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特快:如果台军买了铁穹,我们的火箭弹还有用嘛?

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收看《亚洲特快》,我是在观察者网陪您聊外军的席亚洲。本期节目,咱们就来说说最近网上大家都关注的国家,以色列。

那说到以色列国防军,大家都肯定听说过不少关于它的传说和故事,而以色列作为美国最紧密的盟友,可以几乎无阻碍的借助美国强大的技术实力来发展本国的军事技术。

到了今天,以色列已经成为了美国军工产业的一个“子品牌”,而作为一个独立经营的“子品牌”,它的发展思路和技术路线又和美军有着明显的区别,其自行研制的武器系统虽然技术上比“高大上”的美国武器总是要低一些,但都极其适合以色列自身的特殊国情,甚至可以说是比美军武器设计多了一分灵气,独具特色。

不过也正是因为关于以色列军事力量的事情过于庞大和复杂,要把它的桩桩件件事情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那不是我们一期视频能做到的。这里咱们就着重说一下近期以色列最引人注目的事情,以色列的反导和反火箭弹系统。

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还是得先说几句以色列国防的总体态势。追根溯源,以色列这个国家的立国之本是什么呢?是以色列国防军。

大家都知道,以色列是在二战后才建立起来的国家,来自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怀着对二战中本民族遭遇伤痛的强烈愤恨,决心要在这片故土上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国家……后面的历史大家就都知道了,这里咱们不做道德评判,反正以色列就存在了,并且就是这么好勇斗狠,不讲道理了。

那为什么以色列把自己弄成这样呢,首先,以色列是一个没有什么战略纵深可言的国家,它的国防第一线也就是它的最后防线,没有任何退路可言。如果以色列军队真的被击败,那么就算用了核武器,也不过是泄愤报复,改变不了以色列作为一个国家被消灭的下场。所以,在1973年的灭国危机之后,以色列绝不容忍对自身怀有敌意的对手——当然差不多也就等于以色列所有周边国家了——发展出一支足以像1973年那样对以色列造成那样致命威胁的军事力量。

为了实现这一点,在80年代以来,以色列发动了入侵黎巴嫩的战争,轰炸了伊拉克核反应堆,至今他们也在不停的轰炸叙利亚。

通过这种好勇斗狠,绝不忍耐的做法,以色列活了下来,并且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也不会被消灭。

但是,仇恨从来都是双方面的,虽然站在以色列的角度看,滥用武力是别无选择。但在对面看来,以色列的报复是对自己的再次侮辱和侵害,那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进入21世纪后这种反抗的方式逐步转向了各种恐怖袭击,而以色列对此唯一想做,也是唯一能做的,还是报复。你向我扔石头,我就打橡胶子弹;你聚集起来要闹事,我就发射催泪弹甚至“白磷烟雾弹”;你袭击我巡逻队,我就炸了你家;你家孩子拿小刀捅我的人,我就派推土机拆了你家房子……这样的结果当然是冤冤相报何时了。但是,客观来讲,以色列现在能维持一个看起来还像是个正常国家的样子,靠的就是这种野蛮的做法。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能看懂以色列那种武疯子一样的行为方式。

不过这种事情嘛,总是有另一方面的,按照以色列传统的“武疯子”做法,巴勒斯坦人敢向以色列发射火箭,那以色列的做法应该是直接撕毁和平协议,冲过去占领加沙啊,但是他们没这么做,为什么呢?

这就要追溯到1991年海湾战争,当时伊拉克试图通过用“飞毛腿”导弹攻击以色列的方式,刺激以色列还击,从而将阿拉伯世界的仇恨再次引向以色列来给自己解围。为了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美国和以色列只能积极宣扬其“爱国者”导弹能够拦截伊拉克的弹道导弹,来缓解以色列国内还击伊拉克的压力,

