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完国产尺度,它终于还是被封

作者 | 毒Sir

本文由公众号「Sir电影」(ID:dushetv)原创。

五一档两部片票房露出逆袭之势。

《悬崖之上》,反超成为单日票房冠军;

《扫黑·决战》,上升至单日票房前三。

为什么?

不仅因为档期内口碑跑赢,而且它们都有一定“主旋律”背景。

有没发现。

近几年每逢重磅档期,总会有一两部主旋律电影拔尖,无论口碑还是票房。

“主旋律商业化”。

这个词盼了多年,我们终于看见希望?

不对。

20年前也有一部,带着主旋律内核,成为走进大街小巷的“爆款”。

小长假最后一天。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过去。

重温当时的激动与惊诧——

重案六组

 

500

 

2001年播出的刑侦剧。

说它火了整整20年,并不过分。

用现在的话说,妥妥“流量之王”——

收视率不用说。

 

20年来,《重案六组》重播三千多次,是重播最多的国产剧之一。

 

500

△ 这可是2009年的数据

“下沉市场”,也能拿捏。

全民追剧不算什么。

——连逃犯都追得津津入味,才是本事。

 

主创们曾在访谈节目上回忆:

饰演组长郑一民的张潮,因为第一部《重案六组》名声大振。拍摄第二部时在警队体验生活,跟着刑警去破一个碎尸案。

 

当张潮一身警服出现在抓捕现场。

嫌犯看见,第一反应,不是惊慌,不是挣扎。

而是下意识地喊了声:

 

组长?!

 

更绝的,是“嗑CP”。

 

疯魔程度不输现在。

 

第二部出现的杨震和季洁,本是普通同事。

 

却因为剧中互动暧昧,台词撩人,硬是被cp粉暗中锁死。

 

500

△ 《鲁豫有约》上展示粉丝制作的“同人”结婚照

 

甚至,倒逼官方给了两人一个“HE”。

 

500

 

可惜。

三部《重案六组》创下国产刑侦剧的高峰,也同时缔造了一个后无来者的绝唱。

当年一声令下。

重案六组后,再无“重案”。

500

△ 新闻截图来源:《法制日报》

20年后的今天,Sir想回顾它的经典。

更想聊聊,它在当年,为我们展示出主旋律题材的哪些空白。

总结三个字——

它的

它的

它的

 

 

01

奇案也是真案

 

“刑侦剧”,是国产剧少有的特色类型。

 

无严谨定义,也无固定模式。

 

但Sir心里有“标准”——

画风朴实,海报惊悚,案件必须真实

它区别于“悬疑剧”。

因为这里没有故弄玄虚的线索,没有高智商的主角光环,更没有过度理论性的精密布局。

只有对于“警察”这一身份,不抬高也不贬低的临摹。 

 

《重案六组》的故事,就始于平视。

五位主角,三位骨干,两位新手。

北京某区重案组,女警季洁(王茜 饰)、男警大曾(李诚儒 饰),带个神枪手江汉(董勇 饰),和两个大学生新手白羚和黄涛。

 

案件,随便拿出来一个都是“破尺度”。

 

开局第一案:

8名年轻女职员被砍杀。

 

尸体遍布房间各处:卫生间、客厅、卧室……

 

手法极其残忍:

 

别说新人了,连从警近二十年的大曾都被这血腥味恶心到。

 

500

而案件动机却极普通。

邻居见八位女孩子年轻漂亮,心生歹意。

 

从窗户翻进阳台,本想实施侵犯顺便抢劫,却被起夜上厕所的姑娘发现。

 

一情急,刀出血涌。

 

姑娘被刺,声响引来室友。

 

还来不及反应,又一刀,再一刀……

就这样。

 

从卧室到客厅,凶手从惊慌到麻木。

一时邪念,发展成牵扯八条人命的重案。

500

 

第二案更加丧心病狂。

 

凶手持枪见人就杀:

酒店、银行、路上……

 

服务员、经理、保安、警察……

 

人挡杀人,最后连续杀害17人。

 

500

结果,这位阎王的落网竟然异常顺利。

 

江汉和白羚扮成片警,进入屋子,双方的枪都顶着火,千钧一发。

 

但悍匪母亲一声招呼——

人家直接放弃抵抗,乖乖跟警察走了。

 

500

500

 

离奇?残忍?

