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叶挺将军既要继承遗志也需吸取教训
由澳门中联办组织的「澳门媒体涉台报导负责人江西湖南参访团」,在南昌活动的第二个项目,是参观「新四军军部旧址」。新四军军史的前半部分,也可以说是军长叶挺将军的「出山史」,因而展品中多次提及到其「出山」前蛰居的澳门。另外,由于叶挺将军「出山」时,提出以其在北伐时统领的「铁军」第四军,以「新四军」来命名整编中央红军长征时留在南方进行游击战争的各游击队的军队,因而就有叙述第四军的部分内容。而在第四军的序列表中,有几个名字是与澳门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的,除了是直接的叶挺、叶剑英、张云逸等之外,还有间接的李硕勋(李鹏之父)、出卖澎湃烈士的白鑫等。当然,这两人更是与柯麟密切相关,尤其是后者,柯麟在上海中央特科时,奉周恩来指令,侦查白鑫的行踪,为中央特科红队惩处这个罪大恶极的叛徒,提供了准确的情报。
叶挺将军曾被毛泽东誉为「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无衔元帅」。前者,是指他在缔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八一南昌起义中,以北伐中的「铁军」司令的身份和实力,出任前敌总指挥兼第十一军军长,在稍后的广州起义中,更是出任工农红军总司令,首次打出「红军」的旗号,因而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后者,他「出山」出任新四军军长,如果不是「四八空难」,在一九五五年的授衔中,也肯定被授以元帅军衔——后来接任新四军军长的陈毅,就是元帅。聂荣臻元帅就曾对陈毅说过,如果叶挺还在,新四军就有两位元帅。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叶挺被中共中央军委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之一。二零零九年九月,叶挺被评为「新中国百位英雄模范人物」之一。周恩来曾评价说:「十年流亡,五年牢监,虽苍白了你的头发,但更坚强了你的意志;你是人民队伍的创造者。北伐抗战,你为新旧四军立下了解放人民的汗马功劳。」
叶挺将军与我们澳门有缘。广州起义失败后,他不忿先后受到李立三和由王明误导的共产国际的批判和惩处,愤而脱党流亡海外,先到德国和法国,后到澳门,并在澳门居住长达十多年。他的九个儿女,有七个在澳门出生。西安事变后,国共谈判决定将没有参加长征、坚持走南方根据地进行游击的队伍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但蒋介石要求军长不能由中共党员出任。中共中央由此想到了正在澳门的叶挺将军,也获得蒋介石首肯,任命叶挺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新四军)军长。这个「新编第四军」的番号,据说是由叶挺提出,因为在北伐战争中,他所率领的独立团,就隶属于又称为「铁军」的第四军。
据《柯麟传》所述,原在香港隐蔽潜伏的柯麟,后来之所以转移到澳门,就是为了叶挺。——遵义会议的其中一项决定,是委派陈云、潘汉年到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汇报遵义会议的情况。而两人到了上海后,情况发生了变化,毛泽东感到国共有可能会合作抗日,于是就电告潘汉年,留在上海、香港一带从事统战及情报工作,陈云则继续前往莫斯科。潘汉年到了香港找到柯麟,谈了叶挺的情况,要求柯麟搬迁到澳门就近照顾叶挺,并伺机动员他「东山复出」。后来任新四军副军长的张云逸到澳门劝说叶挺「出山」,就是由柯麟陪同。
在「千古奇冤,江南一叶」的皖南事变中,叶挺将军被蒋介石囚禁。在狱中,叶挺将军铮铮铁骨,怒斗群魔,写下了浩然正气的《囚歌》:「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起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正是惊天地、泣神鬼。
其实,叶挺还有一首很少有人知道的《囚歌》的姐妹篇《囚语》,这是叶挺的长子叶正大将军在中央档案馆找到的。叶挺在「皖南事变」被无理扣押后,因为他早作了必死的准备,故而在八天以后,也就是一九四一年一月二十一日,用毛笔在信纸上断断续续写了十八页的《囚语》,表达了自己被囚禁后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囚语》第一页头四句明志诗,就集中反映了《囚语》的主题:「不辞艰难那辞死,生死原来相游戏;只问此心无愧怍,赤条条来光棍逝。」
叶挺将军一生有过许多辉煌胜利,也遭受过许多委屈挫折。他随着时代的前途而前进,对民族和革命事业无限忠诚,无比坚定,无比勇敢。他那临大难而不惧,临大节而不苟的崇高品格,令人感佩,铭记千秋。
叶挺一生备受委屈。除了是在皖南事变后遭受蒋介石囚禁,是由敌对阵营实施的之外,更多的却是由「自己人」施加。其中最主要的有两次,一次是在广州起义失败后,第二次是在出任新四军军长后。广州起义时,叶挺根据敌强我弱的态势,主张立即将起义部队撤出广州,但是遭到了共产国际代表德国人海因茨•纽曼的斥责。而就在当天下午,张发奎调动各地军队反攻,张太雷和这位纽曼乘车赴观音山指挥,途中遭民团伏击,张太雷中弹身亡,真是绝大的讽刺。起义失败后,「左」倾盲动主义的李立三中央,竟给予叶挺留党察看半年的处分。翌年叶挺到苏联参加中共「六大」,又先后受到李立三、王明的无端指责;共产国际也认为叶挺动摇,不允许叶挺到东方大学作报告。叶挺因此决定退出共产党,流亡德国,后来来到比较安逸的澳门定居,并成为素食主义者。事实证明,叶挺在广州起义时的建议,是正确的,也符合后来毛泽东在井冈山总结提炼的「敌进我退」战术策略。
叶挺出任新四军军长后,由于不是中共党员,因而所有与新四军核心机密有关的中共党委会议都不能参加,他这个军长有职无权,只是到处奔跑张罗军费给养。他和项英在新四军的一系列战略问题上产生分歧,而项英对叶挺的生活习惯也有相当意见,使得叶挺曾自云「居士不适于当一个大庙子的方丈」,数次提出辞职。
意想不到的是,在叶挺将军殉国几十年之后,他曾经定居的澳门,仍然存在着让其备受委屈的现象。有人老是以为只有自己是一枝花,别人都是烂茶渣。也有人总是认为自己一贯正确、永远正确,别人的见解则是「跟红顶绿」、「大逆不道」,后来的事态发展证明是说对了后,也不认为自己当初的指责是错误的,反呛以「你说早了不等于是说对了」。自己老是吹嘘「天下无人不识君」,而别人的优点则看不到,缺点却以放大镜来审察。总之一句话,就是「武大郎开店」,容不得别人比自己高;「假洋鬼子」,自己不做,也不准别人干,桎梏社会进步。
更意想不到的是,在叶挺将军受到敬重的今日,仍然有人要侮辱诋毁他。包括西安某技术公司的自媒体平台发布含有戏谑侮辱董存瑞烈士和叶挺烈士的视频,也包括某所谓「大业」电影把叶挺丑化成「古惑仔」形象,更包括某电视剧将叶挺将军殉难后的渣滓洞烈士诗词,嫁接在《囚歌》中。幸好,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以国家法律的形式,加强对英雄烈士的保护,并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传承和弘扬英雄烈士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叶挺将军在天之灵,应当感到欣慰。
(发自南昌)
同时,在个人作风上与党的群众路线也是格格不入,这个不叫丑化,本来他就是那种传统的高级军官作派,在形象上就更像一个国民党而不是土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