换言之,以色列的武疯子行为方式成了对手用来影响美国的办法,而这样的结果会让以色列几十年来分化瓦解阿拉伯国家的努力化为泡影。

所以以色列也终于成了必须有一定的行为底线和准则的国家,不能再无休止升级自己的报复手段了。

那么如何应对这类袭击呢?海湾战争中爱国者拦截飞毛腿的事情引出了以色列的解决方案——反导系统。

今天以色列的反导系统分为三层,能拦截伊朗”流星3“或者沙特”东风3“等中远程导弹的“箭-2”导弹,能拦截“飞毛腿”和“圆点”等中近程导弹的“大卫投石索”,以及用来拦截射程70公里以下火箭弹和炮弹的“铁穹”。

最近大出风头的当然就是“铁穹”系统了,据报道在最近的对抗中,加沙地带的哈马斯武装发射了1750枚各种火箭弹。而据苏师傅的以色列朋友称,以色列对其中500枚左右进行了拦截,击落了其中400枚左右,拦截效率高达85%,如果不是拦截到最后铁穹导弹的待发弹打完了,拦截率可能还会更高。

而这次对抗过后,也有当地人首次拍摄到了“铁穹”系统的”塔米尔"拦截弹的完整引导头残骸,让我们对这种导弹有了更多的认识。其实以色列虽然2011年就开始部署“铁穹”,但是对其采用的具体技术细节却多有避讳。在以色列宣传中一直强调铁穹采用了中段数据链指令制导技术,但对于其末制导技术则多有避讳。

而列车长之前在文章里也曾出于传统导弹技术常识,认为可能铁穹导弹采用全程指令制导或者红外制导。但从这次现场照片来看,这种导弹采用的应该是类似于美国“长弓地狱火”导弹的毫米波雷达主动导引技术。所以它能够在接近敌方目标到一定距离后自己搜索并飞向目标,不需要地面进行末端精确控制,这可以大大提高全系统同时对抗目标的数量。

只不过这种毫米波雷达导引头的作用距离可能很小,只有1000-2000米的样子,所以“铁穹”几乎不具备追踪攻击高机动目标的能力,并且需要中段指令制导。

在靠近目标时,铁穹导弹会抛弃头部整流罩,露出导引头后部四个光学窗口,这是激光近炸引信的窗口,在导弹和目标错身而过的瞬间,引爆弹体中部的定向破片战斗部,形成一片密集的破片杀伤区,大部分情况下这些破片能有效破坏来袭目标的气动外形,导致其偏离,或者运气好也可能直接将其引爆。

从这个技术分析可以看出“铁穹”虽然采用了看起来很先进的主动雷达导引技术,但实际上却非常强调降低成本,尤其从它的战斗部和引信设计可以看出它和“爱国者3”这类强调直接碰撞目标,尽可能引爆来袭目标的战斗部,或者通过碰撞使其携带的化学武器或者生物武器在高温中降解的思路完全不一样,它的精度不足以直接命中目标,只能用近炸引信。

此外,为了降低总体使用成本,铁穹系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的作战管理中心具备预测来袭目标落点功能,对于那些明显偏离目标,没有实质威胁的目标就不加以拦截了,只拦截那些可能打中以色列目标的火箭。

那以色列能够做到这些设计因素,其实主要的前提是——对手太LOW,哈马斯的卡桑火箭基本上就是用各种民用材料拼凑出来的简易火箭弹,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偷运进来的相对正规的火箭弹,但是总体来说,大多数就是1844年英国发明家黑尔制造的康格里夫火箭的水平,少部分达到苏联二战期间用的喀秋莎水平,至于再高级一点的那就是偷运进来的122毫米“冰雹”火箭弹,甚至据说还出现过卫士-1火箭,也不知道是从哪个中东国家军火库里漏出来的东西。

所以一千七百多发火箭打出来,以色列也只对其中500枚进行了拦截,因为它大部分火箭根本就没奔着以色列目标过去。

而且这些火箭弹由于射程较短,因为空气阻力因素,在进入下降阶段的时候,速度都已经是亚音速,而且其弹道轨迹也完全可以简单的预测和跟踪。

最后呢,由于以色列对加沙地带严密封锁,哈马斯的火箭弹数量也不可能达到让“铁穹”完全无法应付的程度,这次的1750枚应该也是已经积攒了好几年的全部存货了,不然哪怕是再来一次这样规模的对抗,以色列的“铁穹”系统只怕也是受不了的了。