都有。

不过不是编的,以上案件都是真事。

第一案,取材自99年“石景山八女凶杀案”

 

第二案,原型是悍匪白宝山

 

流窜三省,作案必杀人,群众、军人、警察、同伙,屠杀15人,抢劫140余万元,狱中还杀了两名犯人。

 

500

500

 

别急着惊讶。

Sir再告诉你两个数据:

这样的案子,《六组》共出现60多件。

改编自真实案件的,据导演徐庆东说,80%。

真实的血腥,还只是入门。

《六组》里更让人目惊口呆,还是那些充满奇情的伦理大案。

 

第二部里一个案子,Sir至今印象深刻。

母亲亲手烧死自己孩子。

为什么?

凶手父母双亡,幸好遇见待她如宝的老公。

为了不让两岁的女儿分走老公对自己的爱,放火烧死亲生骨肉。

 

这都不是离奇了,是癫狂。

 

500

△ 刘天池每次当导师,这段就会被翻出来

 

还有,第四部里最臭名昭著的冯立

当年绝对的“热搜人物”——

 

只因为姐姐一家对他太“抠”,下狠手杀死带他来城里挣钱的姐夫。

 

然后,又为堵住姐姐的嘴,放火烧死了姐姐母子俩。

 

最瘆人的是,被抓时,冯立毫无所谓、嬉皮笑脸。

 

仿佛杀的不是自己的亲姐姐一家,而只是碾死了一只蚂蚁。

 

500

△ 说的是姐夫的尸体

 

奇、诞、惊。

总之——

《重案六组》血腥和奇诡的程度,都碾压现在大多数国产恐怖片。

 

可只有这些吗?

它用尺度撑开的,不仅是刑侦案件里猎奇的惊世骇俗。

 

而是千禧年间,一幅生动又唏嘘的浮世绘。

 

 

02

黑幕也是现实

 

必须承认,《六组》不是绝对“真实”。

如果让真警察去看这剧,毛病一大堆。

 

比如,特警、武警的活都让重案组干了啊,一个区怎么会发生那么多凶杀案啊,操作不规范啊……

《六组》用对“案件真实”的浓缩,以折射更多的“社会真实”。

 

千禧年间流行的热点,在《重案六组》里都能找到影子。

 

2000年亚洲杯,国足小组赛精彩地战平卡塔尔队;街边到处可见“刮刮乐”;陷入疯狂的民间科学家;

 

还有刚刚兴盛起来的夜生活标志:洗浴中心。

 

500

500

真实还在于对国人心态的洞察。

 

一代人的迷茫和欲望,全藏在一桩桩看似离奇的罪案里。

 

曾参与过第四部编剧的余飞就说,他们写剧时有要求:

 

每个案子都得带上热点和社会议题。

500

00年代伊始,社会在讨论什么?

以及,社会又在魔于什么?

 

一桩赌球案。

亚洲杯,一行人去抓赌球,上面下来“政治任务”,让当地媒体也跟着。

媒体、警察、嫌犯,不同身份。

可所有人的目光里,都装着那个让人揪心的“球”。

 

车里,摄影师带俩电视,一个拍摄。

 

另一个,嘿嘿,看球。

 

得等球进了,赌球双方开始交易,才好人赃并获。

 

500

 

到真正抓捕。

大庄家被摁在地上,听见进球了,还不忘抬头看一眼。

500

 

一个球,可以滚出激情,更能滚出利益与贪婪。

就这一个小动作。

 

《六组》用群众的集体记忆,把到了时代的一丝脉搏。

 

而罪案主角们,也囊括社会里的上下九流:

大款、知识分子、农民、混混、卖淫女……无所不容。

 

00年代的中国,社会财富急遽膨胀,新事物不断冲击着人们的神经。

这是一个激进又浑浊的时代。

 

这浑浊里,有小人物的失控

 

第一部有个受害者,在街边抽刮刮乐中了头奖,接着被“杀害”在家。

 

500

 

图财害命?

