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你有大兴基建的决心,你也没有复兴基建的人民

观察者网风闻社区作者 娄昆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工程师

美国总统拜登3月31日在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宣布了他的总支出约2万亿美元的基建计划,包括:6500亿用于维修公路、铁路和公交系统,250亿用于机场建设,170亿用于沿海港口和内陆水道建设,1740亿用于支持电动车和电动车充电站的发展,6500亿用于建设宽带、清洁水、电网系统,4000亿用于清洁能源贷款项目,1800亿用于新兴科技研发,剩余资金用于翻新住宅、商业建筑等。

这个法案的英文全称是American Jobs Plan,可以看得出法案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拜登夸下海口,这个法案堪称“一代人只能看到一次”的伟大法案,那么这里就要打一个问号,既然是如此伟大的举措,为什么一定是要在民主党执政期间进行,而非共和党执政期间内呢?

果不其然,共和党领袖米奇·麦康奈尔立刻就表示回应,这一项举措是不会得到共和党的支持的,作为戏份很足的前任美国总统特朗普自然没有放过这次刷存在感的机会,4月2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telegram上发文,抨击美国总统拜登的”万亿基础建设计划”是给中国的大礼,是彻彻底底的灾难,这只能把美国优先变成美国落后。

共和党的反对的主要缘由,来自于拜登政府颁布的基建法案中强调的,该项法案需要将企业税率从21%提升到28%,要知道特朗普政府执政期间是下了很大努力和决心才把企业的税率降下来,而基建法案无疑是把之前的政绩彻底抹杀又浓墨重彩的添上了一笔。

两党对立和互相拆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了,但是自美国大选以来,这种矛盾似乎已经朝向不可调和的方向愈演愈烈了。2万亿基建法案需要共和党议员的支持才能通过,目前至少没有任何渠道消息表明有共和党议员支持此项法案。

如果想获得大家的支持,那么该项法案就需要拿出充足的论据去说服政客、说服民众。不过美国目前的基础设施建设确实差强人意,多少还在吃着罗斯福新政的老本,加上今年得克萨斯州在暴雪下几近瘫痪的表现,也确实表明了美国需要在基建方面下下功夫了。这一点美国交通部长近期的一段“酸”发言对这一现状进行了很好的佐证,他声称美国人民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位居第一名,不能接受中国人民享有比美国人民更好的基建设施。

看到这里大家自豪的笑笑,当作一个玩笑过去就好,毕竟这种位置的人物是不可能意识不到这句话的问题的,只能说这样的说辞,的确符合盲目自信且优越习惯了的民众诉求而已。

在中美关系日益紧张的当下,美国颁布重磅基建法案其实多少帮了中国一把,一来很好的说明中国近些年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大幅拉动经济的举措是成功的;二来也给“一带一路”政策下沿线各国政府打了一针强心剂,原来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像之前美国及其盟友宣称的,只能让国家背负沉重的债务而已。

在竞争中互相学习、互相成长其实是一件好事,毕竟在桥梁架设、隧道盾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电厂港口等方面的技术、经验,中国现在确实是已经有一定领先优势了,尤其像特高压供电技术,中国标准冠领全球,是时候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促进对我国部分领域的前沿技术体系进行革新。但是在公路总里程、市政给排水、机场航空、铁路货运等方面,美国目前的总量及人均量,依旧是领先于我们的,所以在基础设施这件事儿上,美国作为我们的标杆以及竞争对手,是再合适不过了。

但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广泛开展,尤其是对于当下的美国,真不是政府颁几个法案、印印钱、收收税就能推动的。目前我认为美国开展大规模基建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二:第一是资金问题;第二是民众问题。

首先是资金问题,也可以称为资本的流向问题,激励政策中需要的这一大笔钱就存在两个非常大的难点:第一是钱从哪来,第二是钱怎么花到该花的地方去。

钱从哪来这一点目前民主党和共和党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因为两党对此的立场是完全相悖的,前文已经提及拜登政府拟通过大幅提高税收比例来筹措此项基金,每个企业相当于较之前需要多缴纳33%的税,这个比例还是非常高的。但是通过白宫公布的具体措施中可以看到,这项举措中有几项还是有推行下去的可能,比如打击跨境互联网企业的逃税漏税,这一点算是老生常谈,什么开曼群岛、爱尔兰岛、新西兰早已经成为了大型企业的避税天堂;还有对石化等能源企业征收排污、污染的费用等。目前不少曾经通过资金支持过拜登竞选的企业已经对拜登政府提出了反对意见。