正是因为对手太弱,以色列才能够用一个价格尽可能低廉的导弹系统来进行拦截。

其实吧,卡桑火箭这类的目标,现役比较先进的防空系统都是可以拦截的,比如之前我军的宣传材料中就提到过我们的肩扛式防空导弹在得到信息化系统的支持后,甚至可以拦截敌机空投的炸弹,肩扛导弹的价格也就是一枚几万美元,不比“铁穹”贵嘛。所以说铁穹性能上也并没有多么的惊人。

不论如何,应该承认啊,能用把拦截弹的价格控制在4万美元水平上,一次性拦截几百枚来袭的导弹,并且取得如此的拦截率。以色列的系统整合能力,尤其是铁穹的目标分配和作战管理软件设计,都可以说是相当高水平的。

当然了其实“铁穹”系统价格不菲,一套系统的价格据称达到5000万美元,其中大头当然是高性能的雷达和作战指挥系统了,拦截弹反而只是一小部分。它的作战系统能够同时跟踪200个来袭目标,并分批次控制拦截弹先后加以拦截。

铁穹的每套系统,也就是一个发射连,一般有3-4个发射单元,每个单元备弹为20枚,采用集装箱式的发射器,再装填时间仅需十几分钟。

不过从这次的战斗情况来看,由于哈马斯的火箭一次性发射出来的实在太多,而且还投入了射程达到120公里的火箭弹,已经超出了“铁穹”的拦截能力范围,因此有不少火箭弹是铁穹系统打完待发弹,来不及装填,而漏过的。因此虽然以色列号称取得了85%的拦截率,但火箭弹也也造成了以色列也有数百人伤亡,可见某种意义上,铁穹仍然是一个“让以色列人相信自己受到了保护”的系统,让大家看着夜空中壮观的拦截景象,发出“哇,好厉害!”的感慨才是这个系统最重要的任务。

而在列车长看来,除了哈马斯的火箭弹太LOW,以色列能够坚持使用“铁穹”给自己打伞,那还是美国的支持,据悉,以色列研制“铁穹”系统过程中,得到了美国累计1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而此后以色列使用“铁穹”导弹的费用,也全由美国军事援助经费“包圆”,所以有些朋友说,以色列用几万美元的导弹去拦截不到1000美元的火箭弹,是个亏本买卖,这事儿吧……一方面,有美国爸爸兜底,人以色列不在乎;另一方面,如果不拦截,这火箭弹掉下来造成以色列的人员财产损失有多大呢?

当然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铁穹”系统,以色列就只能不停对“哈马斯”控制区进行大扫荡,尽可能消灭哈马斯的火箭制造设施和抓捕相关人员,那这过程中,以色列又要消耗多少人员物资经费,又要面临多少哈马斯的伏击,再被抓几个士兵当人质,那就更要命了,以色列还得再报复回去……对于美国来说这个政治代价可就更大了……

那正是因为对手太弱,加上美国全额报销这两个最根本的因素,才让以色列开发并大规模使用了“铁穹”这种独树一帜的武器系统。

当然以色列作为世界上主要军火商之一,他们也积极想要向外推销“铁穹”系统,截止目前他们已经和阿塞拜疆、罗马尼亚和印度签署了意向合同,而美国也为了进行陆军战术防空防御系统的对比研究,采购了两套系统和480枚导弹。此外还有韩国以及若干欧洲国家都采购了“铁穹”系统的EL/M-2084雷达系统。

据消息,我国台湾地区的防务部门和所谓“中科院”也曾设法考察过“铁穹”系统,因此还曾有台湾媒体大谈“如果我们台湾买了’铁穹‘系统,共军的远程火箭炮就不足为惧”什么的。