 

没那么简单。

 

他外号“耗子”,胆小如鼠。

 

一朝发达后,撒泼的前妻、欠债的亲戚,全都盯上他。

 

为逃避,也为自己能安安静静独占奖金。

这家伙想了个馊主意——

 

利用自己在血库工作的职务之便,偷了几袋血洒在家里,制造“假死”。

 

最后,此人被发现捆着50万现金疯疯癫癫地走在公路上。

 

直到被捕,还满心满眼只有那50万。

 

500

 

这里,还有底层人的荒诞

一位民间科学家,闯入银行用假炸弹和假枪“拿”了五万块。

 

路上跑得匆忙,摔了,同时摔出来的还有钱和枪。

 

被三位“农民工”看见。

 

三人见钱眼开,直接给抢了,其中一人,还因分赃不均杀了同伙。

不是什么大案,台词却总结得精准:

狗咬狗,一嘴毛

 

500

 

更细思恐极,是抓捕过程。

 

抓这几个农民工时,大曾带江汉去了洗浴中心。

 

江汉疑惑。

说自己是农民出身,知道他们有了钱,肯定会先回去盖房子、娶媳妇……

 

大曾笑话他:

你离开农村太久了。

接下来的剖析,一针见血:

现在穿皮鞋的都是农民

穿片鞋的

不是艺术家就是有钱人

讲究的是舒坦,懂吗

 

500

500

500

500

这是金钱对穷人的异化,也是浮躁的时代症候。

 

你说这是抹黑农民工?

 

抱歉。

要说“抹黑”,《六组》绝对一视同仁。

 

高智商的,博士。

 

他能因为嫉妒,生生砸死同寝的少年天才;

 

有名望的,企业家。

科技界新秀,形象被印在杂志上,因为当年一次嫖娼的黑料被勒索。他老爹怒杀勒索者,到头来,儿子关心的只是自己的前途,却毫不关心老爹的死活。

 

老人,《六组》也“黑”。

 

用收藏的邮票诱骗少妇,最终被人家丈夫报复杀害。

 

可笑的是,调查发现,“邮票”乃山寨……

 

500

 

不仅黑小人物,大人物也没放过。

官商勾结、官官相护,剧中全部大胆揭露。

一件关于房地产商与官员勾结的贪腐案,案子简单,罪证直接上报。

 

上报之后呢?

 

涉事主任被杀,涉案公司一夜消失,线索全断。

500

显然,一个小小的主任不可能有这么大能量。

 

再往上查?

 

得了吧。

办事处那个案子

命令咱们封案了

500

连粗枝大叶的江汉都知道:

该躲的躲了

该抹的也全抹了

接手吧

猴年马月见

 

500

好家伙。

 

这哪是北京,这是哥谭啊。

 

没办法,刑警的工作就是和形形色色的犯罪打交道,目力所及,全是犯罪。

罪案里,只有邪恶吗?

不对。

罪案只是一面棱镜,它折射出人性的真,更折射出人性的善变。

所谓“绝对的恶”。

是所有人性中“平庸的恶”的叠加——虚伪、懦弱、贪婪、恐惧、羞耻……

 

《六组》不分大小,一概囊括。

这才是它最难得的“真”。

 

03

恶人也是常人

 

编剧余飞曾揭秘《六组》的创作。

 

模仿美剧,原则有二:

 

一、节奏必须紧凑。

 

一集两个大案,得完整、得重大,杀人放火强奸抢劫……

 

二、以警队成员的视角展开。

 

什么意思?

