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票秒空!二十余场音乐节扎堆“五一”,演出市场迎来大反弹?

文 | 赤木瓶子

4月20日,北京草莓音乐节掀起了一轮门票抢夺赛,价值460元的单日预售票、价值560元的单日全价票、价值720元的单日pro票,统统在瞬间售罄。开票当日,“草莓音乐节”百度指数与微信指数双飙升,百度指数环比上升985%,微信指数日环比114.56%。惊人的门票购买力与词条热度背后,是音乐节市场的整体复苏。

500

据不完全统计,将在五一期间举办的音乐节已经有二十余场。除了草莓、迷笛等常规音乐节IP,还涌现出大批地方音乐节,它们往往由政府承办,怀揣着带动地方文旅的愿景。

500

4月19日,有消息称《滚石》及《名利场》等杂志的出版商Penske Media同意收购知名艺术节“西南偏南”举办机构的50%股权。多年来,西南偏南艺术节一度成为国内音乐节争相的模仿对象,而疫情原因,西南偏南因为暂时性停办因而面临财务危机并“卖身”,反观国内,线下音乐节却正迎来爆发期。

在众多令人眼花缭乱的音乐节当中,资金与竞争从四面八方齐齐涌来。我们不难发现一些趋势,包括疫情后便迎来的票价上涨热潮仍未褪去、大批音乐节内容同质化严重、在更细化的领域中,不够专业的主办方首次承办音乐节便被乐迷“围剿”、已经成为文旅项目的景区“音乐节”又在面临哪些机遇与困扰?

数量票价“双反弹”,单日价格近千元对标演唱会?

2000年,首届迷笛音乐节成为中国首档正式举办的音乐节,包括痛仰、木马乐队在内的33支乐队参演,为期两天,门票免费。2021年,音乐节票价上涨正在成为普遍趋势。

武汉/南京/北京草莓音乐节、济南迷笛、咪豆音乐节、国潮音乐嘉年华、M_DSK音乐节、云台山音乐节、星巢秘境龙城音乐节、新龙森林音乐节、太湖湾音乐节、CTV青白江国际音乐节……音乐节数量正在呈指数增长,票价也在持续反弹,在一线城市举办的头部音乐节上反映得尤为明显。去年,2020年北京草莓音乐节成为疫情结束后、在国庆期间举办的音乐节的重磅选手,彼时的北京草莓便以相对高昂的票价为部分乐迷不满,但最终也迅速售罄。

三日通票1080元,单日pro680元,单日全价520元,单日预售420元。相较于去年,今年的北京草莓票价整体上涨40元,涨幅在正常区间范围内。

对比之下,今年4月的一档音乐节以单日888元的价格几乎刷新了音乐节单日票价。星巢秘境音乐节的演出阵容为,朴树、姜云升、Mandarin、法老Pharaoh等等。而其单日预售票688元、单日全价票888元、单日VIP票1088元,高昂的价格让许多乐迷接受无能。

500

而在阵容方面,在疫情因素的影响下,海外乐队无法加入,就造成了同质化严重的问题。摩登天空系的万青、重塑、五条人、新裤子,迷笛等偏重型风格的扭曲机器、萨满、郁等等,在多个音乐节上均有这些人气乐队的路面,五一期间,俨然成为许多头部乐队的大型“走穴”现场。

即便如此,高昂的音乐节票价依然一票难求。早在去年十月,大麦网便发布了《2020演出国庆档观察》,对2020年国庆期间的演出行业进行了总结。数据显示,国庆期间的线下专业演出超4000场,其中音乐节演出场次大幅增加。同样有相关数据显示,去年十一期间全国现场演出井喷式爆发,票房收入约8.6亿元。

据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上半年中国在线音乐演出观看的用户规模已经突破8000万。疫情期间线下演出市场的停摆,进一步激发了大众线上娱乐需求。同时,各平台纷纷布局线上演出市场,在明星流量以及平台的多渠道推广下,在线音乐演出市场发展迅猛。