我国的政治体制讲究的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公路、桥梁、电网、铁路等均有对口的部位或单位,对全国的项目建设进行统筹的规划。各地方发改委组织各类型工程的前期研究上报,经国家发改委及对口国企、事业单位审批后逐步开始设计、招标,然后开展施工建设工作,施工建设则需要建设单位、指挥部、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协同配合,最后通过验收后交付使用,交给地方进行后期的运营维护。这一过程中牵涉的庞大产业链以及后期运营维护创造的长期就业岗位,都是拉动经济的核心点,也正是我国的成功经验,也终于让美国对基础设施建设再度重视起来。

在我国,这套体系经历了多年的磨砺已经十分成熟、完备,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风险点在一次次总结、经验甚至是教训中被逐一排查,时至今日,我们的建设体系仍然在逐步完善,运营维护的体制也在根据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反馈不断改良。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其实可以看到,这套体系很好的解决了“钱怎么花到该花的地方”这个问题,在我国资产的流向是十分清晰的,国家对口的财政拨款根据工程建设的进度逐级下放,过程中通过劳动创造价值的每一名职工都可以获取其劳动所得,需要的材料、设备也在建设过程中通过采购精准的流向了供货、供应环节的相关单位。只要还有工程需要建设,体系内的工作人员就可以持续性的通过劳动获得薪酬,而建设好的工程则创造了大量的运维岗位,将每年政府拨付的运营维护费用准确的投送到参与到运营维护过程中的人民手中。

但是这对于美国,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首先是融资的事儿,拜登承诺的投资只是美国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联邦政府公共财政支出部分,按照联邦、州、县进行三级管理,这部分的投资比例并不算高,即便是峰值1977年也只占到了40%,剩余的资金就要靠债券、资产证券化等其他方式进行筹措,这是一个很复杂的体系,以后会单独开展专题进行分享。罗斯福新政时代正处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末期,哀鸿遍野的民生环境下融资难度较今日还是相对容易的,如何统筹全国的整体规划并根据各州的情况完成融资,是拜登政府需要解决的一道难题。

接下来就是“把钱花到该花的地方”,也就引出了笔者认为这个过程中的最大问题,也就是民众问题。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句话很符合当下的美国现状,其实也符合很多经济发达地区的境况。疫情爆发后,美国政府多次采取直接向公民发放美元的方式以刺激经济,这种利用“美元霸权”,让全球所有其他国家替美国人民买单的行为,几近成为了常规操作,华尔街层多次表示担忧发放现金对金融体系产生的影响。但是这种饮鸩止渴、治标不治本的行为美国政府必然是了解其带来的后果的,之所以采取这样的举措,只能说明这种粗暴的处理方式符合当下美国民众的需要,这种需要简而言之就是“不劳动还有钱”。

这些所谓的“传统强国”,尤其是那些对于我国崛起不能接受的国家,总是不愿意直面国民不如中国人民勤劳的现实。

基础设施建设不是说说就行的,忽略掉美国一贯出现的周期长的老毛病,即便是投入建设后,有多少美国人民愿意踏踏实实用劳动换取报酬,并且年复一年的把它当成一项事业,这是需要打个问号的。倒不是说美国人懒,但是放眼全世界,也很难找到像中国工人一样,无论是迫于生计还是生活需要,在工地一干就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在一座城市将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后,短暂休息就奔赴另一道山谷架桥铺路。

拜登政府想学习中国开展基建强国的思路是对的,但是决心再强大,也解决不了你没有复兴基建的人民的事实。

其实美国基础设施建设是真的辉煌过,那一代的美国人怀揣着美国梦切实的用劳动在成就自己的梦想,有一组帝国大厦的施工照片颇为震撼,毫无防护的美国工人在高空作业,一道横梁上排座了几名工人在吃饭,如果现在美国仍然能够找到有这样精神的国民,那么或许基础设施建设复兴还会有很大希望。拜登政府的目的是通过基建拉动经济,最后把政府拨付的款项通过工作的方式发放到流程中的企业和国民手中,但是这样的愿望在当下连约束国民重视疫情都做不到的美国,确实是很难。

观察者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