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著名的神话、宗教、传说形象是从别处借鉴的?原型是什么?

提到上帝降下大洪水,诺亚搞了个方舟装上小动物跑路,大多数人应该都认为这是一个《圣经》原创的重要故事,其实无论在基督教还是犹太教世界里,这个诺亚方舟大洪水是上帝对人类的原罪重要的“天罚”之一,曾经在西方的意义远不是我们认为的神话,而是一个彻彻底底的事实。

然而随着大航海之后的西方开始东征西讨,伊拉克、叙利亚等这些中东地区成了欧洲人考古研究的乐园。在1849年,也就是鸦片战争之后的9年,英国考古学者莱雅德在伊拉克北部的亚述帝国古都尼尼微,先后发现了12块泥板,经过鉴定这是一种古老的中东语言阿卡德语书写的某种史诗,不过当时的欧洲人对这种语言研究的还不是很透彻,再加上类似的古楔形文字泥板出土很多,大家也并没有多在意这个,等这些泥板运回英国后,直接都魂归博物馆。

500

图 尼尼微第五块泥板,现藏于伊拉克苏莱曼博物馆。

在此时的大英博物馆附近的印刷厂,有一个叫做乔治·史密斯的学徒,这人虽然出身不咋样,但是十分热爱参观旁边高大上的博物馆,尤其对神秘的楔形文字泥板们充满了兴趣,此人就像中国语言学家郑张尚芳一样,从野路子出发自学楔形文字的破译,最终被大神挖掘培养,成为了少有的古文字专家,甚至直接搬到了隔壁单位上班,成了大英博物馆策展人。

500

图 英国古文字学家、亚述学家,乔治·史密斯。

时间到了1872年,在策展中,史密斯无意中注意到了那个20多年前挖出来的粘土板,站立许久的观察之后,他总感觉这上面写的故事怎么听起来那么耳熟呢。

经过史密斯的解读,一段这样的文字出来了——

拆掉房屋,修建船只,丢弃财产,保全性命,把所有活物的种子带上船。你所要修建的船只应该是方形的,长宽应该一致。给它造一个船顶,就像下面的海洋一样,神会降下大量的雨水。

这块泥板,也就这么成为了众多文物中最为特殊的一个了——

500

图 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尼尼微第11块泥板,也被称为“大洪水泥板”。

史密斯从第十一块石板入手,开始了尼尼微整个12块泥板的解读工作,没有想到,那个曾一直云里雾里的两河流域上古神话——《吉尔伽美什》,就这样浮出了水面。


在《吉尔伽美什》史诗里,主角就是这个被称为“吉尔伽美什”的两河流域古城“乌鲁克”的国王,吉尔伽美什天生神力,神觉得你这不是盖过了我的风头么,他就派下了一个牛角人头兽身的怪兽“恩奇杜”和他决战,没想到这两位打来打去打出了激♂情,成了好基友。

500

这之后的吉尔伽美什和恩奇杜,竟然联手搞死了另一个怪兽“胡姆巴巴”,战毕,吉尔伽美什跑去河里洗澡,没想到大女神伊丝塔(之后还会说到这位)看上了这小伙子,并开始疯狂追求。然而吉尔伽美什觉得,我都有了♂恩奇杜,你骚扰我干毛(雾)。于是他开始指责伊丝塔到处约炮恬不知耻,因此伊丝塔一怒之下请老爸——主神安努又搞了个怪物“天牛”想要搞死吉尔伽美什,没想到着怪物又一次被吉尔伽美什和恩奇杜联手杀死,安努此刻极度崩溃。

没想到俩人杀死天牛之后不久,恩奇杜却因战斗得了神经衰弱症挂掉了,吉尔伽美什非常痛♂苦,觉得这也是诸事无常啊,好好的基友怎么就死了呢?于是他就怒而出家,他听说这世界上有一个人,叫做乌塔那匹兹姆(不用记)是个从上古时代就活过来的长寿老人,他就想找这个乌塔那匹兹姆询问这怎么才能长生不老啊——这个乌塔那匹兹姆,就这么讲了那个关于大洪水的故事。