嗯……这个就……

咱们先说说美国、印度、韩国等国军方考察“铁穹”系统后得出的一个共同结论吧,就是这套系统的实战意义很有限。

首先就是因为“铁穹”针对“卡桑火箭”的设计过于特殊化,它几乎不能用来拦截其他的空中目标,雷达导引头探测距离太短,视场也过于狭窄,敌机稍作机动就能让导弹"抓瞎“。此外,它的战斗部也不适合攻击其他类型目标,比如,如果敌方目标在你导弹前方位置飞过,那导弹就完全无法攻击……

再加上铁穹的控制系统也无法让导弹做出过载足够大的动作,导弹本身飞行速度也不是很快……

总之呢,这种导弹就干不了比拦截卡桑火箭更复杂的任务。

其实美国,俄罗斯等国都有执行类似“铁穹”导弹任务的导弹,洛克希德公司就曾为美国陆军开发了一种微型导弹,称为微型直接命中杀伤导弹,缩写“MHTK”,这种导弹曾经在美国陆军自行开发的一种通用式发射箱里发射,它的基本任务和“铁穹”基本一模一样,重量仅为2.3公斤,直径仅为41毫米,长度760毫米,几乎就和人胳膊差不多长,洛克希德公司称其造价也仅有1.6万美元,采用雷达半主动或者雷达主动引导。不过这种导弹的测试工作没有进行到实战拦截的地步,具体原因究竟是造价还是什么就不太清楚,但是洛克希德的钓鱼工程嘛大家都懂的。

同样,俄罗斯也开发了代号“钉子”的微型拦截弹,可以在“铠甲”弹炮合一防空系统的导弹发射筒内“一桶四弹”方式来部署,其尺寸长度数据和MHTK基本相似。

而中国近年来在微型防空导弹方面也有不少成果,比如之前珠海航展上曾经展示的“袖箭”微型防空导弹。

换句话来说,世界上几个主要大国只要愿意,都能制造出比“铁穹”系统更加复杂和先进的小型防空导弹,来拦截火箭弹和炮弹。

但是为什么大家都没有大量装备这种系统呢?

主要是因为对于大国来说,要是让敌人用射程70公里以下的火箭或者大炮攻击自己的城市目标,那军方负责人就不是引咎辞职那么简单了呀。

至于野战部队要是碰上这类袭击呢……对于机械化部队来说,机动起来才是最好的防炮击的办法啊。

所以各大国在这个领域主要还是让那些更高级的短程防空系统,在部队不得不停下来的时候提供一下掩护就完了,不会专门去研制一套类似“铁穹”这样的系统。当然更重要的是加强战场信息搜集和打击能力,快速消灭敌人的远程炮兵和火箭炮部队,从源头上阻止敌人的攻击。

而对于台湾来说,他们要对付的对手啊……只有在登陆上岸以后,才会用上“铁穹”系统能够拦截的那些火箭和炮兵武器……而跨海峡打过来的导弹和火箭弹,最少射程也要有150公里,那已经完全超越了“铁穹”拦截目标的能力上限。

所以“铁穹”对于台军来说其实是完全没有实际意义的装备,而且一个连5000万美元,也真心实意的是贵的不行。有这钱台军可以多部署一套“天弓3”防空导弹了,“天弓3”就算是技术上也不怎么先进,但至少用途范围和射程都远超过“铁穹”,选哪个不是一目了然了嘛?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台湾“中科院”和防务部门自己得出结论,“铁穹”系统不适合台军需求,不建议采购或研制类似系统。

不过其实呢,“铁穹”这样的能够同时拦截大量来袭火箭弹和炮弹的野战防空系统,那对于各国军队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现在问题的焦点可能还是导弹本身的性能和成本不太行。那么怎么才行呢?

除了上面提到的各大国都已经开发的微型防空导弹,其实更理想的解决方案可能还是——激光。

而现在中美俄也都已经公开展示过各自的激光近程防空系统,只是现在这些系统还存在着一些诸如可靠性高,采购价格高,部署环境有限,难以全天候作战之类的问题的困扰。不过随着时代继续进步,究竟会怎样,可能还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