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话语霸权的威力一点也不比核弹小,每个词汇都能堪比原子弹
西方发展出来的一套话语霸权的威力一点也不比核弹小,这套话语中的每个词汇都能堪比原子弹。
西方国家的厉害之处在于,它可以时不时把这些话语核弹拿出来展示亮相,用它来煽动别国内乱,挑动颜色革命。
这些词汇的内涵太过丰富,而且边界根本无法确定;它既是抽象的,抽象到像一颗颗原子核,同时又是具体的,具体到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呈现出它的鲜活场景;它每个词汇都表现得冠冕堂堂,衣冠楚楚,不仅无比高大上,而且无不伟光正。无论国家、执政者还是人民,没有谁敢公开反对它,不仅不能反对它,还得内心确信它的伟大价值;你只能说它无限的好,不能说它一丁点儿的坏。
可以说,它是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由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能够推倒一个政府、摧毁一个国家的武器,这一武器就是自由、民主与人权。
苏联解体、东欧巨变、阿拉伯之春与缅甸动乱,无不与自由、民主、人权词汇蕴含的巨大破坏力有关。
人们不禁要问:这几个词汇为何有如此巨大的威力,能将一国政府推翻,一个国家搞乱?!
这一组词汇具有如此的能量,关键是它每个词汇都与人的欲望和天性有关。它既光芒万丈,也怒火中烧。
请问世上有谁不喜欢自由自在?有谁不喜欢自己当家做主?又有谁不愿意享有生命、财产和人身自由权利,以及平等地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
但与此同时,世上又有谁真正享受到了随心所欲的自由、民主与人权?于是,人们又不得不在自由、民主与人权前面再加上限定词与修饰语,而加上了限定词与修饰语的自由、民主与人权就不是它自身了
可见,这一套词汇一创造出来,就既是蜜糖,又是毒药
一方面是天赋人的权利,另一方面这些权利又受制于国家与社会的发展程度、人的自身禀赋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即使是天赋的权利,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实现的。
它赋予每个人的只是机会权利,而不是实体权利,个体要得到这些权利,需要满足许多条件。西方只是为每个人画了一个大饼,至于每个人能否吃上这个大饼,既要看实力,也要看运气,还得看你的出生地。出生地很重要,生在城市的人,就比农村人得到这些权利的机会要多;出生在发达国家的人民,就比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得到这些权利的机会要多。
问题在于,对于获得这些权利,人们不会认为是自己的禀赋与条件不够,而是会更多地去责问国家有没有为自己提供的足够多。
当国家还只是一个个相对孤立的存在时,这些权利对个体欲望的刺激作用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力度,它对国家、执政者的能量还不够大;当全球化时代来临时,发展中国家的人民不切实际地向自己所在的国家、政府提出要获得这些本质上并不能普遍实现的权利时,国家、执政者的压力便会陡然而生。
实际上,就是发达的西方国家也没能普遍实现这些权利,这些权利统统都是弹性的没有确定的边界,也不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由于西方率先实现了现代化,从而获得了先发优势,西方国家为它的人民提供了这些权利,尽管这些权利大多还仅仅停留在纸上,远没有落实到生活、工作的具体场景中,不可否认,西方国家的人民实现这些权利比发展中国家做得要好些。西方国家做得好些并不是它的制度多么好,而是它具有好得多的物质条件。
正是因为这一点,这套语汇成为西方国家指责发展中国家的紧箍咒。西方国家还将这些权利发展成为普世价值,作为干涉它国内政,遏制它国发展的工具。
西方国家把自己的人民也不能完全实现得了的这些权利作为用来打压它国的工具,关键是它还打着无比正义的旗号,这就用心险恶,其心可诛。
一个国家没有稳定的政治环境,经济便发展不起来,经济发展不起来,人的各项权利便难以实现。西方国家不是在为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替天行道,伸张正义”,而是在为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构织陷阱,挖坑埋雷,以达到在这些国家内乱之时收麦子割韭菜的目的。
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啊,不要一听到这些漂亮的口号内心就开始躁动,被西方带了节奏。自由、民主与人权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并不见得都是强身健体的补药,它搞得不好就会变成上吐下泻让身体散架的泻药,许多国家发生内乱,人民生活越过越差,社会越来越失序就是例证,而且在可预见的将来,这些国家还难以复原。
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啊,大家要十二万分地警惕啊,千万不要上当受骗,作出使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