原来是这个主神安努觉得世间万物尤其是人类这个物种实在是太烦人了,叽叽喳喳,于是就想搞一个巨大的洪水把人类灭绝掉,没想到水神恩基怜悯人类,于是就名这个乌塔那匹兹姆带上诸多物种的“种子”建立四四方方的船,找到高山,放走飞鸟,然后向天神献祭,这样就可以延续世界,他随后还赐予了这乌塔那匹兹姆永生的能力,让他的后代繁衍至今。

咋说呢,这主神实在是对人类太不友善了。

而吉尔伽美什听完,觉得这人长生不老可能是妄想了,人不光要靠自我奋斗,也得看历史的进程啊...没想到这个老头的妻子,却告诉吉尔伽美什海底有一个被称为“永生之草”的东西,吃了就能永生,没想到吉尔伽美什千辛万苦取来的神草,却被一条蛇给偷吃了。吉尔伽美什只能感叹命运无常,故事在吉尔伽美什与地狱中的基友的灵魂对话中结束。

相信看过《圣经》创世纪的,看完这个故事应该怎么都不陌生了,正是因为蛇引诱了夏娃偷吃了禁果,人类才从伊甸园的永生被下放到了人间,带着与上帝断约的无尽的原罪。然而这个史诗泥板的书写时间,却是公元前1300年,相当于中国的商朝,远远的早于《圣经》的最早古本。

然而故事还没有结束,在1965年,又一堆亚述一带的泥板被发现并补全,经过研究,这个泥板上书写的内容,是一个比《吉尔伽美什》更早的史诗——《阿特拉哈西斯》

在这个史诗中,据说众神经过商议,杀了一个神并用他的血肉混合粘土造出了人,让人成为万物灵长。然而主神安努同样是苦恼于越来越多并且惊扰到神的人类,降下了大洪水,而人类阿特拉·哈西斯受到一个神的启示,制造了一艘方舟带着自己家人以及各种动物得救。

而这一个史诗中,却有着和《圣经》更为相似的一句话——

从今日起 ,必再无洪水 ,人类必生生不息 。 (阿特拉哈西斯——美国美索不达米亚艺术博物馆)

而《创世记》中则说——

我与你们立约 ,凡有血肉的 ,不再被洪水灭绝 ,也不再有洪水毁坏地了。

而这个史诗的书写时间,可能是古巴比伦早期,公元前1600年左右。

一个灭世神话,虽然有着诸多版本,却是一脉相承,现在学者们普遍认为,就算这传说最古本是古巴比伦,但是因为它记载的很多都是苏美尔文明的故事,很可能时间极为古老。而在基督教中一直认为“准确无误”的《圣经旧约》,现在却认为,因为它内部有着极多的自我矛盾,现在一般被认为是五个版本拼凑而成的,分别为——

耶和华底本(The Jahwist),也被称为J底本,此版本称呼上帝为“耶和华”,约成书于前950年左右。伊罗兴底本(The Elohist),也被称为E底本,此版本称呼上帝为“伊罗兴”,约成书于前721年。申命记底本(The Deuteronomist),也被称为D底本,约成书于前650年左右。祭司底本(Priestly Book),也被称为P底本,约成书于前538年。塔纳赫最终版本(Torah redactors),属于圣经里的“摩西五经”的最后编辑总结,约成书于前450年。

而根据《圣经》里的这几个底本,美国亚述学专家加里·伦茨伯格在——《

然而大家回看一下前面的《吉尔伽美什》,你会发现,圣经的两个底本,却正好是采取了《吉尔伽美什》的两个部分而成。

而可能大家很多人还不太清楚,这《圣经》本和欧洲人半毛钱关系没有,它本身是居住在如今巴勒斯坦(以色列)地区的犹太人(希伯来人)的信仰总结,在他们的世界里将之称为前面提到的“塔纳赫”。然而这个犹太人生活的巴勒斯坦,干旱还干旱的不得了,虽说冬天会下点雨,但也绝对不会有“大洪水”这样的灾祸,反倒是它们旁边的两河流域,却会经常性的爆发洪水,淹没农田。

