时,根据中国尤其是武汉的情况,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特征,而有所改良发挥。实际上,方舱医院起源于美国。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军为适应越南战争的需要,率先开展医用方舱的研究与应用。方舱最初被应用于美军,方舱都配有载车、机动性高,而且能根据需求在方舱内部设计相应结构或安装相关设备。因而方舱医院最初主要是用于战场上伤员的救治,后来也用于海啸、地震等大型的自然灾害所引起的这种创伤人员的救治。而中国大陆最初在引进方舱医院的概念时,也幷非是应对传染病尤其是疫情。早在二零零八年汶川大地震及二零一零年玉树地震时,就建立过方舱医院。除了医疗方舱,常见的方舱还包括货柜、货柜房、专用车厢、军用方舱、气象方舱、移动组合房等。
在去年初的武汉疫情中,武汉一共建造了十四所方舱医院,收治了一万三千六百多名病人,武汉市每四个确诊患者中就有一个在方舱医院接受治疗,对控制疫情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方舱医院实现了零死亡、零感染的奇迹,为打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武汉阻击战、保证人民生命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可谓是功勋卓著、功不可没。如果说二零零三年抗击非典肺炎疫情产生了迅速建设定点医院的「小汤山」模式,那么二零二零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则产生了利用已建大型建筑改建临时医院的「方舱」模式。方舱医院模式,再次证明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为「中国之治」增添了新成就和新经验。 方舱医院由医疗功能单元、病房单元、技术保障单元等部分构成,是一种模块化卫生装备,在各种应急救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幷体现了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反应快,二月三日中国政府决定对患者进行分类救治,从二月四日开始把武汉洪山体育馆改建成武昌方舱医院,到二月五日晚正式收治患者,历时仅三十三个小时,反应非常迅速;二是防控严,对武昌方舱医院科学规划、积极防控,减少职业暴露;三是合作强:医疗、护理、影像放射、检验、药库、物资供应、后勤保障等多部门密切合作运行;四是容量大:武汉每所方舱医院都具有上百张病床,有的甚至上千张床位,大大提高了收治能力;五是医务人员投入多:由于容量大,所以需要大量的医务人员,如武昌方舱医院就有来自全国各地十四个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而这些特点,其实也颇为适用于台湾地区目前诊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现实情况。
陈时中把方舱医院认定为「大陆模式」而不屑借用,这是一种偏见。实际上,除了前述的方舱医院最早是用于美军在越南战场之外,二零一五年的尼泊尔地震,二零一五年的利比亚埃博拉病毒疫情等紧急医疗救援任务,也适用了方舱医院,幷有效地发挥了快速替代常规医院的作用。而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俄罗斯也在莫斯科郊区建造了该国首个方舱医院。其后,德国、伊朗、西班牙、英国、美国、中国香港、巴西等地亦相继开设方舱医院。至于日本则以租用整栋旅馆的方式收容轻症患者,使传染病指定医院可专注于重症患者的治疗。
昨日,陈时中在严峻的疫情态势下,不得不松口了。他表示,昨日说,「内政部」营建署正设计快速、好用的采检站,之后便会规划类似方舱医院的医疗设施来因应当前医疗紧绷状况,盼能让未来疫情有备无患。目前先对采检站初步设计,让户外能够快速部署,接下来就会对相关设施进行规划。
显然,陈时中是「不见棺材不流泪」。终于在疫情严峻,台湾地区现有的医疗设施已经面临崩溃的危机之下,而不得不借鉴大陆地区的一些先进意念及方法。这也可说是一个小小的进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