《六组》表现的是警队的整体智慧与协作,而非个人英雄主义。

 

Sir已经说了很多,从罪犯视角看“真”。

 

这段,Sir想从警察的视角看《重案六组》的“真”。

 

一个毫无疑问的事实:

 

真实警察办案,肯定不会像影视化作品里出现记忆宫殿,或者靠某个天才的个人才能。

 

线索,都是日复一日,靠脚走出来、靠嘴问出来、靠耐心筛选出来的。

 

《六组》里,虽然也有主角灵光乍现的时刻。

但多数案件,靠的还是最朴素的走访

 

他们曾在13万份寻呼里找到有用的线索,也曾因为一段笔迹,去对比成摞的信件。

 

500

真实的展现,来自真实的体验。

 

《重案六组》开拍前,主要演员都曾在警队体验:

演田蕊的孙菲菲,在警队给女嫌疑人搜身;

 

张潮最莽,出现场过于激动,还给破坏了现场;

 

剧里的警服都是公安局出面给量身定做的。

 

他们不光学了警察的衣着标准、拿枪手势。

还把他们作为普通人的一面给学了来。

 

破案间隙,你还能看见许多日常对话:

 

500

 

在这些老伙计里,Sir最喜欢还是李诚儒演的大曾

 

和那些伟光正的警察形象不一样。

他有匪气——

抽烟喝酒说脏话,能和三教九流打交道,也能跟妈妈桑谈笑风生。

 

500

 

教导后辈时:两人去追一个小混混,新人小年轻下意识想去拽。

 

大曾却直接让他踹。

 

还教他:

 

办案子就不能有好心眼儿!

 

500

 

最体现大曾匪气的,是这一段。

 

大曾路遇一个刚越狱出来的大哥“钢蛋”。

 

钢蛋拔枪,局面占优;

 

大曾手无寸铁,处劣势。

 

但从两人神情看,却正相反——钢蛋慌乱,大曾却老神在在。

 

500

 

Sir说大曾“匪”,说的可不是他坏心眼儿。

 

而是骨子里对强势的挑战、对兄弟的义气。

大曾面对对方,还演个摸枪的动作,挑衅。

 

500

 

对帮他说话的曾经犯人,又是最简单直接的兄弟义气。

 

500

△ 要不是保护朋友,大曾不会占下风

 

同时,大曾也有正气——

 

兄弟胡刚被怀疑与黑社会有联系,大曾一万个不相信,多次和队领导大闹。

 

最后证实,胡刚确实是一把“保护伞”。

 

本来队里想悄悄瞒下,以保住胡刚遗孀的烈士家属待遇。

 

悲愤、难受,怒其不争,却没有挣扎。

 

大曾最后还是上报了情况。

 

公正、信念,是大曾的执著。

 

也正是作为一个警察,最高的追求。

 

500

 

大曾的正气与匪气。

正是《六组》对“真实”的尊重——

以用展现“人”的弱点的方式。

去展现警察这一职业的坚硬。

正是这种尊重,让《六组》填补了主旋律刑侦剧,长久的空白。

Sir说完了它的奇,它的黑,它的恶。

还有一点没说。

它的“人味”

现在翻开《六组》的豆瓣页面,最多人讨论的,不是奇案,尺度,血腥……

而是剧中出现过的“日常对话”

警察与犯人的“打趣”。

500

500

犯人对警察的“玩笑”。

500

500500500500500

以及,警察与警察之间的感叹。

我们总是遗憾于主旋律作品中的刻板与空洞。

那我们如何消除空洞?

如何避免宏大的叙事,吞没那细微末节处的动人?

答案,可能就在这简单的对话里:

比起急着去索取。

先静下心来,去日常中“得到”。

500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北野武术大师

作者 | 毒Sir

本文由公众号「Sir电影」(ID:dushetv)原创

https://mp.weixin.qq.com/s/2h6I_mCyM2-KqsoOCnnJvw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