500

图 以色列以及两河流域的位置关系,他们的西北角、地中海对岸就是希腊罗马等欧洲地区了。

《吉尔伽美什》等史诗的出土和翻译,使得在那个工业革命的大时代背景下的欧洲,对基督教信仰产生了进一步的动摇,就像我前面说的,基督教的核心,本是认为《圣经》是一本天启,是一个准确无误的神的旨意,你这时候要是和他们说,这一切东西,说好听点是“致敬”,说难听点就是“剽窃”过来的,那对信仰的冲击,必然是不小的。

不过要说回来,公元前的欧洲人本对沙漠里的犹太人这充满“原罪”的信仰,是毫无兴趣的,然而正是不久之后,这犹太人里出来个神人耶稣,这兄弟公然宣称自己就是上帝的儿子,大道的化身,专门下凡来拯救人间罪孽的。

也正是耶稣的使徒们,使得《塔纳赫》这个本是犹太人内部的小型信仰,成为了《圣经》的旧约,而耶稣的门徒、使徒所书写的《福音书》等,就成了《圣经》的新约。使徒保罗把这个信仰从以色列传入希腊、传入埃及,最终在世界中心的罗马彻底扎下了根。

然而罗马人一开始打骨子里是极其厌烦这个信仰的,因为罗马的的信仰是山寨版的希腊神话,是充满人性的多神论,甚至罗马的皇帝也可以动不动就封神。这使得基督教那种“上帝是唯一真神,耶稣是上帝的化身,你们都是异端”的说法与之格格不入,所以欧洲人一开始没少杀这些搞事的基督徒,包括耶稣的头号门徒彼得以及大功臣保罗,奈何基督徒根本不在乎这个,人家认为耶稣就是因为自己被钉在十字架上才替有罪的人赎了罪,我们怎么就怕死呢?

随着罗马进入三世纪危机后的内忧外患,一片绝望的罗马真的仿佛陷入到了深重的原罪,随着基督徒的传教,他们越来越愿意追随耶稣的救赎,终于随着一张《米兰敕令》,罗马人逐渐接受了这个犹太人都讨厌的小宗教,使之更加快速的传播——甚至不久就成为了罗马的国教,欧洲的基督化就这么开始了。

然而就算是这样的罗马,《圣经》里的那些东西,发达的欧洲真的能接受么?这个自然很难,整个中世纪,不仅那些曾经死去的基督徒一个个的犹如多神论一样被逐渐封王封圣,所以罗马的多神传统,逐渐开始以圣彼得、圣保罗甚至都知道的“圣地亚哥”等身份出现,而就连耶稣这个神的本身,也不能幸免。

记得去年圣诞节的时候,一堆人高喊着“我不过基督教节日”如何如何。其实早期的基督教根本就没有什么“圣诞节”这样的说法,或者说“X诞节”这种说法本身就是和一神教体系不太适应的。然而罗马自己本身就有在冬至期间举行的大型祭祀,来祭拜太阳神,其实也很好理解,冬至之后本就是白天开始变长,阳光更多普照的日子,尤其是收到古波斯的密特拉教的影响,冬至期间的一天也被认为是光明神密特拉的生日,而这一天,就是12月25号。


所以说,12月25日本身就是罗马人的一个年终祭祀太阳神的节日,你也可以看成就是个罗马春节。只不过教会为了基督教能够更好的和罗马文化结合,最终把12月25日定义成了“圣诞节”,来纪念耶稣的降临。

当然,就连我们常见的耶稣形象本身,也并非是本来就存在的,要知道基督教极其反对“偶像崇拜”,然而罗马人硬是把自己的太阳神画成了耶稣。

500

图 罗马太阳神,要知道耶稣作为一个犹太人,很可能长得很像我们常见的阿拉伯叔叔的,怎么可能有着金黄色的大波浪呢?