不仅是数量与票价的连年高涨,各大音乐节也开始在用户体验上逐步加强。除了主舞台的主播演出外,各种互动体验装置、合作商展览区等内容都成为音乐节的“标配”,不少业内人士都曾表示,跨界融合是音乐节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能够在遍地开花的音乐节中树立起自己的品牌调性,吸引到更头部的音乐人前来参演。另一方面,融合了多个业态的综合性音乐节,无论在赞助商、衍生产品、消费群体层面,都能够有不同程度的扩张。

部分音乐节在价格方面进行了斟酌,以向阳花音乐节为例,便选择坚持“低票价”政策,预售单日票价和两日票价分别为180元和320元,而单日现场票价为220元,同时还设立了学生票,价格则为120元,这与其他部分音乐节单日票价在300元以上、全票价格在四五百元相比,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价格优势。

即便票价连年上涨,大部分音乐节的盈利问题仍然是未知数。仍有一些有些靠政府补贴来维持生计。这边不得不提到,后疫情时代,三四线城市正在成为承载一档为期数日的音乐节的重要场景。

20个音乐节假日“抢滩”,音乐节成地方便捷“文化名片”?

音乐节是地方文旅项目最便捷的宣传名片,这几乎在近年来达成业界共识。

早在去年疫情告一段落后,包括汶川、东营、安阳、阿那亚、潍坊在内,一些三线、四线城市早早成为音乐节候选名单。文旅市场悄然兴起,而作为当地政府大力支持的“城市名片”,音乐节正承载着地方文旅发展的重要期待。

国内音乐节正不断自我完善,多年来,音乐节正在从一个音乐爱好者的聆听集结地,逐渐扩张成一个具备旅游、餐饮、交通、演艺、经济等多维度行业的成熟完善音乐生态。

在此背景下,旅游城市正在成为音乐节的“人气选项”。据大麦数据显示,五一长假期间,多场音乐节落地到旅游城市。如常州太湖湾音乐节、常州新龙森林音乐节,海南M_DSK音乐节、杭州兔子山下音乐节、南京咪豆音乐节、上海国潮音乐节等。此外还有“老厂牌”如武汉草莓音乐节。购买五一期间音乐节的用户中超六成选择跨城观演。

500

另一方面,除了抓住分众市场的乐迷们,大部分主办方与品牌方同样希望吸引到跨圈层受众的参与。而“多位一体”的音乐节现场显然想要吸收热爱潮流文化、年轻的中坚消费群体。不仅为推动地方文旅项目带来了生机。也承载着带动地方文旅的功能,但对于主办方而言,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在今年清明档举办的南京“青空音乐节”,从检票入场到演出结束一整场音乐节下来,除了台上乐队的演出水准之外,几乎处处成为到场乐迷的槽点。现场音响设备更是被广大网友吐槽还不如“家里20块钱买来的低音炮外放”。一个专业的音乐节主办方,是促成这一切的基础。

根据《2019年音乐节市场报告》显示,2019年国庆期间的音乐节二线城市的票房表现抢眼,贡献将近6成的成绩。大麦数据统计显示,同比去年国庆长假期间,全国音乐节的数量增加了130%,票房提升113%。五一期间将举办的《山河令》主题演唱会,也迅速带动了苏州旅游人气飙升,4月13日消息官宣后,飞猪平台上苏州旅游搜索人次同比涨超220%。

人气IP对地方文旅事业的带动力显著。而以音乐节之名,大批年轻人被吸引、前来奔赴一场短期旅游。受众广、多舞台、音乐风格多元等特质,也让音乐节具备了各类跨界及商业可能性。比如与科技、美食、潮玩等领域相结合,成为品牌方的线下趣味宣发场景等等。而在旅游城市的加持下,无疑会为受众体验锦上添花。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