所以这个圣诞节不仅仅根不正,而且苗也是歪的,它可以说是基督教众多节日里宗教味最不浓的一个了,如今圣诞节的很多特征,如圣诞树、圣诞花圈包括驯鹿甚至奇葩的圣诞老人等等,都有着极其浓烈的北欧传统信仰味道,而这个北欧本是欧洲人眼里的蛮族,所以也是欧洲最晚皈依基督教的区域。

教宗对于圣诞节的意见一直也是——“允许基督教的教士对它们赋予基督教的意义重新解释,他允许了大部分的习俗继续存在,只是稍加修正,甚至保持原样。宗教及政府当局与庆祝者之间的交易使圣诞节得以继续。”

而恰恰相反的是,反而是一些恪守基督教“原教旨”的族群或者政权,一直都对圣诞节是抵触的,甚至明确的说这是“异教徒的节日”。

顺便说一下,就是前面说的,罗马人崇拜的这个太阳神,一般认为源于古雅利安人(波斯)传统信仰“密特拉”,这种信仰在早期印欧族群中十分普遍,在波斯宗教体系里自不必说,现在一种看法是,印度人的弥勒信仰(对光明未来的信仰)同样源于“密特拉”,密特拉(Mithra)和弥勒(Maitreya)是同源的,而且认同度还比较高。

我们说回基督教,其实在《圣经》里,那个本来笔墨不多,而且看起来怂巴巴的耶稣他妈——玛丽亚,竟然成为了罗马天主教的一个重要信仰。

关于这个,我们就不得不谈一个源自埃及的女神信仰——伊西斯了。伊西斯是埃及重要的主神——荷鲁斯的妈妈,据说伊西斯在尼罗河三角洲的沼泽里孤独的生下荷鲁斯,抚养他他长大成人,最终斗掉敌人称为众神之神。埃及人把她当作万物之母,她创造了庄稼以及一系列作物、牲畜,她令牲畜繁衍,让埃及在尼罗河的滋养下,永远安宁。不久之后,伊西斯的崇拜就流传到了希腊,这位女神很快就被希腊吸收为重要的女神,甚至超过了他们从巴比伦的伊丝塔(前面提过了,追求吉尔伽美什的那个)山寨过来的约炮狂魔阿弗洛狄忒(也就是罗马的维纳斯),罗马山寨希腊神话,自然也不会放过伊西斯。

而这位伊西斯圣母的形象,大家看起来一定都不陌生——

500

图 伊西斯哺育荷鲁斯雕塑,埃及卢克索神庙。

伊西斯崇拜,正是玛丽亚崇拜的原型,罗马把本土信仰和基督教神奇的结合,这一形象也逐渐成了日后圣母像的重要参考。

500

图 再来一个壁画。

到那时要说全人类对于“圣母”这样形象的信仰,都是非常普遍的,我们中国自然也不例外。要说到汉传佛教,咋说也是一个和原始佛教相去甚远的一种宗教了,而对于观世音菩萨的信仰,则是变种最大无疑了。

观世音菩萨虽说千手千面,但最早也大多是男人的形象,然而到了中国,观世音却逐渐固定为慈祥的女性形象,甚至开发出了中国特色的——“送子观音”。

一般认为,送子观音的原型反倒是可能源于印度神“诃利帝母”,在印度神话中,诃利帝母本是一流产的孕妇,精神出了问题,疯狂的吃孩子打击报复社会,然而按照一般佛教故事的特性,此女子最后遇到了佛祖,佛祖也自然度化之,成为护法诸天,成为了一个宁愿把自己的孩子送给未有子嗣的终生,逐渐称为中国的“送子娘娘”信仰。

而也正是这一信仰,逐渐开始与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信仰融合,给菩萨增添了一项重要工作,成了不孕不育医院的好帮手。

其实还有不少要说的, 但是又困了,文章写到这里,按理说就该结束了。

然而我却,突然想到了前段时间在国家博物馆看到的两张画,可谓是集东西文化之大成了...

500

图 圣母子像,意大利罗马圣安德烈教堂藏。

500

图 《唐寅款送子观音》 美国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

这到底是谁临摹的谁呢...

睡醒了,其实东西方类似同源的东西还有很多,打算近期回答别的问题或者单独写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